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喬云????
摘要:作文起步教學難的應對之策:針對寫作欲望不強時應先觀察后作文;作文時應抓住時機以及要放低寫作的門檻教學方法;表達能力不足時要做到循序漸進,把握好作文教學的步驟;寫不出真實自我時要讓學生養成勤寫日記的習慣,作文指導中也要因材施教。
關鍵詞:起步作文;教學;表達
一天中午,我來到三年級組辦公室,看見幾位老師正在聊學生的習作。“這次寫課余生活,你們的學生寫得怎么樣?”一位年輕的女老師先問起來。“我啊,不用說了,學生寫的基本千篇一律。”她旁邊的老師直搖著頭回答。“我班也是,好不容易看到幾篇寫得好的,細細一讀,發現是從作文書上抄來的。”一位年長的老師補充著。“是呀,現在的作文越來越難教了。你指導詳細一點吧,學生寫出來的都差不多;不指導吧,一部分學生根本無從下筆……”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也發出了如此感慨。最后大家把目光都集中到我這個不速之客身上,好像等我說什么高見呢!我如實告知,我把上一屆各年級寫得不錯的作文還保留著,到時候拿過來讓大家看看。聊罷散去,回到備課室,我翻著一本本的學生作文來,邊讀邊回想剛才的那一番番談話,打開了我的記憶閘門……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起步作文教學更是作文教學中的難點,一直困擾著廣大語文教師。我們深知起步階段對小學高年級乃至中學的作文教學具有奠基作用。我知道有的學生后來到了高年級或上了初中討厭寫作文就是在剛剛起步時就產生了厭煩情緒。
學生在習作中普遍存在著這樣一些問題:有的語句單一、不生動,僅僅三言兩語,沒有具體細節;有的就是記流水賬,主次不分、詳略不當;有的條理不清、語序混亂;還有的生搬亂套,假話連篇……針對這些現象,結合我的教學實踐,我想通過以下應對之策破解起步作文教學難題。
一、 應對寫作欲望不強之策
新課標對中年級的寫作明確提出了階段性目標:“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增強習作的信心。”想寫作文的學生太少了,說起寫作文,孩子們都很頭疼,大有“橫眉冷對方格紙,俯首咬碎鉛筆頭”的苦惱。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和自信心,讓孩子們樂于寫是新課標的重點。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知識如此,習作又何嘗不是這樣?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灌輸,而是激發興趣。起步作文多鼓勵學生,善于引發學生寫作的欲望,在“好”與“樂”兩字上下功夫。我是這樣做的:
1. 先觀察后作文
寫作文其實就是寫生活。要讓學生有話可說,其實就是要生活開口說話。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二是寫人的習作,我從班級中挑選出幾個有特色的學生作為習作“模特”,讓其余同學用心仔細觀察每個人外貌,活動時的神態舉止以及平時的愛好、特長等,然后選擇自己喜歡的一位寫下來。
還有一次,我特意準備了一包口味不同的糖果帶進課堂,一下子把孩子們的眼球吸引過來。我先讓他們把當時腦袋中想到的寫下來,然后讓學生們選擇一顆自己喜歡的糖果分別調動耳、鼻、嘴巴進行觀察研究后,用兩三句話寫下來。就這樣,孩子們在吃糖果的過程中,很輕松地將這顆糖果來了個全方位詳盡的描述。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一方面知道了怎樣去觀察,另一方面體會到寫作其實不難,并且是件很快樂的事情。
2. 善于捕捉習作時光
學生習作的興趣因時間、地點、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善于抓住時機讓學生即興作文,學生就會感覺困難小了很多。例如:課堂上的一起“小風波”,課間一個精彩的場面,實驗室里一次有趣的實驗——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寫下來。或者,在講讀課文中補充一個情節,續寫一個結尾等,學生肯定興趣盎然。
3. 放低寫作的門檻
課標中提出:“學生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根據這一理念我采取仿寫的辦法。教學習作描寫人物外貌時,我經常利用課本資源。如,新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七課《媽媽睡了》第二自然段“睡夢中的媽媽真美麗。明亮的眼睛閉上了,緊緊地閉著彎彎的眉毛也在睡覺,睡在媽媽紅潤的臉蛋上。”利用這段文字,我進行了四次仿寫。第一次換“做飯”,學生這時知道把“閉上”換成“睜大”等。第二次換“陪我玩”,學生就把“閉上”換成“經常看著我”。第三次換“明亮的”,學生這時就有“水汪汪的”“亮晶晶的”等等。第四次把“紅潤的”換掉。于是就有“白皙的”“蘋果似的”……在評講時,只要習作中出現了優美的詞句,哪怕是一個詞,或一句話,我都會打高分激勵他寫作。更多的時候,將學生的優秀習作粘貼在教室內,供同學們隨時隨地參觀學習。我常常通過這些來增強學生習作的信心。
二、 應對表達能力不足之策
凡事“欲速則不達”,鑒于學生表達能力差的特點,在起步中,切莫過急,要做到穩扎穩打,循序漸進,把握好作文的步驟。每一次的作文,我都不急于讓學生動筆,而是讓他們先動口——先說后寫。如寫一次活動,我想了很久覺得學生平時活動不少,但是他們只顧著玩耍,沒有留心觀察,很少將自己活動過程中的感受積累下來。因此,我有一次專門安排了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自由分組,參加自己喜歡的活動。活動結束后,我讓學生回到教室將剛才的活動說一說。這時老師就要當好學生說話的導師,教會學生該說些什么。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的:“同學們,剛才都玩得開心嗎?請你把自己參加的活動說一說,注意說出你是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和哪些同學進行了什么活動。你們是怎么玩的,玩的時候心情怎樣。”結果學生你一言我一語,說的不亦樂乎。有些學生沒有說到的,讓其他的同學馬上補充。對說得好的及時給予稱贊。這時他們感到特別興奮。于是,我們問他們:“你們想過一把小作家的癮嗎?”孩子們都欣喜若狂地說:“想!”我說:“只要你們把剛才說的話寫下來,你們就是一名小作家了!”后來發現效果還不錯,所以我常常利用這種方法來指導學生的作文。
針對寫作中學生出現語言貧乏,寫得不生動的弱項,我總是鼓勵學生善于運用最近從課文里學到的詞語。有時我也會提供一些詞語和句子供學生選擇運用。除此之外,我注重培養學生養成閱讀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是不錯的。要求學生在閱讀時將優美的詞句“收藏”在專門的筆記里,以備后用。作文講解時,我對詞語用得準、用得妙和句子寫得精彩的作文大加贊賞,另外加分。這就使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材料,也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三、 應對寫不出真實自我之策
新課標指出:“作文指導要有利于學生開闊思路,自由表達。”我認為自由表達有兩層含義:一是讓學生自由選擇表達內容,寫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說心里話,抒發其真情實感;二是讓學生自由地選擇表達方式,無拘無束地寫,即想寫什么就怎么寫。這樣減輕學生對作文的心理壓力,使作文言之有物,有真情實感。然而,我有時也帶學生欣賞范文,讓學生按其思路去寫,結果導致作文中謊話連篇,我認為這種方法不可取。
寫真事,說真話,對于習作起步的學生尤為重要。為人真誠,方能說真話,吐真情。我采取的措施是:
1. 讓學生養成勤寫日記的習慣
現代社會,新鮮事物層出不窮,生活豐富多彩,給學生提供了廣泛的寫作材料。我極力提倡學生把一天中自己喜聞樂見的人、事及時地寫下來,鼓勵他們用心體驗生活,去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用筆記錄假惡丑。我還鼓勵學生把不敢公開的事,不敢說的話寫在日記里,甚至承諾給他們保密。這樣,學生就會大膽地表露真實的內心。于是,日記顯示出許多的真人真言:“奶奶把我慣出了毛病”“我后媽真好”“老師,您的‘法寶是我藏起來了”“我把爸爸教訓了一頓”——讀了這些日記真是忍禁不禁,別有一番滋味。
2. 作文指導也要因材施教
一個中秋節之后,我讓學生寫了一篇“快樂的中秋節”。寫之前,我照例讓他們先把過節的快樂說出來與大家分享一下。大部分孩子興致勃勃,眾說紛紜。沒想到一位平時很活潑的男孩站起來嘟囔著小嘴:“我家今年的中秋節過得一點也不快樂。”看來這次他是沒法完成這樣的作文了。于是我順勢讓他說說為什么不快樂。他回答:“為了過節,爸爸提前幾天從打工地趕回家了,本來一家人都非常高興。可就在前天過節時媽媽因爸爸玩麻將的事狠狠地吵了一架,弄得大家不歡而散!”我問他是誰的不對,他振振有詞:“爸爸雖然輸了一點錢,可是平時打工很辛苦,節日里輕松娛樂一下,媽媽怎么就不能原諒一次呢?”聽完他的講述,我問他想不想把發生的事情和心中的想法寫下來,他有點驚訝地反問我:“老師,那也行嗎?”我說行,只要把題目重新擬一下。這個小男孩就以“今年的中秋節”為題寫出了一篇有真情的作文,而且文字流暢,情節生動。結果受這位男生的影響,不少孩子根據自己的實際寫出了各有特色的“中秋節”。
通過這件事,我想到了不能把學生的作文思路堵死,應該圍繞一個主題盡量多寫半命題的作文,讓學生自由表達,學生才有事寫,有話說,才能寫出有個性的作文。
作者簡介:
周喬云,安徽省安慶市,安慶市潛山縣源潭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