宋江玲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小組成員之間可以互相分享資源,共同體驗學習的快樂和成就感。近年來,小組合作學習被廣泛應用于初中英語教學中。成果展示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階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取長補短,不斷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本文將就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與展示展開探討。
【關鍵詞】初中教育;英語教學;合作展示
引盲
合作學習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重視,已經成為一種主流教學模式,其中展示學習成果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展示成果這個環節的設計仍然存在效率低下等問題,教學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采取恰當的措施提高小組合作學習和成果展示的有效性至關重要。
一、合作小組的的學習流程
(一)組建小組
在組內合作的基礎上帶著三部分問題(已知部分、不定部分和未知部分)進入小組討論。首先,交流“已知部分”,以求得更大范圍的肯定和商討;其次,亮出“不定部分”和“未知部分”,尋求組問的確認和解決;最后,將組間討論結果反饋給“教師”。
(二)教師小組
首先,教師可以以提問等方式進一步確認“已知部分”;其次,可將“不定部分”和“未知部分”展示給全班同學,以尋求組問的互補性和組問交流的不充分陛;最后,在全班參與的前提下解決“未知部分”。教師可以通過引導、點撥和講解等方式來解決。
二、學習成果展示存在的誤區
第一,小組學習完成后,擔任展示學習成果任務的,往往是小組中學習成績最好的學生,他們成為小組中固定的“報告員”,導致小組活動成果展示被“壟斷”了,其他學生卻被邊緣化了,小組合作學習失去了一定的公平性。
第二,在小組匯報學習成果時,有的小組漠不關心,仍然在探討自己的問題;而展示過的小組覺得已經完成了學習任務,沒有必要再去聽別的小組匯報了,失去了很多學習英語經驗的好機會。
第三,在展示學習成果時,教師只關注展示的學生,忽視了其他學生是否在認真傾聽,能否將有用的東西記錄下來等,也就是教師對其他學生的學習行為的關注度較低。
第四,在學生展示時,教師只是傾聽,并讓其他學生談一下感想,學生展示后沒有得到教師足夠的評價和反饋,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因勢利導的引導和點撥。
第五,在展示過程中,教師不知道恰當利用學生相互評價、教師點評等教學活動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氛圍比較沉悶,不夠活躍和開放。
三、有效開展合作與展示策略
(一)提高成果展示的公平性
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的不同,設計多種多樣的課堂實踐活動,提高學習成果展示的公平性和有效性。新課改強調教學要以人為本,因此,教學活動的設計也要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教師設計一些所有層次學生都能夠進行成果展示的教學活動。
(二)對話課的合作與展示
教師先給學生展示要學習的新內容,然后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來創設情境,自己編制對話來進行對話練習,然后在小組長的引導下,小組學生可以先進行小組展示,然后再向全班學生進行展示。這種學習模式,教師應該多關注成績一般的學生,讓他們也能夠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例如在"Doyou like bananas?”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先準備一些食物的圖片,然后每5個人劃分為一個小組,每個小組隨機發3張不同的卡片,讓學生在小組內通過對話來討論自己最喜歡的食物,然后每個小組再向全班學生展示。
(三)閱讀課的合作與展示
閱讀課是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讓學生合作學習的話題。例如:對標題和文章的插圖進行討論,能夠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引起學生對文章內容的興趣;對課文中的重難點詞匯或者長難句進行討論,能夠提高學生的詞匯量,并提高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話題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并且和教學目標緊密相關,話題的難度應該是梯度的,這樣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小組討論,并不斷的突破重難點,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在展示成果時,可以根據學習內容的難易程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進行展示。
(四)寫作課的合作與展示
寫作是培養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關鍵,學生可以先口頭表達,然后再進行書面表達。在教學前,教師要確定主題,然后提示關鍵句型和關鍵詞,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每個學生的口頭表達不能少于三句,然后再發表修改意見,最后由小組長將小組成員的表達匯總為文章,向全班學生展示。
(五)教師評價
展示過后的教師評價也至關重要,教師應該指出學生的錯誤,多用鼓勵的話語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也可以讓小組成員相互評價,讓學生學會尊重別人和鑒賞別人的成果,這對于展示成果的學生也是一種督促和鼓勵,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學好英語的自信心。展示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提問來讓學生保持思維活躍,問題要簡單并有連貫性,才能起到好的效果。
結語
綜上,小組合作學習和成果展示都是非常有效的英語教學方式,教師要掌握正確的方法,讓學生更好地開展合作學習和成果展示,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