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定 潘愛民
【摘要l通過高職院校與生產企業深度合作的人才培養方式,可以實現校企直接對接,培養出企業生產型的技能技術人才,提升生產企業對于生產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改變企業對畢業生的就業質量要求。對此我們開展高職專業現代學徒制發展的政策體系的項目研究,其主要是為了解決校企—體化培養相關政策性問題,同時在校企合作中企業如何破解現代學徒制體制弊端的問題,最終更好地化解企業對人才供給的矛盾問題。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現狀分析;研究價值;研究方案;預期成果
高等職業教育要實現校企一體化育人,我們必須通過現代學徒制才能實現,它主要可以解決傳統培養模式的弊端,實現全過程育人,具體體現在專業和產業一體化,課程內容和職業工種一體化,課堂教學過程和車間生產過程一體化,學歷證書和職業工種證書一體化,學校教育和企業教育一體化,這樣可以實現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高質量性。
一、現代學徒制的界定
現代學徒制是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的一項旨在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機制,創新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現代學徒制是通過學校、企業深度合作,教師、師傅聯合傳授,對學生以技能培養為主的現代人才培養模式。與普通大專班和以往的訂單班、冠名班的人才培養模式不同,現代學徒制更加注重技能的傳承,由校企共同主導人才培養,構建企業化標準課程體系,質量考核體系,課程評價體系等,真正意義上體現學校和企業合作深人洼和融合性。
二、項目現狀分析
當前人才市場上的供需矛盾非常突出,為了緩解這種現象,現代學徒制試點具有非常好的現實意義和應用價值。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其一,以企業用人實際出發,通過校企合作模式,實現訂單教育培養,讓學生在學校學習企業崗位需求專業知識和技能,從而滿足企業崗位需求,同時也讓學校遵循市場規律培養技能人才,最終實現校企“雙贏”目的。其二,高校科學利用有效資源培養人才,防止浪費,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發揮各自長處,如企業有大量先進生產設備和能工巧匠為學徒工學習提供良好硬軟件支持,這樣為學校降低實踐技能教學成本。此外學校為學徒工提供優質教師資源和技術知識,讓企業降低崗前培訓費用。其三,學徒制培養模式符合企業對人才要求,企業用人標準形成標準化和體系化,為企業未來發展積累人力資源,進而增強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其四,為促進大范圍落實現代學徒制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三、項目研究價值
自試點現代學徒制以來,有了良好效果。第一,及時解決了就業供給不平衡問題。第二,讓企業用人有了針對性,不再盲目人才招聘,企業用人相對穩定,畢業生在實習就業就可以有目的就業保存就業質量,促進畢業生在學習期間更有目的性,實現畢業生和企業需求高度統一,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最終實現學生和企業一體化就業用人體制,避免無謂招聘和不確定就業現象出現。第三,通過校企一體化培育培訓,實現學徒工零距離就業,高效化上崗,成為既有豐富專業知識又有很強實踐技能的技能型人才,經過自身努力,很快就能成為技術骨干,加快了學徒工的職業發展速度。第四,對社會經濟的又快又好發展有促進作用。
四、項目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標
基于學校“校中廠,廠中校,校廠一體”的專業發展思路,秉承校企合作的辦學理念,在我院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現代學徒試點工作中,要創新“課證崗賽深度融合,二元三環四能遞進”人才培養模式。
(二)研究內容
首先探索學校和企業共同育人機制。職業院校與企業簽訂實施現代學徒制合作協議,確立校企雙方合作職責、具體任務的劃分,推進校企深度融合、協同育人。然后改進一體化的招生和招人的機制,修訂錄取新生和招聘人才一體化的雙招制度,推進校企共同研制、實施雙招一體化方案,組建現代學徒制試點班級。最后通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共同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制訂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崗位標準、企業師傅標準、質量監控標準及相應實施方案;建設校企雙能力教師力量,完備雙能力教師制,具體體現在教師的聘任、提升、考察,獎勵等方面制度體系,從而保證教師隊伍穩定性和高效性,最終形成校企一體化教師用人機制等。
(三)研究方法
1.調查研究法
通過對相關職業院校、企業實地考察,對有關專家、教師和學生就實踐教學環節存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進行多方面的調查、座談和咨詢,發揮團隊研究討論在項目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文獻資料法
有關文獻進行認真查閱、理順、剖析、歸類,為研究提供理論基礎,提高項目研究的開拓性和應用性。
3.案例研究法
本項目將經常選取典型的企業案例進行深入剖析和研究,最終形成一批體現項目研究特色、具有參考價值的案例。
(四)實施步驟
項目研究分階段進行,首先進入前期準備,對搜集到的相關理論資料進行梳理和歸納,形成本課題的研究方案和研究計劃,并向上級有關部門上報該項目。同時進行修改并最后確定本項目的研究。然后進入初步實施階段,構建現代學徒制試點冠名班級,確立學年報告制,由負責院校解析運行專業第1學年開展具體情況等。
結語
總之,通過學徒制實施,可以讓高職學校更加面向社會實際情況培養人才,同時快速全面提升“雙師素質”教師隊伍,讓教師既是師傅又是老師的雙能力角色,從而激發高職專業學科發展和人才成長的活力,為培育能工巧匠提供重要條件,為高職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和智能制造企業提供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