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召華
摘要:數學學科是一門抽象性學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需要對學生口算能力進行針對性的培養,在日常教學中要加強口算訓練,只有在小學階段打好口算基礎,提高口算能力,才能為今后的數學知識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而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的口算能力進行培養,是小學數學教師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重要問題,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口算方法,同時還要讓學生對口算產生興趣,做好認真的演算過程,總體看來,對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積累和訓練的過程。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 口算能力 教學方法
口算是筆算和估算的重要基礎,如果學生的口算能力較差,往后必定會影響到學生筆算和估算的速度及正確度,從而對計算技能的形成產生影響。在新課標中要求在小學數學教學重要重視對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同時提倡數學算法的多樣化。由于口算是在不借助任何計算工具的前提下,依靠大腦思維來對數字進行計算的一個過程,因此對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也就是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對學生口算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學中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口算訓練,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其重要前提是要提高學生口算興趣,在日常教學中可以通過口算游戲、卡片圖表、口算、視算和聽算等多種訓練方法,尤其是采用口算競賽或比賽的方式更能有效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一年級學生思維十分活躍,其主要思維活動方式是具體的形象思維,從對10以內的數字進行口算開始,通過直觀教學方法,在課前準備學生平時喜歡的圖片或是實物,在課堂中讓學生通過數手指、看圖片、擺小棒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對數字產生直觀的認識,將10以內的數字進行分解,并根據教師的口令來用小棒或是其他學具來對數字進行擺放,或是以分小組的方式讓學生展開口算游戲,讓學生對10以內數字的組成和分解產生充分的認識和掌握,為快速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打下基礎。
此外,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還可以通過實例來對口算的道理進行說明,讓學生對口算產生興趣。如在對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進行計算時,首先要讓學生體驗和感受到“湊十法”的內涵,通過引導學生們利用學具或是實物來進行操作,以“8+5”為例,讓學生們先在兩張紙上分別擺放8根小棒,以及另一種顏色的5根小棒,并數一數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從而了解到8+5=13這一結果。再次將小棒進行移動,觀察學生是否可以一眼看出來有幾根小棒。在學生具體操作過程中發現,部分學生在不同顏色的5根小棒中移動了2根到8根小棒中來,或是將8根小棒中移動了5根到5根小棒中去,在操作和觀察中讓學生很快就可以領會到“湊十法”的含義,從而激發起學生的探索興趣。
在對學生口算能力培養的過程中,首先需要讓學生對乘法口訣和加法口訣進行全面掌握,這也是學生口算學習的重要基礎與前提,在學生口算學習要求學生要牢記乘法口訣和加法口訣,從而快速通過口算來進行加減法及乘除法的訓練。如在二年級口算教學中,讓學生按照橫豎或是倒著的順序來對乘法口訣表進行背誦,從而可以快速并且熟練的對兩個一位數相乘的數字進行口算,從而達到教學目的,也為今后對除法口算訓練奠定基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為學生創設出自主探索與自由交流與合作的空間與時間,還要提供現實情境,讓學生在口算過程中實現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如在整百整千數字加減法口算訓練中,讓學生先獨立用不同的算法來對“1100-400”進行計算,并通過分小組的方式來進行口算方法交流,在學生交流過程中可以體會到多樣化的口算方法,并有助于對學生發散性思維進行培養。此外,口算教學還要將口算與估算相結合,才能有效提高學生口算能力。如在“除數是兩位數的口算除法”教學中,學生可以快速口算出“8020”,教師可以將除數與被除數的數字改成不是整十數來進行計算,如“8621-8024”讓學生進行估算,使學生的估算能力和口算能力都得到顯著提高,也為今后的除法學習奠定基礎。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思維發育不全面,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的口算能力培養需要堅持采用先慢后快的教學方式,在訓練初期應讓學生對基本的計算方法和法則進行理解與掌握,追求計算的準確度,對口算知識進行鞏固,在后期訓練中可以提升學生的口算速度,并通過多樣化的口算教學方法來對學生的口算訓練加以鞏固,提升學生口算速度,并幫助學生形成口算技巧。
[1]焦春梅.以興趣為主,培養小學生的口算能力[J].考試周刊,2016,(82).
[2]羅杰.巧析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口算能力[J].教育,2016,(06).
[3]肖月德.談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口算能力[J].教師,2015,(34).
[4]布文彥.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口算能力[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5,(31).
(作者單位:山東省蘭陵經濟開發區趙管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