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之所以獲得越來越多的贊譽和支持與其本身所呈現出來的先進性、科學性、人文性是分不開的。其學習理念、學習方式、人生觀、價值觀等,相對于傳統的教育教學思想理論和實踐來說,都是一次偉大的嘗試和升級。筆者認為,廣義的合作學習應該是包括師生合作和生生合作的。在新課改看來,教學相長,在新課改的課堂上,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是學習活動參與者和實踐者,都是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實現自我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教育教學并非零和博弈,而應該是實現雙贏的過程,而合作學習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途徑。
關鍵詞:小學數學;合作學習;可實踐性
一、合作學習產生的背景
筆者作為一名普通的西北鄉鎮小學數學教師對此深有體會。中國的基礎教育因為地理位置、經濟條件等因素限制,呈現出不同的特點,但是從總體上來看,還是遵循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思想,體現出了東西部差異和城鄉差異,即東部優于西部,城市優于鄉鎮。而中國的西部鄉鎮小學教育則是這兩種劣勢的結合并將之體現的淋漓盡致。無論是教師的教學技能、知識水平,還是基礎教育教學設施,都充分體現出了這一特點。從消極悲觀的角度來看,這也許就是中國西北鄉鎮教育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從積極樂觀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客觀環境也確實為西北鄉鎮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契機,尤其為廣大師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背景,尤其是其中的“合作學習”理念。
二、合作學習的四大理論基礎
在當今教育心理學領域最為流行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就是合作學習的重要理論基礎之一。在建構主義理論看來,學習的過程并非學生被動地接受被灌輸知識的過程,而是學習者通過自我建構的方式內化知識和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即同樣的知識,由于不同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思維方式的差異,其建構方式也會有所區別的。建構主義更多的是在強調個體因為主觀原因而造成的思維方式的差異,同時,學習者可以通過分享和借用對方的思維和學習方法等途徑,引進來,走出去,最終拓寬自身的視野,為自身在學習層面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合作學習的第二大理論基礎便是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該理論提出,教學應當與學習者的學習發展程度保持一致。在這里所說的個體的學習發展程度應該包括兩層,一是實際學習的發展水平,即學習者能夠憑借自身的知識水平來解決獨立學習問題;二則是個體潛在發展水平。這指的是合作學習者在他人的幫助下或者同他人合作中解決問題時呈現出來的心理發展水平。而這個潛在發展水平即我們所謂的最近發展區,學習的過程就是將最近發展區逐步發展為自身能力的一部分的過程。合作學習是必由之路。
合作學習的第三大理論基礎便是馬斯洛的層次需求理論。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有多種需求,且呈現出金字塔狀,從生理、安全、歸屬和愛、尊重、自我實現。而在幾種需求中,與合作學習直接相關的就包括交往、表達、求援、游戲等需要。人是活在社會中的人,只有被他人和社會所肯定,我們的諸多行為活動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動力和內驅力。如果失去了他人的認可、反饋,就是一場自娛自樂的活動,是堅持不了多久的。
合作學習的第四大理論便是“群體動力”。人是具有惰性的,這在當今社會,幾乎人人都是“拖延癥”患者,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與“拖延癥”截然相反的一種行為便是自律。我們發現,一般情況下,對同一個體而言,在校集體學習的效率一般要高于在家單獨學習的效率。且年齡越小,這種現象越是明顯。我們一般將之歸咎于在家里沒有學習的氛圍。實際上,這是因為在單獨學習的情況下,個體并沒有競爭和自我表現的環境,“我是正數第一也是倒數第一”,而一旦進入集體學習和討論的環境中后,在群體動力的影響之下,個體危機感和表現欲會空前提高,而在一個具有合作性的具體中,存在著不同的個體,他們的知識水平、知識結構、思維方式等都有所差異。作為個體,想要在群體中出類拔萃,就得學會高效率地學習,而合作學習就是“擇其善者而從之”,最省時省力的一種學習方式。
三、小學數學合作學習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一)合作學習只是一種學習方法,它并非唯一,且合作學習不僅限于生生合作
在新課改的實踐過程中,作為落實者,我們往往容易走兩個極端,絕對的課改實踐和完全反對課改。前者是一談及教育教學,就完全否定傳統教育教學那一套,并將之視為糟粕,棄之如履。其實,面對一場改革,我們更應該要做到的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揚棄才是更好的態度。就以講授式教學為例,完全的講授確實可能會打擊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使得學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喪失思考力,產生一定的惰性,但同時某些問題或者概念,單憑學生自身的合作或者討論是無法妥善解決的,這就需要教師加以講解。因此,合作學習不僅僅是生生合作,也是師生合作。
(二)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習任務必須明確且具有挑戰性
在合作學習開展之前,教師必須要提出明確的學習任務且得有較為明晰的分工。讓所有人一擁而上的學習往往是無效的,因為這樣可能會導致學生無所事事,不知所措,試圖面面俱到,最終卻發現收獲甚微。而清晰的分工則會促使學生建立責任感和使命感,而非應付了事。
(三)在合作學習前,對于合作技能的培養也是很有必要的
在合作學習中,討論、爭辯、表達、傾聽、參與等都是合作學習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且這些環節掌握的越好,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就越高。但是這些技能都是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和學生有意識地去學習的,對于大部分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心理都很不成熟,對自身的學習情況、能力和水平無法做出的準確的判斷,但同時,小學生對于教師的崇拜度是很高的。教師完全可以利用這一點,促進引導學生對于自身的優勢和劣勢有體格相對較為清晰的認識。
總之,小學數學合作學習的實現是需要教師耗費一番功夫的,尤其是從理論著手,理論指導實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站在理論的高度首先對于合作學習的指導和操作,這才是踐行新課改的正確姿態。
參考文獻:
[1]楊國榮.小學數學中的合作學習.新課程學習(下),2011年第10期.
[2]王波.小學數學課堂如何進行合作學習.教育教學論壇,2010年第17期.
作者簡介:張芝蘭,甘肅省靜寧縣城關鎮小學。
注:本文為2017年度甘肅“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小學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的行動研究》系列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7]GHB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