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日琪
摘 要:線損作為農村供電所核心技術指標,是維持其經營管理和技術管理的前提。但是,如何在此過程中加強線損管理工作,提升農村供電所管理水平,是目前電力工作者首要探討的焦點。對此,本文借助對線損概念及類別的思考,明確其制約因素,以此制定有效的線損管理或強化措施。
關鍵詞:農村供電所;經營管理;線損
線損管理是衡量供電所經營狀況的關鍵指標,特別是農村供電所,線損管理不僅和供電所經濟利益存在關聯,更是對自身管理水平的客觀反映。
一、農村供電所管理中線損問題的主要成因
引起線損問題的成因相對較多,具體可從以下幾點予以說明:
首先,自身因素。即由線路自身電阻引起的電能消耗問題。
其次,未對電器設備消耗的電能予以計入。即電能表線圈耗能:如單相感應式電能表,耗能1kw·h/月,單相電子式電能表,耗能0.3-0.4kw·h/月;配電室、配電箱耗能,每臺月耗能約為10kw·h,而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也存在耗能現象;熔斷器接觸不良引起的耗能;線路處未安裝有線電視放大器引起的耗能;電能表故障,經處理后尚未補回的電能。
1.線路導線(含接戶線)流過電流時在導線電阻上消耗的電能
2.未計入售電能量的電器設備消耗的電能
1)用戶電能表線圈消耗的電能,單相感應式電能表每月每只約1kW·h,單相電子式電能表每月每只約0.3~0.4 kW·h;
2)配電室或配電箱中交流接觸器消耗的電能,每月每只20多kW·h;
3)配電室或配電箱中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消耗的電能;
4)配電室或配電箱中熔斷器接觸不良消耗的電能;
5)線路上未裝表計量的有線電視放大器消耗的電能;
6).用戶電能表故障處理少補回的電能。
3.其他原因引起的電能損耗
1)絕緣子擊穿或絕緣子表面污穢等原因導致低壓線路漏電或放電;
2)線路通過樹木、攀藤植物等對大地的放電;
3)電能表或互感器的誤差,包括本身誤差、使用環境造成的附加誤差和接線錯誤等造成的差錯等;
4)線路或接戶線接頭接觸不良所耗電能;
5)人為竊電;
6)抄表差錯,估抄、漏抄和錯抄;
7)個別配電臺區存在的電力電纜因線徑偏小發熱,或三相四線制線路錯誤使用三相三線鎧裝電纜外加一根中性線接線,因零序電流在電纜金屬保護層中生成渦流造成的電能損耗;
8)三相負荷不平衡,造成線路和配電變壓器損耗增加;
9)諧波可能對電子式電能表造成干擾少計的電能。
二、農村供電所管理中有效降低線損的措施
1、技術方面
對于農村供電所而言,技術線損問題的把控,是目前降低線損的有效措施,更是保證農村電力水平智能化、科學化的前提,可從以下兩點予以闡明:
其一,科學配置電網線路。電網線路布局的不合理性、不科學性等問題,均是引起線損上升的主要因素。即只有在科學且合理的布局下,方可實現對線損率的把控。對此,應在實際電網線路架設期間,對以下事項予以側重思考:對線路予以精簡,以此強化電源點的建設;電源點選擇時,應按照運用小、容量多的特點,禁止出現超出供電半徑的問題;預防迂回線路的存在,對線損過大的線路予以更換;科學調節線路布局,提高電壓質量,降低線損;導線選擇時,應以經濟利益的角度為衡量點,避免線路接頭,用以減少電阻損耗[1]。
其二,提高變壓器運行率、使用率。依據農村供電所實際情況,對變壓器數量、規格參數予以合理調整,再經負荷變動趨勢的思考,對變壓器空載問題施以嚴格控制,利用負荷轉移的方式,對滿負荷或超負荷變壓器進行調整,不僅可起到節約能源、降低線損的效果,還可提高變壓器運行率、使用率。
2、管理方面
第一,加強變壓器管理。變壓器管理不嚴謹、調整不當等問題,均是引起線損問題的主要成因。農村供電所雖對變壓器采用定期檢測的方式,以此杜絕故障問題,但卻因檢測周期相對較長,致使資源大量浪費。對此,筆者建議若要更好實現線損問題的把控,則應加強變壓器管理工作,通過系統監測和維護等形式,避免各類問題的出現。即依據供電所實際運行狀態,對變壓器予以靈活調整,制定間隔時間相對較短的監測周期,以便能夠及時發現變壓器故障問題,再經時間規律的運算,對監測周期施以有效調整。再者,還應在變壓器到位后,及時開展維修維護工作,從根源上預防線損問題的出現。
第二,健全相關管理體系。若要做好農村供電所線損問題管理工作,則應借助管理線損隊伍的組建,以專門監管且負責線損的方式,加強線損管理作用及必要性的彰顯。同時,供電所還應以自身管理現狀為依據,擬定較為健全切完善的線損管理制度,再通過相應指標的融合,確保供電所線損管理工作的序性化開展。除此之外,還應強化臨時用電管理。對此,筆者建議可通過簡化程序、優化服務等形式,加強線損管理工作。再者,借助對供電服務定時或不定期的調查,強化各區域用電管理,使其能夠從根源的角度杜絕漏電、跑電和冒電現象[2]。
第三,加強工作人員線損管理意識。對于農村供電所而言,若要達到降低線損的目的,則應加強對工作人員的管理,使其能夠對線損管理予以全新認知。即借助崗位培訓、知識講座、繼續教育等手段,在提高其綜合能力的同時,從人員的角度杜絕線損問題。再經責任問責制的擬定,將線損管理工作予以分層撥劃,加強工作人員對自身崗位責任的認知。另外,還應通過下鄉宣傳的方式,告知用戶違規用電、竊電的危害以及相關的責任,使其能夠在加強法律意識的條件下,降低供電所經濟損失。
第四,加強不計入電器設備電能損耗的管理。即最大限度上避免對感應式電能表的運用,必要情況下可選擇電子式電能表,因該類電能表具有損耗低、防竊電和靈敏度高的特點;徹底消除熔斷器、線路接頭等部位接觸不良問題,且在必要情況下避免低壓電纜發熱;定期對電能表予以巡視,以便能夠及時發現電能表故障,追回應補電能,降低損失。
第五,嚴格控制導線流過時的電能損耗。若要導線流過時電能損耗問題的控制,則應從以下幾點入手:即盡可能保持三項負荷平衡,減小中性線電流,若中性線電流趨近于0,則減少25%以上的電能損失;有效對低壓線電流峰值予以控制,使其保持負荷電流均衡狀態,原因在于:相同電能下,60min使用完和4h內均衡用完相比,后者線路損耗是前者的1/4;將變壓器位置控制在用電負荷中心處,以XX糧食加工廠為例,和變壓器間的距離為300m或100m時,電能損耗比為3:1。
結束語:
由此可見,引起農村供電所線損因素相對較多,若未對其加以有效處理,則必將會對供電所經濟利益造成影響。對此,筆者建議應在農村供電所實際管理中,加強技術、管理兩方面的思考,以期能夠在保證線路科學布局的前提下,解決各類管理問題,以此實現供電所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參考文獻:
[1]楊濤.鄉村供電所管理中有效降低線損的方法研究[J].鄉村科技,2017(6):91-92.
[2]邱力立.降低農村電網線損的措施分析之我見[J].科技創新導報,2017(24):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