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君
摘要:多媒體教學設備的使用可以有效改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合理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設備的作用,開發(fā)學生思維,提高學生數學能力。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數學;教學;應用
小學數學是小學課程中一門主要的學科,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知識沒有語文知識那么富有吸引力,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往往會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學習興趣,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影響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給學生以后的學習造成困擾。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方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當前教學大環(huán)境下,根據學生年齡小,直觀思維能力較強的特點,在教學中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豐富的立體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會觸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可以幫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實現這一教學行為。多媒體教學設備的使用可以把數學知識用生動有趣的畫面呈現出來,能及時的抓住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數學學習方面來,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多媒體教學設備的使用使小學數學課堂變得豐富多彩,這一教學行為符合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學習的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能給學生提供多種形式的感知材料,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實現數學知識的遷移。利用多媒體教學輔助設備,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學習氛圍,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熱情,促進學生的探究欲望,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向良性發(fā)展。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探究欲望
小學生抽象能力的形成總是要借助于其對直觀事物的了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借助于多媒體教學設備形象直觀的呈現出來,學生通過對直觀形象的事物進行分析、理解形成抽象的數學知識,有利于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將數學知識以具體直觀的事物呈現給學生,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被動的學習轉變?yōu)榉e極主動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如在教學《商不變性質》時,運用多媒體演示“猴王分桃”的故事:在風景如畫的花果山,猴王在為小猴分桃子。第一次,猴王準備把6個桃子平均分給3只小猴,小猴不滿意,嫌太少。第二次,猴王說:“把60個桃子平均分給30個小猴。”小猴聽了還是不滿意。第三次,猴王說:“那好,給你們600個桃子平均分給300只小猴,怎么樣?”這時小猴高興的笑了,猴王也笑了。故事結束了,屏幕上出現了“你認為猴王和小猴誰聰明?為小猴感到高興的同學請鼓鼓掌”,可是沒有一個同學鼓掌。老師因勢利導,問:“你們?yōu)槭裁床还恼疲坑惺裁聪敕▎幔俊庇纱俗プr機,恰到好處地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商不變的性質,揭示課題。新穎有趣的新課引入,喚起了全體學生的求知欲望,點燃了思維的火花,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
二、將靜態(tài)的數學知識動態(tài)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有意注意持續(xù)時間段,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同時靜態(tài)的數學知識也容易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疲倦,失去學習興趣,影響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成,教師可以將靜態(tài)的知識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制作成視頻以動態(tài)的形式呈現出來,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我設計了找角、摸角、折角、畫角、玩角五個環(huán)節(jié),從引導學生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幾何圖形。其中在畫角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形式,不示范畫角的步驟,而是設計了這樣一個動畫:先出示一點,接著點閃爍幾下,出示“頂點”兩字,然后動畫演示兩條邊的畫法,邊再閃爍兩下,出示“邊”,這樣主要是在感知的基礎上清楚明了地抽象出角的圖形。接下來,再讓學生自己畫一個好看的角,利用多媒體突破了教學難點,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比較弱,有效思維時間短,對數學問題的思考往往不夠深入,因此在抽象的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往往不能通過思維的形式找到事物之間的聯系,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學習積極性。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將問題之間的聯系用動態(tài)的效果展示出來,學生在觀察過程中形成具體的感知,會促進學生思維的深刻性。例如教學既是重點又是難點的“相遇問題”。這類應用題既要讓學生掌握相遇、同時相向的特點,又要理解路程、相遇時間和速度之間的關系,還要應用他們之間的關系解題。有些學生卻對運動中兩人之間的距離變化掌握起來有點困難。針對這一情況,我靈活設計教學內容,讓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選擇下一步的學習任務。教學完例題后,完全弄懂了的學生,就可以直接點擊“課堂練習”,進行繼續(xù)深層次的學習,要是還沒有完全明白相遇問題的實質,可以直接點擊我事先設計好的動畫——模擬兩人相對行走的動態(tài)圖像,把兩個同學在做相向勻速運動過程中“每分鐘”所經過的路線留下痕跡,并用不同顏色的線段來顯示兩人每分鐘一共行的米數,這樣,學生就能很容易的從觀察中理解了求兩人相距的路程的數量關系,真正做到了因人施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fā)展。
總之,將多媒體教學設備應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有效地將促進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改變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數學課程標準讀解[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俞文敏.小學數學教學中多媒體的使用[J].教育研究與評論.課堂觀察,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