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6年明星王某某與妻子馬某某的離婚案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第三者”責任的提出了再次引起法律專家討論的熱潮。婚姻意味著配偶必須遵循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和程序確立關系的民事法律行為,并承擔責任、權利和義務等。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合法的婚姻受到法律的保護。“第三者”侵害配偶權,不僅是離婚的導火索,而且還會引發刑事案件,影響社會和諧。
關鍵詞:第三者;婚姻;侵權責任
中圖分類號:D923.9;D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8)05-0219-01
作者簡介:薛文文(1991-),女,漢族,哈爾濱商業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
大多數的離婚是由“第三者”的介入導致婚姻關系破裂,侵害合法婚姻中的無過錯方的配偶權。對“第三者”的界定在學界存在著諸多的爭議。
對于“第三者”的認定大致分為四種,一是“第三者”明知合法婚姻中的過錯方有配偶,但是仍然與其保持曖昧關系的人,這屬于曖昧關系說。二是“第三者”明知婚姻中過錯方有配偶,但是仍然與其發生不正當性關系的人,這屬于通奸關系說,也是大部分學者認同的觀點。三是“第三者”明知婚姻中的過錯方有配偶而與之發生不正當性關系,并且導致夫妻之間感情破裂的人,這屬于破裂關系說。四是在破裂說的基礎上,最終與對方結為合法配偶的人,這屬于目的關系說。筆者認為善意的“第三者”是指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或者是在遭受威脅的情況下,而與婚姻中的過錯方長期保持著婚外情的人。“第三者”在主觀上屬于過失的狀態,對于這種狀態下的“第三者”應當不予追究法律責任。惡意“第三者”在主觀上屬于故意法人狀態,此種情況的“第三者”應當可以承擔法律責任。
惡意“第三者”侵權行為應當適用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而且屬于過錯責任的情況下的歸責原則。因此需要有惡意“第三者”的過錯、行為、損害事實以及二者之間存在的因果關系。
(一)惡意“第三者”實施的行為違法
惡意“第三者”侵害配偶權的行為,是指違反我國法律規定,使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遭受損害。在《婚姻法》中具體規定了一些違法行為,比如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行為。即在合法婚姻關系存續的情況下,婚姻中的過錯方在一段時間內與異性共同生活、居住在一起的行為,這種行為嚴重侵害了合法婚姻關系中無過錯方的合法權益,主要包括夫妻間相互在性生活的忠實。除此之外,還包括通奸、同居、重婚等行為。惡意的“第三者”違法行為需要“第三者”達到一定的“度”才能夠構成違法行為,僅僅曖昧、一夜情等的行為不應認定為違法行為。所以說只有當“第三者”在明知合法婚姻中的過錯方配偶有配偶的情況下,而與其發生通奸、同居、重婚的行為,才能認定為違法。
(二)損害事實客觀存在
惡意“第三者”侵害配偶權行為的損害事實是指合法婚姻中無過錯方配偶權遭受損害的事實。離婚并不是受侵害事實的必要條件,同時也要有一個“度”,通常包括如下內容:第一,惡意“第三者”的介入導致合法的婚姻關系受到破壞。第二,合法婚姻中的無過錯方的配偶權受到損害,表現在對性權利忠實請求權的侵害以及對感情的專一。惡意“第三者”不得與夫妻任何一方發生性關系,因此“第三者”的介入破壞了配偶權。第三,社會屬性利益受到損失,導致合法婚姻中的無過錯方遭受無端的侵害,必定會導致名譽權、社會評價、人格尊嚴等要素的貶損。第四,造成無過錯方配偶的精神損害。惡意“第三者”與夫妻一方維持婚外通奸、同居、重婚等行為,不可避免地會造成合法婚姻中的無過錯方精神上的痛苦,更有甚者將會走向極端。據調查所知由于婚姻中的過錯方出軌而導致的刑事犯罪率也大大增加了。
(三)侵權行為與婚姻中的無過錯方的利益受損害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在損害后果已發生的情況下,要確定惡意“第三者”和婚內過錯方是否承擔責任,必須明確兩者具有因果關系,即惡意“第三者”侵害配偶權的行為與婚姻中的無過錯方的利益受損害之間具有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惡意“第三者”實施了通奸、與有配偶者同居、重婚等侵權行為,必然會導致配偶權受到損害,具體體現在精神、財產兩方面。所以只要行為人實施了上述三種行為,與夫妻一方發生不正當婚外兩性關系,就可認定為惡意“第三者”侵害配偶權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四)惡意“第三者”主觀上有過錯
惡意“第三者”侵害配偶的行為,主觀上必須是故意的,過失不構成侵害配偶權。所謂的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行為將會造成嚴重的后果,但是仍然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即惡意“第三者”明知自己的行為是侵害配偶權的行為,會造成他人損害,卻積極地從事這種行為。惡意“第三者”故意違反《婚姻法》的規定,明知合法的婚姻關系以及配偶權受法律保護,仍然與夫妻一方發生通奸、同居、重婚等行為,有悖于公序良俗,其故意的主觀意圖應當是明確具體的。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合法的婚姻關系是維持整個社會安定和諧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第三者”侵害婚姻關系不僅涉及到婚姻家庭的和睦,更涉及到對子女的身心影響以及對老人的關心照料。對合法婚姻的保護不僅僅應只涉及個人權利和社會道德問題,還應當上升為法律的層面。在實體法與程序法兩方面完善惡意“第三者”侵害配偶的立法建議。全面切實地保護合法的婚姻關系,盡力避免其受到不法的侵犯。
[1]張嬌.試論善意第三者與惡意第三者民事責任[J].法制博覽,2015(16).
[2]王利明,楊立新等.民法學(第四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