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東煒
中圖分類號:D41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8)2-000-03
摘 要 當前,國有施工企業普遍面臨著愈來愈激烈的市場競爭和較為繁重的生產任務以及改革發展責任,隨之企業在組織結構、職工隊伍結構、企業勞動關系等方面也發生著顯著變化,各方利益關系、職工思想等方面的問題相應增多并呈現出復雜化的趨勢。本文對施工企業基層項目工會工作面臨的形勢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做好基層項目工會工作的對策,為更好的發揮基層工會組織在企業改革發展、生產經營過程中的作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國有施工企業 基層項目工會 工作機制
近年來,國有施工企業改革發展已經初顯成效,所經營的領域和地域均得到不同程度擴大,施工范圍也不斷延伸。而在國有施工企業管理體系框架中,基層項目是完成企業各類任務指標最基礎的單元,是完成生產經營任務的“前沿陣地”,是企業對外的“形象窗口”, 同時,參與施工建設的職工則是“先遣隊”,需要他們“沖鋒陷陣”,也被稱為國有施工企業培養人才成長的基地,因此應該將基層項目作為企業工會工作的重要切入點。然而國有施工企業基層項目一般都具有點多、面廣、人員分散和流動性大等特點,致使工會工作面臨著新的問題與挑戰,所以加強基層項目工會工作又成為協調勞動關系,增強企業凝聚力,維護企業和社會穩定的主要著力點。那么如何做好施工企業基層項目的工會工作,使工會的宗旨與目的得以實現,確保工會的作用能夠充分體現,成為國有施工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國有施工企業基層項目工會面臨的形勢
(一)人員結構呈現多元化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升級和“十三五”戰略的進一步推進,國有施工企業的職工隊伍結構日趨復雜,主要包括經營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勞務隊伍及務工人員等,他們有的隸屬于企業,有的隸屬于基層項目,還有的隸屬于勞務市場。在分配方式和利益關系等方面差異化也在逐漸加大,由于不同的群體所處的位置不同,因此人員在個體價值取向、思想認識、利益訴求等方面也不盡相同,對工會的要求和期望也存在多元化差異。比如,勞務派遣工和聘用工實際收入相比較低,晉級發展相對有限,福利待遇偏低,他們同工不同酬、同工享受不一樣的勞保待遇,心理落差、管理混亂,容易激化矛盾。
(二)勞動關系呈現復雜化
近年來,市場化的程度越來越高,國有施工企業的勞動、人事、用工方式等同時發生較大變化,特別是在基層項目,經營者與勞動者、用工單位與派遣公司、雇傭者與被雇傭者之間的矛盾日益凸現,勞動關系出現多樣、復雜的態勢,主要表現在:一是企業為追求經濟效益要減員,職工下崗、待崗成為常態,和職工為了生存要崗位、要“有班可上”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二是國有施工企業基層項目的群體性爭議和突發性事件日漸增多,呈現出由個人向群體性轉變的趨勢,這一點在企業、勞務公司和務工人員的關系上表現的尤為突出,經常出現務工人員集體上訪、投訴事件。此時,作為基層項目具有維穩、維權職能的工會組織只能“無能為力”,處于“不能不出面協調,出面又不知如何協調”的困難處境,也就是說,工會履行各項維權職能出現了新內容、新要求。
二、國有施工企業基層項目工會存在的問題
(一)工會組織機構設置不完善
一方面,隨著國有施工企業在經營方式、發展模式方面的調整轉變,部分企業在內部組織機構設置時,將黨團組織與工會合二為一,從人力資源配備上不同程度的減少,特別是在基層項目,有的雖然設置工會主席一職,但基本上都是兼職,其他工會干部也多為“一人兼數職”,專門從事工會工作的人員大量減少,弱化了工會組織的執行能力,最終的結果是“在基層項目,工會只是設立的一個機構,職責只是按時提取工會經費、按時上繳經費,然后再搞搞其他活動,比如夏季送清涼,冬季送溫暖活動”。另一方面,由于一些流動務工人員對工會組織了解不多,不知道工會是什么、做什么,因此入會主動性、積極性不高。同時,所在基層項目工會組織和工會干部缺乏有效組織和動員,大部分務工人員實質上根本沒有真正加入工會組織。
(二)工會在企業所處的地位偏低
時至今日,仍然有部分國有施工企業黨政領導對工會的宗旨、性質、職能等工會知識缺乏最基本的認識,對工會工作存在 “有沒有都行,有沒有都一樣”的偏見,甚至有個別企業的行政領導認為“工會工作做的越少越好,不干最好,省得添麻煩”的思想,認為工會組織在單位只是“打打下手、敲敲邊鼓”,沒有把工會工作放到企業的的中心工作中去,沒有認識到工會在企業改革、發展和穩定中所發揮的作用。據了解,目前大多數國有施工企業的工會工作都是通過行政干預的手段來完成的,工會工作的有效性被大大削弱。
(三)工會干部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的迅速發展與國有施工企業改革的進一步升級,要求工會工作必須要不斷的進行變化與調整,相應也要求工會干部和相關的工作人員必須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當前,在施工單位基層項目,工會干部的整體素質和能力有所欠缺,工作進取心不強,工會工作經驗也相對缺乏,對有關工會的法律法規不了解。在維護職工權益方面,大多數工會干部怕得罪企業行政領導,不愿意替職工說話,缺乏足夠的勇氣和信心。另外,部分企業工會主席和工會干部都由企業指定或任命產生,無法完全擺脫行政干涉,致使工會必須依附于行政,造成工會成為企業的附庸,影響制約工會工作的開展,長此以往,不僅降低了工會的工作效率和工會干部的工作熱情,也導致工會越來越得不到職工的信任,工會的作用漸漸趨于喪失的地步。
(四)工會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與企業發展不相適應
近幾年,國有施工企業為適應經濟發展需要,在重組、改革、升級方面的力度較大,根據本人對所在企業的調查統計,在近三年當中,企業的營業額翻了一番,人均產值接近800萬,發展速度之快顯而易見,但由于諸多因素,企業工會組織無論是在政策理論研究方面,還是在工作思維方式上都不能與企業本身的發展相匹配。一是表現在工會干部隊伍的思想觀念陳舊,工作內容照搬照抄;二是在履職的方式、方法上總是“老一套”,在服務企業發展、服務職工的形式和內容方面缺乏創新,在企業急、難、險、重任務面前不能充分發揮工會組織的本應起到的作用。
三、解決國有施工企業基層項目工會問題的幾點建議
(一)抓工會工作中心任務,發揮工會組織作用
2015年4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講話時重點強調了“工會是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工會工作是黨的群團工作、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治國理政的一項經常性、基礎性工作。”同時要求“新形勢下,工會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只能改進提高,不能停滯不前。”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不僅深刻闡述了當前工會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和新任務,而且為國有施工企業做好工會工作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和奮斗的目標。作為落實企業各類任務指標的基層項目及其工會組織,更應深刻理解“抓工會中心任務,發揮工會組織作用”的內涵和外延,即在以生產經營為重心,狠抓工會工作的中心任務的同時,還要認真履行工會組織的政治責任,高效率的發揮好工會組織的職能作用。
(二)加強工會組織、制度建設
進一步加強工會的組織建設是做好工會工作的首要任務,也是工會發揮職能作用的保證。要做好工會工作,首先要完善工會的組織機構。作為國有施工企業,在實施項目策劃時就應該同時策劃工會組織,項目成立之時就要同時成立工會組織,務必做到“施工項目在哪里,工會組織就設立到哪里,工會職能就履行到哪里,工會活動就開展到哪里”,并力求將所有參建人員吸收到工會組織中。與此同時,還應該根據基層項目實際情況,成立工會小組,開展各類工會活動;第二,作為保障,企業要制定并完善工會各項管理制度,包括職代會、集體協商、“職工之家”創建和勞動競賽等規章制度,使國有施工企業基層項目工會組織有章可循、有據可依;第三,配備專兼職工會干部。國有施工企業各級工會組織,應該按照“德才兼備、熟練業務”的標準,選撥一批熱愛工會工作、善于做群眾工作、敢于“說真話”、有良好群眾基礎的員工充實到工會干部隊伍中。第四,落實民主管理。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民主管理工作體制機制,克服工會組織受行政干預的影響;另一方面要落實職工代表大會重大決策審議制度和企務公開工作。無論是誰,如果侵犯了職工合法權益的,都要依法據理力爭,不會欺上瞞下,不會編瞎話給職工群眾,不會挪用職工群眾的會費,不會給少數人謀私利。
(三)創新理念、改進方式、擴大形式,推動工會工作
新形勢下,國有施工企業要想工會工作具有持續性的生機活力,就必須在工作理念、內容、方式、形式以及提高質量上下功夫。眾所周知,施工企業所屬的基層項目存在著施工安全風險大,條件相對艱苦,業余文化生活比較單調的特點,這就更加要求企業基層項目工會組織要用創新的服務理念和先進的方式來開展工作。首先,在服務理念和方式方面,尤其是基層項目的工會組織,要始終將保持與職工群眾密切聯系作為工會工作的 “生命線”,工會干部要主動提高服務意識,主動轉變作風和服務理念,深入了解職工的政治思想、文化生活需求及工作經濟狀況,了解職工群眾的呼聲、要求和意見,了解他們關注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通過多種形式和渠道反映職工的合理訴求。工會干部要時時刻刻心里裝著職工,服務職工。讓職工群眾真正感受到工會是“職工之家”,工會干部是最可信賴的“娘家人”。 其次,在管理形式創新方面,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大原則,尊重、關心、依靠職工群眾,發言民主,構建職工群眾參與項目生產經營決策、參與民主管理和監督體系,將職工群眾的利益真正落到實處。同時,還應該利用、研究“互聯網+”時代工會工作的特點,適應新形勢要求,積極探索更新更優的工會工作平臺。
(四)結合企業中心工作,開展形式多樣的工會活動
“十三五”期間是國有施工企業培育創新、提升管理能力和加快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就要求工會進一步處理好自身與企業中心工作的關系,帶領職工群眾融入企業中心工作。在基層項目,首先是深入開展勞動競賽活動,將勞動競賽融入工會工作中心,在文明施工、生產安全、施工質量、工期進度、施工成本、標準化工地建設、改善職工生產生活條件等方面開展競賽,使其成為推動生產經營活動的重要載體,形成“你追我趕”的勞動競賽格局。第二,要深化技術創新和合理化建議活動。尤其是當前,在企業技能人才缺乏的狀況下,要以提升施工企業核心競爭力為目標,大力開展技術革新、創新和合理化建議活動,并使其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第三,維護職工群眾的職業健康權。考慮到施工企業的特點,工作安全風險較高,因此工會組織要把施工安全生產和勞動防護作為履行其職能的重點工作內容來抓,充分利用工會在勞動保護、事故隱患治理和職業危害防治建議和監督檢查權,形成人人講安全、抓安全的良好局面。第四,創新工會組織與職工群眾的溝通方式。作為基層項目的工會組織和工作人員,有義務向項目經營、決策層及時反映職工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滿足參建人員實現自我尊重和價值體現的需求。如此,就要求工會組織在溝通方式上進行創新,不能只用召開會議、組織座談的方法進行溝通,還應安排一些非正式的交流渠道,如組織開展籃球、足球、桌球等職工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和“安康杯”、“質量月”、“清風杯”等與工作相關的安全、質量、紀檢監察知識競賽,既增長了知識,陶冶了情操,增加了職工之間團結和友誼,還調動了員工的工作熱情,提高了職工的滿意度,增強了企業向心力的凝聚力。
四、結語
當前,國有施工企業的改革發展已經步入新常態,基層項目作為施工企業的“前沿陣地”, 要認清自身面臨的形勢和存在的問題,要清醒的認識到工會組織在項目經營和日常生產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更要在實際工作中充分發揮、體現工會組織的積極作用及各項職能。與此同時,還要不斷的進行自我完善與創新,提高工會組織的履行能力和服務水平,最大限度地實現和維護好職工的根本利益,不斷凝心聚力,建立和諧穩定和可持續性的勞動關系,以更好的適應國有施工企業新常態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譚虹.淺談當前新形勢下如何做好工會工作[J].科技天地,2011(19):10-11.
[2] 張孝梅.試論新形勢下的工會工作[J].北京市工會干部學院學報,2013(02):24-25.
[3] 劉燕.淺談在新形勢下如何做好企業工會工作[J].商業文化,2014(17):87-88.
[4] 馬玉輝.淺談在新形勢下如何做好電力企業工會工作的思考[J].經營管理者,2015(03):120.
[5] 徐萍.新形勢下如何做好工會工作[J].人才資源開發,2015(06):84-85.
[6] 封愛華.新形勢下如何做好企業工會工作[J].兵團工運,2017(0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