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海茹
摘要:每個人對同一件事物的感受是不同的,初中音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也必須要善于抓住學生的不同個性,給予學生足夠的想象空間,積極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在欣賞音樂時,教師要善于對作品所要傳達的情感、描述的內容以及所處的環境積極引導給學生,使學生能夠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深入理解音樂作品所要表達的感情,本文主要論述了初中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實踐研究
目前,我國的基礎教育正在進行改革創新,逐漸由重分數、重考試的應試教育演變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素質化教育。而音樂教育作為提升學生審美和藝術修養的教育,可以緩解學習壓力,開發學生的大腦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讓學生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
一、善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想象力
想象是人的一種非常可貴的品質,作為一種情感藝術,音樂可以起到表情達意和宣泄情感的作用,具有具體性和歷史性的特點,一部優秀的音樂作品肯定是在一定的歷史環境和背景下產生的,會帶有其自身的情感內涵,音樂在一定程度上是承載了人類整個歷史的發展過程,同人類的發展過程是息息相關的,就目前初中音樂教材當中所收錄的教學內容來講,多數是一些情感表達較為強烈并且具有一定的深刻內涵的作品,這就要求音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能簡單地只是領唱或是為學生播放一些音樂作品,教師要善于對音樂作品的寫作背景和音樂作家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及時傳達給學生,積極調動學生自身的想象力,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學習音樂,并能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產生對音樂研究的興趣,只有為學生的學習營造良好的學習意境,誘發學生內在的情感,不斷促進學生與教師以及音樂作家之間的情感共鳴,才能使學生深刻體驗到這門課程所帶有的獨特魅力。例如,在講到《二泉映月》這首曲子時,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開展之前就向學生先講述一下作者所遭遇的人生經歷以及曲子的創作過程,使學生先去了解一下這首曲子的詞,通過對歌詞的認識,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然后再引導學生去聆聽曲子,結合教師所講到的創作背景,學生可自行展開豐富的想象力,在自己的腦海中想象曲子創作的意境,深入探究曲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在曲子播完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談談自己聽后的感受,使學生真正由曲子聯系到自己的經歷和生活,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二、可以在課堂教學適當的引入流行音樂因素,吸引學生的課堂興趣
初中音樂教材中的歌曲大多數是一些具有明顯政治色彩、愛國色彩以及民謠氣息的歌曲,其目的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觀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等的教育,是為了學生的綜合發展而設的教學內容,但是,對初中生來說,他們是緊跟時代潮流的一代,喜歡新潮、流行、時髦的因素,所以課本歌曲對學生的課堂吸引力并不大,如何才能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做到積極參與、熱情主動呢?這就需要教師緊跟時代進步與發展的步伐,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恰當、適宜的引入一些流行因素,比如,流行音樂、當下比較火的樂隊組合的歌曲、演唱會的視頻等等,以此來帶動音樂課堂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的音樂課堂教學才會是有效的課堂教學。比如,在進行“中學時代”的歌曲學習中,教師不妨通過引入流行音樂的形式,增加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可以引入“北京東路的日子”這首歌,這首歌是南京外國語學校某一屆高中畢業生作詞、作曲編寫的一首流行歌曲,歌曲中表達了對母校的不舍與對中學時代的留戀,因而可以與“中學時代”有所共鳴,讓學生在對這首歌的聆聽與感悟中,展開教學目標的學習,學生學習起來更容易帶入情緒,這樣的音樂課堂教學是更加具有吸引力的有效課堂教學。
三、.在快樂學習中進行藝術融合,強化藝術實踐
如何在課堂上使同學們快樂的、充滿興趣和創造力的融合各類藝術門類,并找到它們共同的表現要素進行整合,而不只是毫無關聯的展示與疊加,這是藝術融合的關鍵。也是藝術課中一個重要的命題。如在《心靈的呼喚》一課,在欣賞影視作品《酒干倘賣無》時,通過影片中父女之間的愛引出美術作品中的愛-畢加索《母與子》。在演唱并感受《讓世界充滿愛》歌曲的情感時,我又引用了畢加索的作品《格爾尼卡》來進行對比烘托,最后在學生實踐活動中,對于表現好的同學,我將畢加索的作品《和平鴿》圖案用彩色打印紙打印并送給學生作為獎勵。通過各種有效融合,既對課題的情感進行了有效的升華,又讓學生對畢加索的作品產生了深刻的印象。在音樂課堂中,只有讓學生在快樂中感知美、理解美才能更好的表現美、創造美。
四、.重視合作教學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合作教學是一種綜合活動,它將分組教學作為教學的基本形式,將傳統意義上教學活動中的單向交流、雙向交流變成多向交流,使每一位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共同完成教學目標。在教學實踐中,筆者采用了多種形式的合作教學,都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歌唱課的合作教學。在以往的歌唱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習慣于讓教師來牽著學生走,學生只能緊跟著教師的思路與步伐。即:教師先分析作品基本的調性、調式、主題風格、演唱形式等,然后讓學生沿著教師預先設定好的軌道行進,在這種教學方式中,教師先入為主,學生多被硬性的、被動的灌輸,而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就極大地消弱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而合理地應用合作教學,則教學效果就會有較大改觀。
總而言之,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只要我們教師能徹底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堅持以培養音樂審美意識、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念,初中音樂教學的有效性就一定能得到切實、有效地提高。
參考文獻:
[1]林麗萍,宮振宇.對促進中職學校開展有效教學的思考[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03)
[2]韓順貴.行之有效持之以恒——有效教學成就新課程改革的點滴思考[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09)
[3]葛媛,蔡冠群.農村高中信息技術課有效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理論研究),2011,(02)
[4]肖立.滴水可藏海細節亦智慧——新課程下物理課堂有效教學的點滴思考[J].物理教學探討,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