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洪慶 王樂昌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從嚴治黨作為新時期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抓手,特別是“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的深入開展,高校基層黨組織黨內生活的要求更加規范和科學化。本文就當前高校基層黨組織黨內生活現狀進行分析,并對原則性和靈活性兩方面提出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基層黨組織;高校;黨內生活;原則性;靈活性
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利益格局的深刻變革、人們的思想價值觀念日趨多元多樣,黨內的組織生活在一些單位呈現出庸俗化、形式化、隨意化的傾向[1],高校作為黨的基層組織也不例外。高等學校承擔著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時代大學生的重任,因此,加強高校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建設,增強高校基層黨組織黨內生活的原則性和靈活性,對落實黨對高校的絕對領導權、實現高校教育的科學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高校基層黨組織黨內生活的基本現狀
(一)缺乏新意,視覺疲勞
高校基層黨組織黨內生活本應豐富多彩,充滿活力,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基層黨組織的黨內生活趨于庸俗化、隨意化和平淡化,做法拘泥于老一套,形式單一。部分教職工黨員反映黨內組織活動較為呆板,缺少連續性、系統性和新鮮性,缺乏新意,致使教職工們提不起參與其中的興趣,形成“視覺疲勞”,加劇了他們對黨內生活的煩躁和厭倦情緒,不利于高校基層黨組織黨內生活的開展。
(二)應付了事,疲于奔命
在高校基層黨組織中部分黨員主動性不強,“三學”精神不夠,沒有深刻認識到黨的先進理論對實際工作的重大指導意義,忽視了自身理論修養的提高,忽視了黨性修養的重要性。此外,部分黨支部在組織生活上存在隨意變動,沒有計劃性的現象,組織黨內生活時沒有進行科學的規劃和安排,導致組織生活不系統、不規范,致使部分教職工黨員“疲于奔命”,對高校基層黨組織黨內生活具有消極影響。
(三)輕描淡寫,紙上談兵
高校基層黨組織的黨內生活出現“紙上談兵”化,黨內生活的各項活動大多停留在理論講解上,造成理論與實際脫節,黨內生活的各項活動沒有針對當下的熱點問題、焦點問題進行重點開展,使得黨內生活變的空洞。然而在考勤方面,說工作的多、談思想的少;說成績的多、談問題的少;說自己的多、批評別人的少,表現出輕描淡寫,蜻蜓點水,打“擦邊球”等好好先生的現象。這嚴重影響了黨內生活的質量,使得黨內生活的總體質量得不到提高。
二、高校基層黨組織黨內生活原則性不強的表現
(一)檢查監督力度不夠
在高等院校中,有的高校基層黨組織對黨內監督認識不高,監督意識不強,認為監督是軟招數,可搞可不搞;在考核和監管上,講面子不講真理,講人情不講原則,缺乏接受監督的自覺性;在批評過程中,多從客觀問題找,很少分析主觀問題,不能夠正視不足,造成“打擦邊球”的現象。
(二)基層組織建設困難
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困難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黨員意識淡化,黨性觀念淡薄,缺乏責任感;二是領導意識濃,在基層黨組織建設中,存在以行政的身份出現和以行政的手段解決,不注重依靠群眾,班子成員不愿意發表意見和建議;三是組織意識差,靠關系不靠組織,把黨內關系搞得很庸俗。
(三)黨內成員團結不實
主要是由于基層黨組織成員之間過分看重用感情維系相互之間的關系,而忽視了要通過積極的思想斗爭來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有的只是純粹搞形式主義,走走過場,有的則鬧無原則的糾紛,搞宗派,拉山頭,以我劃線,唯我獨尊,互不服氣,互相拆臺。造成高校基層黨組織內部的不團結現象。
三、加強高校黨組織黨內生活原則性的措施
(一)端正思想作風
基層黨組織中存在這一些原則性不堅定、戰斗性不高漲、思想作風不端正的同志。所以在加強高校黨內生活原則性上,要加強黨內成員的思想建設,使他們樹立起良好的學風、領導作風、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高校基層黨組織要緊緊圍繞十八大提出為建設學習型政黨的要求,把思想作風建設作為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原則性的重點,不斷深入密切聯系群眾、以實事求是、艱苦樸素、勇于自我剖析、自我批評的作風,敢于抵制各種不良社會風氣,堅定黨性原則,以實際行動維護黨的形象。[2]
(二)建立培訓機制
高校基層黨組織應將培訓作為黨內生活的重要工作來抓,加強對所屬黨員特別是支部成員的教育引導,使其充分認識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增強自身黨性修養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意義,努力他們的綜合素質,豐富他們的實際工作經驗。同時,在培訓過程中是基層黨組織成員明確分工負責和協同配合的工作原則,使他們敢于堅持原則,嚴格落實制度,大膽管理,解決批評領導,怕穿小鞋;批評同事,怕失人緣;批評下級,怕丟選票的現象,落實高校基層黨組織黨內活動的原則性。
(三)健全監督機制體系
針對高校基層黨組織在監管方面出現的問題,只有黨內生活制度常態化、規范化、標準化,提升組織生活的針對性、實效性,規范化,才能對高校黨員教職工起到有效組織領導和管理監督的作用。所以要健全高校基層黨組織的檢查監督機制,增強按制度辦事的意識,增強高校基層黨組織黨內活動的原則性。
四、加強高校黨組織黨內生活靈活性的措施
(一)優化活動載體
當前,高校基層黨組織黨內活動的形式大多是在會議室中學習理論知識,閱讀文件、觀看電教片或是座談研討等,然而有些基層黨組織的流動黨員多,有些因為出差或外派工作無法到場參加黨內活動,部分教職工公務繁忙也會增加他們參加黨內活動的困難。針對這一現狀,高校基層黨組織可充分利用網絡建立互動網頁、網上論壇等黨內活動新平臺,在保證和會議相同的學習效果和討論模式的前提下,使用QQ群、電子郵件、微博等現代手段進行交流討論,利用網絡來開展黨內生活,進行督促、檢查、匿名發言、打分等操作,可以為黨組織生活增添了新活力。
(二)活動貼切實際
為了避免高校基層黨組織黨內生活的固定化和枯燥化,高校黨內生活內容不能只局限于開座談會、聽研究報告、組織棋牌類活動等,而應在定期的組織活動中探討一些社會中的熱門話題,使“看不見”變成“摸得著”。此外,組織生活要與高校綜合建設相結合,使活動更貼近黨員教職工的生活和工作,開展內容豐富多彩的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增加他們的參與積極性,加強高校基層黨組織黨內生活的靈活性。
(三)變灌輸為互動
高校基層黨組織在開展黨內生活時,要把黨章、黨的文件、黨的歷史和經典原著與當前的熱點問題相結合,采用觀看黨史紀錄影片、知識競賽等多樣化的互動模式開展黨內生活,使理論學習由“單一乏味”向“多樣趣味”轉變。并在開展黨內活動時充分利用黨員活動室、學習園地、宣傳欄等載體,適當安排時間集中討論,輪流或自由發言,讓每個黨內成員都有機會談體會、談感受、談收獲,以互動交流的方式讓每個基層黨內成員成為黨內生活的主角,增強黨內活動的靈活性。
(四)提供展示平臺
高校基層黨組織要積極探索高校黨建發展是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為支部成員提供充分展示自身價值的平臺。此外,還要不斷完善黨內活動的評選評優機制,建立公平、透明、規范的制度保障,營造機會均等、公開競爭、公平公信的良好環境,鼓勵黨內成員積極參加黨內活動,使他們在活動中得到充分展示和認可,增強高校基層黨組織成員參加黨內活動的積極性。[3]
參考文獻:
[1]劉益飛.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基本著眼點[J].理論視野,2016,(11).
[2]朱赤中.淺論共產黨人要加強黨的意識修養[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
[3]楊淑珺.高校基層黨組織活動創新思考[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3,(19).
作者簡介:秦洪慶(1986—),男,山東青島人,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