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原揚
摘要:隨著21世紀文化經濟的迅速發展,全球國際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英語作為國際通用的交流語言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來大學英語教育在新課改的推行下形成了獨特的生態教育主體和生態教育環境,教育系統之間的各要素也在不斷的進行整合優化。目前我國大學英語生態教學模式的現狀出現生態教育主體地位紊亂、生態教育環境不融洽、生態教育質量不合格等問題,嚴重限制了大學英語教學的整體發展。本文就以所述問題為基礎展開討論,指出大學英語教育要強化生態鏈條、啟用師生互動教學、積極營造良好的英語氛圍,從而打造一個和諧的英語生態教育環境,促進大學英語教育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困境;生態解析;研究
大學英語教育是我國重要的大學基礎課程,也是一門與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息息相關的工具性學科,無論是英語專業還是公共英語教育都有著重要地位。在2007年制定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要求各大高校將大學英語學分保持在本科總學分的10%,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我國大學生的英語水平已經無法滿足行業需求,甚至部分高校壓縮學分和忽視英語教育的風氣使得大學英語的發展逐漸減緩,英語教育的生態環境遭到壓縮,也直接阻礙著大學生畢業后的就業發展[1]。因此我們要著重關注大學英語的生態發展情況,正確對待大學英語教育。
一、當前大學英語教育的生態環境解析
教育生態學是將教育與生態環境相結合,將大學英語教育看做一個復雜的、多樣的、統一的整體,學校、教師、學生、校園環境作為組成因子聯合起來成為一個生態環境,著重圍繞校園英語環境的營造、師生英語教學的互動交流、英語應用領域等建立一個合理良好的英語生態環境,以提高大學英語的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推動新一代大學生英語水平穩步提高。
我國大學英語的生態教育主要是校園、老師、學生,校園是英語教育生態環境的基礎,是開展英語教學活動的主要條件,分為校內環境和校外環境,校內主要包括教室、多媒體教學廳的物質組織環境和學生進行英語學習的精神環境,校外則是我國教育部門對大學英語的硬性要求和社會對于大學英語的專業需求者兩個角度。老師則是大學英語教育的領導人和傳授者,在大學生進行大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發揮著引導作用;而學生是大學英語教育的載體,是英語知識獲取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以這三個主體為主要紐帶組成我國大學的英語生態結構。
大學英語教育生態系統既保留了生態系統里的整體性,也擁有著教育系統的開放性。英語是一門溝通交流的外語,交際功能強大,大學英語也更注重英語教育的專業性和文化性,比起中小學更有針對性的培養大學生利用英語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能夠和外國友人自信交流,畢業后能更迅速的適應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
二、大學英語生態教育面臨的困境
(一)生態教育主體地位紊亂、師生的生態位不平衡
在大學英語教育系統中,師生關系的不協調是一大困境。首先大學學生在經歷高考后學習態度放松,缺少自主自覺學習的精神狀態,而大學主體環境沒有強調大學英語的重要性,尤其對于非英語專業的學生而言,大學英語的教學課程不深入,只要達到基本的四六級要求就放松學習,沒有強化大學英語對于大學生學習和畢業工作后的實際運用能力,導致大學英語的教育質量水平整體不高。
其次,課堂中師生交流互動少,但從整體上而言還是注重理論、語法、句型等講解,學生只有被動的聽講和背誦。英語作為一門應用型的語言,需要大量的聽力練習和口語對話培訓,但教師灌輸式的學習方法,學生無法有效的進行英語訓練,也不敢開口表達,使“啞巴英語”的課堂效果逐漸擴大。學生失去主體地位,學習態度渙散,整堂課幾乎與老師零互動,課后也缺乏自主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從整體上影響了大學英語的教學效果。
(二)生態教育制度脫節、社會需求和教育目標不符合
過去,我國的教育體系主要為國家培養更多的政治人才,這就導致我國的教育方針在大體上統一于我國的政治制度,更注重政治服務,削弱了社會服務在教育上的需求。隨著英語成為國際通用的商用語言,在國際合作和學術交流上的交往增多,社會上需要更多能熟悉英語的專業人才和理解英語文化語言的交流者[2]。但當前大學生的英語水平都僅僅完成非英語專業四級、英語專業八級的教學目標,在畢業后英語表達能力和閱讀能力差,距離高水平的國際化英語人才還有很大的差距,導致學生的英語水平跟不上社會經濟需求,教學目標與社會需求相背離。
(三)生態教育環境不融洽、教學質量不足
大學英語缺乏良好的教育氛圍和外界環境,雖然我國的英語教育從小學就開始普及,但英語的實際價值沒有得到重視,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之外很難接觸到英語,鍛煉英語的機會少,英語課堂都是公共課堂授課,封閉性較高,開放性很差,加上教學設施和場地限制,教師也無法開展生動的英語實戰鍛煉,教學方法上的單一使學生逐漸失去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三、大學英語生態教育環境改善的對策
(一)以學生為中心、明確教學目標
想要解決我國大學英語的教育困境,首先要明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英語教育要靈活的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在制定教學方案時要同時考慮社會需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學生為英語教育的生態主體制定教學計劃和方法,除了繼續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還要深入了解英語文化、國際英文管理等,提高學生的文化交際能力。制定口語、寫作、翻譯、聽力等短期目標,和善于用英文交流表達的具有國際視野高水平英語人才的長期目標[3]。
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應道學生自主教學,不止為了學分和四六級應試考試,而是要真正將英語的應用能力與自身的未來發展相結合,要將行政和學術的矛盾分離,給英語教學自由的生態環境,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把握好英語教學的方向和難度,從而優化英語教學資源和教學目標。
(二)開展多樣化英語教學、豐富教學內容
大學英語課堂的生態教育環境要從單傳統單一的教育轉向豐富的多樣化教學,要結合教材多開展趣味性和實用性的教學手段,利用情景對話、演講辯論、多媒體播放、英文電影等教學活動,多了解西方的文化習俗,在互動交流中將英語知識消化理解。尤其注重英語表達能力的訓練是大學英語的主要教學目標,教師作為英語生態主體中的引渡者,要鼓勵學生大膽開口,積極交流來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帶動全體學生一起講英語和生活應用融合起來,例如旅游英語、商務英語等專業,將英語教育向課外專業聯系起來,提高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
(三)優化大學英語的師資力量
英語團隊的師資力量也是大學英語生態系統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要利用好教師引導的身份加強和學生的雙向互動,在教學中能夠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不斷地提醒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大學教師應更注重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要進行出國進修、留學深造、學術研討會等方式,站在國際化的教育趨勢上增強自己的來提升自己的教學經驗和英語水平,不斷強化自身的英語教學能力和教學理念。打造出一個巨厚深厚英文底蘊的教師團隊,為學生帶來具有國際視野和專業水平的英語課堂教學。
四、結語
中國大學的英語教育事業發展需要教育體制、教育內容、教育觀念的共同改革,想要走出當前大學英語教育生態的困境,促進大學生英語水平的健康成長,學校必須加強英語教育的生態建設,改善師生生態教學的不平衡,完善校園內英語生態環境的應用和鍛煉機會,提升大學英語教師團隊的教育水平,從各個方面一起創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生態環境。因此,教育部門、大學高校、英語老師和大學生都要一起努力,進一步實現我國英語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為我國培養出更多的英語專業高才人員。
參考文獻
[1]鄭韶穎.淺析當前大學英語教育的困境及改革之路[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7):26-27.
[2]劉嬌.大學英語教育改革的現實困境和對策研究[J].求知導刊,2017(1):111.
[3]楊云高.我國大學英語教育困境的生態解析與對策思考[J].校園英語(下旬),2017(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