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順江
摘 要:從生命高度重新審視大學英語教學,必須讓英語課堂火起來,必須讓英語學習熱起來,必須讓英語進入大學生的火熱生活。為此,筆者倡議,將行為導向教學法引進大學英語教學,借以開創大學英語教學的新局面。文章旨在分析如何將行為導向教學法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的教學設計、教學方法和考核評價等環節,就此進行了探索性思考。
關鍵詞:行為導向教學法? 大學英語教學 應用
一、行為導向教學法的概念
行為導向教學法(Handlungsorientierte Methode)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的德國“雙元制”教學。行為導向研究者認為,在全球化時代,僅傳授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具體專業知識需要“自我確定,一生不斷地學習”。德國特拉姆(Tramn)指出個體行為能力的培養是行為導向教學論的核心意圖。
行為導向教學法是一種以發展學生能力為主的教學方法體系,行為導向教學法強調在團隊活動中培養與人合作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展示培養表達能力;它具有針對性強、教學效率高的特點。它倡導學生全身心地參與教與學的全過程,獲得直接的經驗,從而分析或解決問題。它是以“學習任務”為載體,以“學生學習”為目標,涵蓋多種教學技術和手段,采用師生互動型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教學法。在教與學的過程中,由教師引導學生共同參與,共同討論,并承擔不同的角色,在互相交流學習的過程中解決問題,進而學會學習、獲得經驗。要求學生在參與從計劃到實施和檢查等整個過程中得到能力的提高。
行為導向模式教學的重點是由單純地“教教材”轉向“注重學法”,體現了“以學為本,因學施教”的教學原則。在學習過程中,教師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教學,讓學生以團隊的形式進行學習,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發揮每個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展示自己的能力,從而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技能。
二、基于行為導向的大學英語教學設計
基于行為導向的大學英語教學流程,由“學習任務”、“學習指導”、“成果展示”、“綜合評價”等方面組成,具體闡釋如下:
1.布置學習任務書。在以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中,大學英語教師制訂的任務書本質上是學生的學習方案,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起著引領作用,其結構包括主標題、學習材料和學習過程等。教師應根據英語課程的特點及技能構成,打破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設計,將課程劃分為由若干行為任務組成的結構模塊,以師生共同完成任務的方式組織教學。任務書中的英語學習材料可由教師準備也可由學生主動收集。理論性學習材料建議由教師準備,以保證知識的準確性;感性的案例材料可由學生收集,這樣可使資料豐富多彩,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和實踐能力等。
2.學習指導。重點是將學生引入到學習中來并給其很好的指導。教師應特別注意兩個問題:一是幫助學生建立超強自信,二是要設置趣味課堂。幫助學生建立超強自信是最為關鍵的。許多學生不愿意開口說英語,不是因為別扭,而是他們沒有自信,沒有自信可以把那個自己完全陌生的語言說出口。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建立學生超強的自信心,讓他們相信自己,沒有什么是自己做不到的,沒有什么是自己學不好的,他們都是無與倫比的天之驕子。然而學生對枯燥乏味的英語課堂早已厭煩了,教師應努力設置一個趣味課堂,譬如讓學生把自己設想成任意一個時代的英美國家的人,去模仿他的發音,揣摩他的想法,允許學生任意發揮自己的想象,不加限制,這便是一個趣味課堂。另如虛擬一場文化節,虛擬一次化裝舞會,虛擬一次狂歡節……學生們對什么感興趣就虛擬什么樣的英語文化節。總之要打造引人入勝的英語教學,吸引學生的熱切關注,讓他們對英語課堂流連忘返。
3.展示成果。展示成果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加以實現,例如營造全英文對話環境,讓學生們交流英語學習中的點滴收獲,也可以交流生活中的某件新鮮事,重在與大家分享。這樣做的好處是大家不僅可以交流學習成果,而且也是在交流思想、增進友誼,進而建立起彼此信任的融洽關系;或者讓學生用英語進行自由表演,發表英語演說等等。還要設立競爭機制,激活大家的競爭意識,使學生在良性競爭中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必要時可發給獎品,當然是以精神獎勵為主,有老師簽名的獎狀就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因為榮譽永遠對人類有著吸引力。
4.綜合評價。評價主體可以是多元的,例如學生互評、教師評價、實習單位負責人評價、服務對象評價等等。要由片面看重學業成績、著重考查學習結果轉變為全面進行質性評價、重點考查學習過程。譬如教師可扮演一個初來中國又對漢語很不精通的外國人,在街頭或是別的什么場所暈頭轉向,需要學生用英語提供各種幫助,這時學生可以開始他的街頭指路愛心行動,也可以充當臨時翻譯或導游、導購,這對于考核評價和英語學習本身都是有益的,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無論從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方面,還是從增強其英語學習興趣、自信心以及社會責任感等諸多方面來說,都比用紙筆作答更有實際意義。
三、基于行為導向的大學英語課程考核方式
基于行動導向的大英考核方式,是以能力為本位的全面、質性化考核,注重的是實際應用能力,考核的內容指向是過程性知識。大學英語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采用適合的考核方法。例如,可分為理論知識鑒定成績和應用能力鑒定成績兩部分,分別占一定的比例。
總之,大英教學方法是催生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關于大英教學方法的改革始終受到英語教育界的高度關注,英語教師尤應不斷地在教學實踐中摸索,勇于創新,敢于突破。由于行為導向教學法本身尚處于探索階段,它雖有很多優點,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逐步完善的過程任重道遠,希望業內同行不斷總結實踐經驗,繼續深入開展相關的延展性研究。
參考文獻:
[1]李麗琴.創新高校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J].考試周刊,2011(3).
[2]戈玲玲,李廣偉,劉彬.大學英語“1+2”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12(11).
[3]李代勤:關于構建新型教學模式的思考[J].考試周刊,2010(27).
[4]余樟亞.行業英語需求狀況調查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J].外語界,2012(05).
[5]趙蓮.英力克習得模式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當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