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希遠 代偉
摘 要: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已經成為了當前職業教育研究的熱點,同時高職院校會計專業頂崗實習一直是個難題,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對人才培養至關重要。當前從企業用人需求上看,企業崗位少,滿足不了大規模的學生,同時企業為了節省培養成本會更加偏重接收具有工作經驗的學生實習。許多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學生在頂崗實習階段常常出現找不到實習單位、專業不對口等問題。學生實習就業和企業需求出現矛盾。基于此,本文引入“會計工廠”實踐教學模式,結合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經驗,提出會計工廠運營模式應用思路,探索會計工廠實踐教學模式建設內容與運行保障機制,在現代學徒制視角下提出了會計工廠運營模式下人才培養的具體方案與建議。
關鍵詞:高職會計專業 現代學徒制 會計工廠 人才培養 建議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1(a)-0-02
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和云技術的發展,會計工作模式正從傳統會計的粗放時代到智能會計的集約時代發展。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中提倡開展生產性實習實訓。鼓勵以引企駐校、引校進企、校企一體等方式,吸引優勢企業與學校共建共享生產性實訓基地。支持各地依托學校建設行業或區域性實訓基地,帶動中小微企業參與校企合作。
從高職會計專業教學現狀來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與市場需求有一定的差距。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學主要是以模擬教學為主,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學生無法體驗真實的工作情境。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多是統一化的基礎知識,無法滿足多元化的會計崗位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高職院校構建“會計工廠”運營模式是人工智能時代現代學徒制的最佳實踐,提高了職業院校會計人才培養質量,促進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就業,提升會計專業社會服務能力,實現雙方合作共贏。
1 會計工廠模式人才培養的實施思路
會計工廠是通過真賬實操走進校園,由實戰專家進行指導,財稅類專業的學生親自參與實操,學校提供經營場地和學生工作者,公司投資經營條件、真實業務和指導師傅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合作模式。
會計工廠涵蓋制造業、流通業和服務業等不同行業業務,學校組建實習班,運營期間即學生實習期間學生以會計工廠提供的“真客戶、真業務、真流程、真任務”為原料,分組分崗位按流程完成實際業務處理。會計工廠一方面為學校會計教學提供真實的業務、真實的崗位和流程,使會計教學實現了由“仿真實訓”向“頂崗實習”的飛躍,另一方面企業解決了場地租賃和人員聘用等問題。會計工廠運營模式是既滿足代理記賬行業降低成本,規范業務等需求,又為學生提供了真賬實操環境,是提升學生實際業務處理能力的創新教學模式。
2 會計工廠模式在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具體應用與建議
2.1 優化人才培養方案,保證實習穩固與可持續性
為了實現會計工廠的預期效果,學校要優化調整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依據教育部頒布的《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和《會計專業頂崗實習標準》,結合會計行業特點,合理設置各學期課程。會計師事務所、代理記賬公司每年上半年為忙季,業務量大,對實習學生需求量大。校企共同確定會計工廠實習學時,合理分配理論課程與實訓學時安排,同時學生可根據個人實際情況申請加入實習班開展實習。企業、學校、實習學生三方確保實習的穩固與可持續性。
2.2 踐行現代學徒制,尋求產教融合的實踐教學模式
會計工廠主要表現為職業院校會計專業與會計師事務所、代理記賬公司的合作。這些公司每月要為多家企業代理記賬。會計工廠可以將現代學徒制精髓運用到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中,尋求產教融合的教學形式。當前很多院校會計工廠實現方式主要是將實習班的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分為不同的崗位,分配不同的工作任務,一家公司的業務由一組學生按崗位流程共同完成,過程中由企業老師和校內老師共同指導,從而提升團隊合作、溝通交流的能力。還可以嘗試安排企業不同崗位專職人員作為師傅,為每位師傅安排幾名實習學生,讓學生從基礎、簡單的財務工作任務做起,配合師傅完成銀行、稅務、會計核算等工作,強化學生的實際業務處理能力。
2.3 構建會計智能+會計工廠平臺,拓寬合作渠道
傳統的會計工廠實現載體主要是學校提供工作場地,企業提供工作任務,并將相應業務資料帶到學校。隨著人工智能、云技術的發展,會計工廠運營過程中可將會計服務模式與新興的互聯網+云計算相結合,通過影像做賬形式,改變代賬行業產能。構建會計智能+會計工廠方式下現代學徒制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當前很多院校除了依托代理記賬行業資源,也在積極拓寬合作渠道。以ABC職業學院為例,利用學校人力資源成本優勢創新會計服務模式,為小微企業提供標準化代賬服務,破解小微企業在財務服務方面的資金、技術、人才短缺等難題,助推小微企業轉型升級,同時為財政、工商、稅務等部門提供規范性的業務管理服務。
2.4 完善運行機制,規范會計工廠管理
為了保證會計工廠有序運行,應明確學校、企業、實習學生三方的權利與義務,建立相應的規章管理制度。校企雙方簽訂校企合作協議,雙方共同制定《財務規章制度》《校企指導教師規范》《實習學生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明確企業方提供哪些工作任務,哪些財務資料,并派遣經驗豐富的企業員工作為指導教師進行實習指導。學校方提供工作場地和實習學生,派遣會計專業教師參與實習管理及指導,保證實習學生能按照雙方指導教師的安排完成相應的工作任務。強化實習內容監控,注重實習內容與所學課程對接,企業給學生做崗前培訓,提供真實的財務資料,保證真賬真做。校方會計專業教師積極參與,提供對應的線上、線下的學習課程,共同幫助學生提高實際經濟業務的處理能力。最終由企業導師和專業教師對學生的工作成果進行檢驗和考核,作為實習成績的評定依據。
3 結語
高職會計專業踐行會計工廠實踐教學模式,將現代學徒制精髓運用到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中,尋求一種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教學形式。有效開展了互聯網+現代學徒制;充分體現了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理念;強化了學校實踐教學與企業需求的聯系;拓展了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提高了會計人才培養質量;提升了高職會計專業社會服務能力。
參考文獻
[1] 繆啟軍.代記賬式仿真教學模式下會計現代學徒制研究[J].商業會計,2015(7):105-108.
[2] 解嬌娜,解妮娜.“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4):136-138.
[3] 劉水林.會計中介帶動型的高職校內會計教學工廠模式探討[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5(12):258-259.
[4] 李向紅.“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7,38(14):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