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辰陽
摘要:本文主要以淺談互聯網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其措施為重點進行分析,結合當下互聯網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戰為主要依據,從建立校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臺、建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專業隊伍、加強校園網絡日常管理工作這三方面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增強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以期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關鍵詞:互聯網 思想政治教育 建議
因時代的不斷進步,我國社會發展對于人才的要求有所提高,為了滿足社會發展所需,各高校皆加大了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視力度。由于我國科技的迅猛發展,互聯網技術被廣泛應用,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網絡間的關聯越來越密切,通過利用互聯網技術來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是目前各高校所關注的焦點,為保障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需深入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含有的問題以及應對措施,具體如下。
基于互聯網為發展背景的社會,因管理力度不足,進而影響群眾自律性。因網絡社會的自身特點,使得社會每天與符號接觸,使得學生的主體性下降,而學生的主體性下降會導致學生缺失正義感與道德感,甚至連基本的判斷能力也會弱化。學生將忘記自己的身份,出現對他人為所欲為的情況。
互聯網時代中,不同觀念的互相滲透、多種文化互相影響,不當的生活方式與偏激的感官文化逐漸的融入到學生群體中。因繁雜的網絡環境,大學生易出現思想混亂,無法選擇正確的觀念。因求知欲望強、好奇心重等因素,大學生易受到西方意識所影響而偏離生活重心,還在塑造的價值觀與世界觀易受沖擊。這些皆會使大學生自主、自強、自尊的觀念受影響,導致學生無法樹立正確的三觀。
因為大學生長時間處于網絡世界中,很少同周遭同學交流,導致其人際交往能力下降,對人對事持有漠不關心的態度。因大學生的三觀還未形成,學生的自我控制與辨別能力較弱,比如一些謠言、反動等一些負面信息使學生的心理健康所影響。網絡世界的新鮮性與刺激性,導致許多學生沉浸到網絡虛擬世界中,他們會把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投入網絡中,進而產生網絡孤獨癥等心理問題。
(一)思政教育網站實效性不足
當前,許多大學構建了思想政治教育網站,但因網絡內容比較單一,且投資受限,與實際結合力度不足,致使學生參與性不強,導致頁面瀏覽量較少等問題出現。在建設思政網站時,網站管理者過于注重網頁設計,并未真正的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設計網站內容,導致網站的教育性不強。思政教育網絡的建設中應構建紅色網站,從而提高學生的愛國情懷。
(二)思政教育內容過于單一
思政教育工作者認為思政教學只需上課、舉辦活動,因此時常將教材理論復制到網站上,致使思政教育工作效率不高。在思政教育網站構建中,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占據著主體位置,還有一項與理論相關的學習視頻,同學生的實際需求嚴重相違,所以使學生的參與的積極性與自主性不強,導致網站的點擊率受到影響,大學生過少的瀏覽,導致思政教育網站建設的實質性不能完全的突顯出。
(三)思政教育規范性有待增強
大學中的思政教育目標與社會發展對學生的實際需求明顯相違,因重視力度不足,認識面較窄,時常欠缺規范性。諸多高校并未設立對應的網絡管理部門,雖制定了互聯網管理機制,但欠缺系統性與完善性,導致學校只注重網絡技術管理,而未注重思政教育整體工作制度建設。我國諸多大學皆未構建科學合理的上網條例,導致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與互聯網發展不同步。
(一)構建校園網絡思政教育平臺
各大學在建設思政教育網站時,需加大對校園管理力度,把教育性與思想性進行有效融合,充分利用網絡信息的教育性,利用積極且健康的信息占領網站首頁,加強校園網絡引導性,依據互聯網的優勢,將其育人的作用充分的發揮出。除此之外,學校需依據內聚人心、外立形象的原則,來設計學生思政教育網站,構建一些具有地方特點的紅色網站,設立一些先進事跡、新聞聚焦等欄目,將該地區的風俗習慣突顯出,從而滿足大學生實際需求,正確引導學生學習思政,促使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到思政教育活動中。
(二)構建高質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團隊
為滿足網絡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需求,學校需構建專業性較強、綜合素養較硬的思政教育團隊。學校在建設思政教育團隊時,需引入一些高水平的政治教師到教育團隊中,需定期組織該團隊參加培訓工作,不但要保障其理論知識的豐富性,還需切實增強團隊整體的實踐力,注意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提出有效的優化現實問題的手段與方法。除此之外,學校還需對思政教育團隊展開定期考核,保障其業績滿足學生發展需求,對于業績良好的人員給予一定精神鼓勵與物質鼓勵,而對于工作不積極的教師給予一定懲處。
(三)增加校園網管理力度
基于網絡背景下,學校需把握控制校園網絡的能力,不算優化與改善思政教育制度與方法,將網絡的積極影響最大程度的發揮出,減少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學校需依據自身學校的發展現狀,來構建網絡管理制度,加大對學校網絡輿論管控力度,引導學生正確運用網絡,將其看作是學習知識的主要手段與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堅決抵制不健康的信息。另外,學校還需做好校園網絡防護工作,定期更新防火墻技術,把一些不健康的信息隔離出校園,為學生提供一個積極且良好的思想政治學習的網絡環境。
綜上所述,基于互聯網背景下,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至關重要,它是確保學生思政教育水平的基礎,也是增強教師思政教育水平的關鍵,只有將網絡與思政教育進行有機融合,才能確保學校所建設的思政網站存在的價值突顯出來,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社會培養應用型人才。
[1]劉逸君.互聯網背景下網絡信息娛樂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和機遇[J].亞太教育,2015,(25).
[2]馮川川,程新峰.移動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J].新西部(理論版),2016,(22).
[3]李睿.利用微博、微信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4,(05).
(作者單位:西北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