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延明 劉庭兵 劉星星



摘 要:本文通過闡述近幾年我國債券市場違約概況及主要特點,分析近期發生債券違約的原因,并從發行企業應謹慎舉債提高內部經營管理能力、明確各監管機構的角色定位及提升監管要求、進一步強化債券發行中介機構的職責、完善債券違約后續處置機制四方面提出了相應的防范對策。
關鍵詞:債券市場;違約;問題分析;防范對策
中圖分類號:F83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0017-2018(2)-0048-03
一、近幾年我國債券市場違約概況及主要特點
(一)我國債券市場違約概況
隨著2014年3月我國首只信用債券“11超日債”違約以來,債券市場信用違約事件頻繁發生,債券違約主體涵蓋了包括央企、地方國企、民企、外商獨資企業等,新增違約主體從2014年的4家增加到2015年的20家,2016年新增違約主體又增加了25家。2017年以來,監管層陸續出臺多項政策措施加強債券市場風險管控,加之經濟發展有所回暖,2017年債券市場違約金額及新增主體有所減少,新增違約主體僅為9家。
(二)2014-2017年我國債券市場信用違約的主要特點
1.違約主體及金額以民營企業居多
2014年-2017年我國債券市場企業主體發生違約,民營企業占比64.4%,遠超其他企業類型,民營企業違約金額也是最多的占比47%。
2.不同債券類型中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違約最多
2014-2017年我國債券市場違約債券,可分為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企業債/公司債、私募債三大類,其中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發生違約的券種有超短期融資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及定向債務融資工具4種。從不同債券類型違約金額及只數來看,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發生的違約規模最大,占比83.3%,遠遠超過其他兩類債券的違約金額,其累計發生的違約只數,占比63.4%。此外,私募債雖然發生違約的金額較少,但是其發生的違約債券只數較多,其違約金額和只數占比分別為6.5%、27.7%。
3.債券違約集中在食品、化工、交通運輸及金屬、非金屬行業
隨著近兩年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入中高速速增長,加之國家“去產能、去庫車、去杠桿、降成本、不短板”工作的不斷推進,周期性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受到整體環境變化的影響較大,因此違約多出現在景氣度低迷、產能過?,F象嚴重的行業。2014-2017年,發生主體違約的企業中位列前六的行業分別為食品類、化工類、金屬與非金屬、交通運輸、綜合類及建筑材料,違約主體數分別為6家、5家、5家、5家、4家,共占比42.4%。
二、我國債券市場發生信用違約問題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經濟增速換擋與結構性改革導致部分企業發生違約
過去30年里我國經濟基本在10%以上高速發展中,經濟中潛在的部分風險被掩蓋,隨著近幾年經濟增長速度由高速發展轉入中高速發展階段,導致部分行業市場需求減少,市場萎縮以及價格下降的影響促使了部分企業生產經營狀況惡化,最終發生信用違約。其次,由于當前我國經濟處于結構調整陣痛期,供給性結構改革的持續推進壓縮了鋼鐵、煤炭、化工等傳統行業的利潤空間,增加了該類行業企業的現金流緊張度,從而不能按期足額償付本期利息。
(二)公司治理與業務經營不善導致企業財務惡化
企業的內部管理混亂及業務經營不善都將嚴重影響其盈利能力,正常生產能力極大下滑,盈利大幅減少甚至虧損,導致流動性不足從而引發違約事件發生。
(三)企業信息披露不及時
按照《銀行間債券市場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信息披露規則》規定,企業應當及時進行財務信息披露。如某特鋼債券在發生違約之后,一直延遲披露2015年度及2016年前3季度財務信息,導致市場投資者對債券的好壞不能有一個理性的判斷,即便2016年9月28日,交易商協會對該特鋼給予了嚴重警告,但是截至2016年底,該特鋼依舊沒有披露財務信息。
三、應對我國債券市場違約的防范對策
(一)發行企業應謹慎舉債提高內部經營管理能力
債券違約的根源還是企業自身經營狀況出現惡化而導致,需要優化企業自身治理機構、完善治理制度,不斷提高企業內部經營管理能力。首先企業自身需謹慎舉債,重視企業信用的重要性,把“信用”當作“信仰”,嚴格樹立信用契約精神,在舉債前應當對自身負債能力和未來發展前景有一個細致的評估,制定合理發展戰略規劃,包括自身經營管理情況、行業發展、宏觀經濟等,避免盲目舉債擴展而帶來自身資金的流動性困難。此外,降低企業債券違約的概率,還應從企業內部出發完善公司治理,尤其是違約較多的民營企業,應引入職業經理人制度,完善管理層的激勵機制,進一步強化股東會、董事會和監事會之間的職責,提升企業經營效力。
(二)明確各監管機構的角色定位并提升監管要求
目前我國的企業債市場、銀行間債券市場以及滬深交易所市場存在著監管主體、監管標準不一致的現象,而到各個地方上又存在著監管真空、重復監管及各金融監管機構職能地位不明確的問題,同時還夾雜著少許行政干預的情況,因此,首先,需要建立債券市場統一的監管標準,盡可能的從國家層面統一債券市場的監管組織機構,其次,要盡快將地方金融監管機構的職能定位明確下來,并通過相關的法律法規保障其監管效力,最后,應合理劃分各金融監管機構的監管范圍,避免監管真空和重復監管問題的出現。此外,我國目前對發行人和中介機構的約束和懲罰機制較弱,除了對違約主體公開譴責或者禁止其通過相關市場再融資的方式外,并無能力對發行人違約進行其他處置,需進一步把債券監管的要求上升到制度和法律層面,增加債券發行人的違約成本。
(三)進一步強化債券發行中介機構的職責
債券違約一定程度于我國現在中介機構履職不到位有關聯,存在事前評估不到位、事中監測、評級、跟蹤不及時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強化主承銷商、債券評級機構以及擔保公司等主要債券發行中介機構的職責。主承銷商應注重企業的事前盡職調查,加強行業風險管理,在調查中詳細審核發行人的資質條件、所在行業的前景及其經營情況,事后還應及時追蹤,同時,監管機構還應提高主承銷商的違規處罰力度。其次,評級機構應當客觀、公正對企業的資信狀況進行評級,避免出現像東北特鋼那樣評級虛高及滯后性問題,防止評級公司與企業串謀,可由第三方聘請評級機構,而企業自身出費的形式進行評級或者可借鑒國外經驗實行雙評級制度。最后須強化擔保公司的擔保能力,完善擔保公司的資格審查及準入制度,確保擔保公司在債券違約后能發揮緩釋風險的作用,破除其擔而不保的情況。
(四)完善債券違約后續處置機制
隨著我國債券市場的不斷發展,債券違約成為債券市場化發展的必然現象,但是我國的債券違約后續處置機制還不健全,需要進一步完善,需要更加法制化和市場化的違約處置機制作為支撐。首先可探索建立違約債券轉讓市場,初期可根據金融機構不良貸款轉讓的方式,推動違約債券的轉讓流通,待條件成熟時,推動建立建立更加市場化的債券違約處置機制,建立專業處置違約債券的資產管理公司,推動違約債券的市場化流通和平穩兌換。其次,可探索創新有效的債券風險對沖工具和債券違約相關的保險產品,減少債券違約市場帶來的損失。最后,建立完善我國債券違約處置的相關法律法規,強化對債券發行人及相關中介機構的法律約束,建立債券兌付展期、重組、破產清算等債券違約后續處置的法律法規,實現債券違約處置的市場化和法制化。
參考文獻
[1]吳濤、馬田.中國債券市場的風險控制困境與化解[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17,(5):9-17.
[2]王月.剛性兌付、債券違約與防范體系構建—基于東北特鋼連環違約的案例研究[D].南京大學,2017.
[3]彭興韻.信用債券違約現狀與對策[N].上海證券報,2016-5-27.
[4]侯英.建立完善債券違約處置機制[N],金融時報,2017-9-26(10).
[5]張延.中國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基于1952~2008年中國年度數據的實證分析[J].金融研究,2010,(1):58-66.
Analysis of Default Problems in The Bond Market of
China and Study of Countermeasure
MA Yanming LIU Tingbing LIU Xingxing
(Yanan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Yanan Shanxi 717500)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hile the bond market is developing rapidly, the risk of credit default has been gradually exposed. Since the default of the first bond in China in March 2014, the credit default in the bond market has happened frequently, and the debt default is increasing rapidly in terms of amount, issuance subject and number of bonds,the problem of default in bond market is more and more worth thinking abou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recent bond defaults by expatiating the situation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ond market in recent year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rom four aspects: The issuing company should carefully borrow to improve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ability, clarify the role of the various regulatory agencies and improve the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further strengthen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issuing intermediary agencies, and improve the mechanism for the subsequent disposal of bond defaults.
Keywords:bond market; default;problem analysis;countermeas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