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岳 呂云飛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創新成為科技型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也是實現地區經濟增長的必要條件。科技型企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而資金在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過程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因此,本文通過研究科技型企業發展現狀,分析政府政策、金融機構在科技型企業發展各個階段產生的作用,深度剖析企業發展各個時期成果轉化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為完善科技型企業相關政策提供理論支持,幫助企業快速發展。
[關鍵詞]科技;金融;成果;轉化;企業;創新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06.027
[中圖分類號]F27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8)06-00-04
1 研究背景
2006年,國務院在全國科技大會上提出了“增強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決策,并制定了《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進一步重視科技與金融的結合,促進科技創新,從而推動我國經濟快速增長。2008年的金融危機,使全球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巨大的沖擊。而我國在多年來經濟發展過程中自身積累的矛盾、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比如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轉化率低下、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我國科技型企業的成長發展,也制約了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往的研究中指出,在經濟蕭條的時期往往出現重大的基礎性創新,這說明科技創新周期與經濟繁榮周期呈逆相關的聯系,因此,經濟蕭條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勵科技創新發展,科技創新成果又能進一步轉化,實現經濟發展的新高潮。由此可見,在歷史的關鍵時期,抓住機遇,促進科技創新發展,實現科技成果轉化,能更好地推動我國經濟平穩、快速發展。
科技創新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源泉,一般由研發階段、中間試用階段、產業化階段等組成。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特殊性,伴隨著高風險、高收益,而企業要想順利通過這些特殊的發展階段,需要功能完善的金融體系作為保障,真正地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經濟增長。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多次提到科技創新,提出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要求,給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肯定了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重要作用。因此,深入研究科技金融對成果轉化的作用,對推動經濟平穩快速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2 科技成果創新與成果轉化的概念
科技成果轉化,在國外一般稱為“技術轉移”。2015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中提到的科技成果是指通過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成果。而科技成果轉化是為了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技成果進行的后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發展新產業等活動。文中專門提到,科技成果轉化離不開金融資本要素的支持。
近年來,我國各級政府加大力度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的法律法規及政策環境,引導科技成果向市場化、產業化發展轉化。一般來說,科研機構是科技成果的創造者,科技型企業是科技成果實現產業化并帶來市場化收益的實現者,在此過程中包括技術、資金、人才、管理及市場等諸多要素,還要通過適宜的方式串聯、并聯,這樣才能讓科技成果真正實現轉化,發揮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科技金融要素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具有重要的資金保障作用。
3 科技成果轉化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科技金融要素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可幫助科技成果實現更高的價值及使用價值。但大多數科技成果在轉化過程中,面臨著產業化難度大、市場不確定性、資金投入周期較長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較大的風險,再加上信息不對稱等因素,使得金融資本與科技成果匹配成功概率較低,因此,推進科技金融服務于科技成果轉化顯得尤為重要。有學者對歐盟創新調查數據進行了分析,發現金融資本對促進企業創新及科技成果轉化的影響較為明顯,特別是在高新技術企業及科技型中小企業等群體中。
3.1 階段特征的資金支持對成果轉化的影響
在科技成果轉化實現的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處于開發不同階段的科技成果,其風險與收益特征有所差異,對金融資本的需求及融資方式也不盡相同,如圖1所示。在科技成果前期研發階段,資金來源更多以政府提供的研究開發經費為主,以自有資金為輔;在形成科技成果至推向市場端階段,主要以社會資本支持為主,而此階段的金融資本與資金需求方對接成效是最低的。針對科技成果轉化各時期對資金需求的特點,建立完善的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體系,有利于金融對科技成果轉化支持的持續及銜接,促進科技金融與成果轉化的有效對接。
3.2 金融資本持續支持對成果轉化的影響
科技成果的最終目的是實現產業化、走向市場、帶來回報、服務社會,在成果轉化的長鏈條中,不同類型的金融資本對項目的所處時期、風險偏好等都有所差異。科技成果自項目研發至形成資金回報以前,都需要持續不斷的且額度充足的資本投入,同時隨著項目的推進,其資金需求量會逐漸增大,每一步都對資金具有很強的依賴性。充足的資金支持,能對科技成果轉化直至產生盈利回報提供保障,實現多方共贏。因此,良好的資本市場及金融環境,是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基礎,建立有效的金融資本與科技成果對接機制以及金融持續服務生態體系,是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的重要保障。
3.3 資本協同對成果轉化的影響
Aghion等學者構建了金融資本與研發的內生增長模型,并提出科技創新及經濟發展對金融資本的依賴程度會進一步加深的觀點。科研院所及大學的優勢在于基礎研究、技術創新能力較強,而研發資金主要依賴于政府財政資金及少量比例的企業委托開發資金,對產品產業化、市場需求的理解等方面較為薄弱。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其優勢在于對市場的理解較為透徹,以營利為目的,有一定自有資金和研發能力,但其創新性與科研院所及高校相比較弱,同時受到逐利的本質影響,其在科技創新方面的資金投入量有限,更注重成本核算及回報預期。因此,當前企業與科研機構的產學研合作的主要障礙在于資金支持,需要由政府搭臺,引入金融機構,了解各方對風險及利益的訴求,共同推進科技成果轉化。
3.4 融資渠道多元化對成果轉化的影響
可以肯定的是,科技成果轉化是服務于實體經濟的,是為了給企業帶來更大的利益。引導社會資本關注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可為企業提供多方位的融資渠道,使金融機構為科技成果轉化量身定制特色創新金融產品及金融服務模式,有利于成果落地。利用好我國現有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體系,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轉化生命周期全覆蓋的科技金融資源配置體系,可滿足企業在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多樣化、動態性的資金需求。
4 企業發展各階段對科技金融的支持
4.1 企業發展各階段的特征
企業發展過程即企業生命周期,是企業由初創、成長、成熟、衰退甚至死亡的過程。科技金融在研究范圍內,重點對科技型企業的初創期、成長期及壯大期提供支持。從狹義上講,企業的這三個時期與科技成果轉化周期呈正相關性。
4.1.1 初創期的企業特點
第一,在財務方面,資產負債率較低,高經營風險,對風險投資吸引力較大;現金周期較長;利潤較少且極不穩定,缺少核心競爭力,經營活動和投資活動現金流量均處于流出大于流入的狀態。
第二,在經營方面,生產設備較為簡單,處于輕資產階段,無土地或廠房所有權;具備一定的知識產權或自有技術;生產規模較小,產品市場份額低甚至未上市銷售;企業管理體制主要為集權模式;資本主要是股東投入及小額貸款債務;企業幾乎不盈利,現金流轉較為吃力;可快速適應環境的變化,調整經營模式。
第三,企業的基本狀況是制度尚不完善且執行不到位,企業管理較為混亂。
4.1.2 成長期的企業特點
第一,在財務方面,資產負債率較高,經營風險仍然較大;現金周期相應縮短;利潤快速增長;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基本持平,現金主要用于投資活動。
第二,在經營方面,企業根據對市場及客戶的需求,基本形成了特色系列產品,產品市場份額逐步提高,市場渠道打開,競爭能力逐漸增強;經過快速增長后,同業競爭者增加,產品市場份額增長速度減緩,企業進入穩定期,在同行業中有較為明確的市場定位。
第三,企業的基本狀況是各項規章制度逐漸完善。
4.1.3 壯大期的企業特點
第一,在財務方面,資產負債率適中,財務風險處于相對適中的水平;現金周期進一步縮短,甚至為負數;利潤豐厚,并趨于穩定;經營活動現金流量處于流入大于流出,而投資活動現金流量持平。
第二,在經營方面,企業逐漸形成成熟的經理階層,企業各項能力有較大提高,具有較強的生存競爭能力,能更有效地進行日常業務流程的協調和資源的有效配置。
第三,企業的基本狀況是對財務重視程度加大,有一定上市融資的需求。
4.2 企業發展各階段的融資策略和途徑
4.2.1 初創期企業的融資策略和途徑
企業初創期是其發展的起始階段,可細分為種子期與創業期。處于種子期的企業,在經營管理上經歷組織建立、人員招聘和項目啟動等階段,有一定的專利、成果和樣品,產品尚未大規模形成。企業在剛組建階段主要依靠“3F”融資方式,即家人(Family)、朋友(Friend)和傻瓜(Fool);天使投資和政府扶持資金也成為企業種子期最現實和最合適的融資途徑,但僅限于部分企業。處于創業期的企業,已形成了初級產品,有較少的訂單及客戶資源,基本圍繞客戶需求提供非標準化、非規模化的產品,在銷售合同談判過程中處于劣勢,因此,其收入微乎其微。此階段的企業對天使投資仍有一定的需求,但更希望獲得短期、持續性的債權融資模式,以緩解其固定成本帶來的緊張的資金壓力,因此,政策性擔保方式的債權融資、小額貸款及天使投資,是此階段較為適合的主要融資方式。
4.2.2 成長期企業的融資策略和途徑
處于成長期的企業,其客戶資源與初創期相比有明顯增長,市場渠道更廣。此階段的企業為了滿足客戶的更多需求,需要進一步開發更多產品種類,技術風險逐漸降低,商業模式已初步形成,業務也隨企業的發展不斷擴大。企業管理方面更加完善,制度更加完備,組織架構更加清晰,但財務方面仍較為簡單,決策權、執行權仍然集中在1~2個大股東手中,缺乏對企業整體經營的監督管理。在成長中,企業有了大型設備、土地、廠房等固定資產,經過幾年的發展,收入有一定增長,融資成本與初創期相比有所下降,此階段的企業更受銀行類債權融資機構的青睞。然而企業為了進一步占領市場,開辟新的業務及市場渠道,進一步提升產能,僅僅為資金周轉的短期貸款模式肯定不能滿足成長期企業的融資需求。通過進一步規范公司結構治理、財務管理及經營模式,成長期企業的股權融資方面更適宜創業投資、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等方式,這可滿足其擴張所需要的大量資金,以及通過抵押類、質押類、擔保類等銀行貸款的債權融資,可滿足流動資金的需求。
4.2.3 壯大期企業的融資策略和途徑
處于壯大期的企業,在資產規模、產品競爭能力、市場認可度等方面都達到了新的高度,企業的商業模式已相對成熟,主營業務收入有較大提高,通過規模化生產、提供服務,降低了固定成本比例,利潤率較高,盈利能力較強。此階段企業的收入已遠大于支出,有了一定的自有資金沉淀,資產負債率較低,對于企業未來發展規劃主要考慮收購上、下游產業,實現對產業鏈的控制,以保證傳統業務的同時,橫向開辟新行業。壯大期企業的融資需求以行業、發展戰略、商業模式的不同而有所差異,融資成本大大降低,通過股份制改造實現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的“三權分立”,籌集資金主要以掛牌上市發行股票進行融資。
根據企業不同生命周期的特點、面臨不同的融資環境而產生的資金需求,本文利用相匹配、適宜的融資方式,推動企業在各個時期快速發展,如圖2所示。
5 利用科技金融支持企業成果轉化的策略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確定,科技金融能有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發展,從而促進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為了進一步推動科技金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力度,本文從以下幾方面提出建議。
5.1 加大科技金融對高新技術產業、新興產業等的支持力度
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促進生物醫藥、新能源、航空航天等產業快速發展;同時,把優化產業結構作為轉型升級的戰略任務,壯大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發展,形成以新興產業為引領、先進制造業為核心、優勢支柱產業為支撐的創新發展體系。
5.2 發展創業投資基金
加強對創業投資基金的監管,規范對創業投資引導資金的管理,推出多種創新資助模式,形成參股基金、科技投資風險補助、科技貸款風險補助、科技擔保風險補助與科技投融資獎勵等支持方式,大力支持、引導初創期科技型企業健康發展。
5.3 鼓勵銀行為發展初期的科技型企業提供信用貸款
推出風險補償、貸款貼息等方式,以鼓勵銀行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無抵押、無擔保的信用貸款。
5.4 完善科技型企業信用體系
建立并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立專門的信用信息征集評價體系和信用檔案庫,統一關鍵技術和業務標準,促進信息共享,提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信用透明度,對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產生刺激推動作用。逐步建立并完善風險保證金體系、政策體系等信用評價體系,加強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信用甄別和監督工作。
5.5 完善科技投融資對接服務平臺
著力構建科技金融對接服務模式,完善對接服務體系建設,整合金融機構、中介機構、科技部門的資源,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全方位的科技金融服務。以多種形式開展科技金融相關活動,組織政策培訓、科技金融產品推介、上市培訓、融資路演與企業沙龍等活動;面向科技型企業開展科技金融相關的各類主題報告,讓企業及各金融機構了解國內外科技金融發展的動向,有針對性地促進金融機構與企業合作,為科技金融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氛圍。打造企業與金融機構的“無縫對接平臺”,促進企業與金融機構更好地對接。完善股權融資、債權融資、股改上市服務平臺,對處在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的企業實現多種融資方式,共同發展,結合企業不同發展時期、不同產業領域,有針對性地進行科技金融對接服務。
5.6 促進科技小額貸款穩健發展
針對初創期和成長期科技型中小企業較難獲得銀行貸款的困難,推動政府引導的科技型小額貸款公司發展,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無抵押、無擔保的信用小額貸款。針對科技型企業的特點,制定優惠的利率政策,大力支持科技型企業的發展。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降低信貸準入門檻,采取多種形式的貸款方式。進一步增大對科技小額貸款公司的資本投入,惠及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業。
5.7 進一步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發展
加強對有上市意愿的科技企業進行培訓和指導,支持企業通過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區域市場以及境外等上市融資,通過發行集合債券、企業債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等其他新型債務融資方式,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發行債務融資提供快捷、便利的環境。
注:劉東岳,通訊作者
主要參考文獻
[1]G Mensch. Stalemate in technology[M].Cambridge, UK:Ballinger,1979.
[2]胡朝陽.試析政府資助科技項目成果轉化的法律調整[J].科學學研究,2010(4).
[3]秦軍.科技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金融支持體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1(1).
[4] A Canepa, P Stoneman. Financial Constraints to Innovation in the UK: Evidence From CIS2 and CIS3[J]. Oxford Economic Papers, 2008(4).
[5] P Aghion, D Mayerfoulkes, A Alesina,et al. The Effect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on Convergence: Theory and Evidence[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3(1).
[6]孫楊,許承明,夏銳.研發資金投入渠道的差異對科技創新的影響分析——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實證研究[J].金融研究,2009(9).
[7]解維敏,唐清泉,陸姍姍.政府R&D;資助、企業R&D;支出與自主創新[J].金融研究,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