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敬杰
摘 要: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科技都在不斷的發展,我國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將互聯網的獨特技術應用其中,從而實現了以互聯網為主要載體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能夠有效地創新并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變大學生的學習思維方式,加速將互聯網載體更有效地應用于實際教學當中。本文結合多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經驗,就互聯網為載體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創新路徑進行相關探討。
關鍵詞:互聯網 思想政治教育 創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1(a)-0-02
進入21世紀以來,各行各業都受到互聯網的沖擊,這也為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創了新的思路和挑戰。互聯網已經是現今社會的四大信息媒體之一,在這樣的前提下,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也應該充分運用互聯網,充分利用其多種功能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且在應用互聯網為載體的情況下,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和互動,利用網絡的即時性特征,根據大學生的思想實時情況,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有效的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機和主動權,在第一時間改變和完善大學生的思維和學習方式,有效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質量。
1 以互聯網為載體促進思想政治課程創新的意義
1.1 有利于創新教育形式
在社會、經濟、科技、文化飛速發展的今天,深化研究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改進相關教育課題有著直觀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以適應互聯網時代的客觀要求以及緊隨時代發展步伐的重要方式,其能夠有效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和針對性。首先,互聯網載體是新課改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載體[1]。再者,互聯網時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斷創新和發展,利用環境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從而能夠利用環境促進學生有效的學習和身心健康發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斷創新是新課改后教師的主要工作目標之一,其目的在于能夠讓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積極、努力。運用互聯網載體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創新因為其擁有非常豐富的變化,能夠展現出多元化、多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能夠實現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無法實現的效果,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動和形象。
1.2 有利于延伸教育載體
在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一般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通過講解、考試等簡單模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時教師也沒有有效的教學載體可以使用,雖然很多教師開始使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但是卻也只是利用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師灌輸式教學的道具,進而依然無法提升教學效果,讓教學課堂乏味、枯燥[2]。而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融入了網絡的新內容,將互聯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網絡平臺,成為教學的重要革命性載體,不但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而且還從實踐中強化了互聯網載體的研究深度。
1.3 有利于豐富教育內容
互聯網是一個包羅萬象的龐大信息儲存和傳遞平臺,在平臺之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融入了創新性的內容,讓其不僅不再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不用只限于聽課、聽報告、談心等傳統方式,可以在互聯網平臺中進行高速的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將教學內容在互聯網平臺上進行儲存和傳遞。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向學生展示更加新穎更加精彩的教學內容,如此學生就可以在互聯網平臺中得到更加開放、新穎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能夠大幅度提升為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和質量。
2 以互聯網為載體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創新路徑研究
2.1 以互聯網為載體,推行網上網下教育策略
互聯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工作中得到廣泛應用和發展,高校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實時觀看相關的教學視頻、資料,還可以利用微信、郵箱等方式與教師取得及時的溝通和交流。另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應用互聯網載體,也不能完全舍棄傳統的教學形式,要讓傳統的教學與互聯網為載體的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同時深入研究明確網上網下的教學規律,理清教學思路,能夠讓網上教育和網下教育相互補充和支持。
2.2 以互聯網為載體,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在現今互聯網信息化飛速發展過程中,我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經呈現更加重要的意義,同時互聯網也融入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逐漸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載體[3]。在這樣的背景下,就需要高校教師摒棄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和模式,提高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應用互聯網的認知,從而能夠以新觀念接受并應用互聯網等一類新生事物,充分提高互聯網為載體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和契機,能夠讓原本傳統、封閉、枯燥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轉變為開放性、獨立化的形式,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轉變為互動式教學。
2.3 以互聯網為載體,開創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徑
開創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徑,首先要在教學中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實現互聯網為載體的教育轉型。在互聯網載體中的信息有積極和消極之分,消極的內容不免會給學生帶來不良的影響,因此,在運用互聯網為載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變被動為主動,通過認真、仔細的調研,分析研究高校內互聯網載體的環境,建立完善的互聯網管理制度和相關法規,從而能夠明確辨識互聯網載體的信息內容。高校教師還要深入研究互聯網載體的理論,讓其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更好的應用互聯網載體。
在運用互聯網載體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在平臺中注入新鮮的網絡資源信息,同時還要對互聯網載體陰暗、消極的負面信息提高重視,搶占互聯網為載體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進而能夠有效弘揚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強化互聯網為載體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與主要任教的教師專業程度密不可分,因此,高校要注重培養一批擁有專業化、現代化的互聯網思想政治教師隊伍,從而能夠讓其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質量,這就需要這支隊伍中的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和互聯網技術雙重知識都過硬,并且對這支隊伍的教師根據完善的激勵評價體系進行有效的激勵和評價,從而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建設和發展。
3 結語
在以互聯網為載體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創新研究和構建過程中,首先要建立全新的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教育理念,利用互聯網的諸多優勢特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遞。將傳統教學與互聯網為載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讓兩者形成優勢互補,有效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內容,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最終提升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讓其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
參考文獻
[1] 張蓓.“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創新性研究[D].集美大學,2018.
[2] 郭瑞玲.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載體探究[J].山西農經,2017(24):115.
[3] 張榮,王曉飛.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傳播論[J].中國教育學刊,2017(S1):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