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禮貌用語是指在一定語境下人們使用某種方式建立、維護與中斷和他人之間聯系的一系列原則。禮貌用語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富有濃厚的文化內涵。攜帶漢俄母語文化的個體相互交往時,往往因帶入各自語言的禮貌文化,造成誤解甚至沖突。因此,作為俄語學習者,對中俄兩國禮貌用語的正確使用進行相關探索是很有必要的。
關鍵詞:禮貌用語;禮貌原則;對比;中俄文化
作者簡介:曹曉敏,女,漢族,碩士研究生,現就讀于西安外國語大學俄語學院2017級俄語語言文學專業,主要研究方向: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H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09--01
談到禮貌用語,首先要明確“禮貌”的含義。“禮貌”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言語動作謙虛恭敬得體的表現”[4]。俄語中的“этикет”一詞來源于法語,其在《Словарь о этикете》中解釋為:在人際交往中一整套表示待人接物的言語和非言語的外部行為規范的總和[2]。
中國人長期受孔子中庸之道的影響,為人處事謙和,語言間接、含蓄、委婉。俄羅斯橫跨歐亞大陸,受東西方文化雙重影響,語言比較直接。因此,兩國在禮貌用語的選用上也是有所不同。
1.稱呼語
稱呼語是言語交際的先導語。人們一旦開始交往,勢必需要考慮要不要或如何稱呼別人的問題。
漢語中,“你”是平常的用法或者用于口語,“您”表示尊稱,多數用于長輩。
俄語中,人稱代詞вы和ты是俄語學習者最早接觸的禮貌稱呼語。在現代俄語中,ты和вы的選用取決于談話環境(正式或非正式)、雙方關系(親昵或疏遠)、年齡差距和交際基調(歡快或沉郁)。因此,вы既能表示尊敬,一定條件下又可表達無視和嘲諷;同樣,ты既可表示親昵、友好,也有蔑視、敵對的意義。普希金的詩歌《ты и вы》(《你和您》)就突出體現了這一區別。
Пустое вы сердечным ты,
Она обмолвясь заменила,
И все счастливые мечты,
說您那是空談,說你才是真心,
她似不經意間,用你代替了您。
那一刻的瞬間,在熱戀的內心,
В душе влюбленной возбудила.
我幸福的期盼,突然被她喚醒。
Пред ней задумчиво стою;
Свести очей с нее нет силы!
И говорю ей: как вы милы!
И мыслю: как тебя люблю![1]
站在她的面前,我卻深思沉吟,
任由我的視線,追隨她的身影!
嘴上對她敷衍:您真可愛!
心中卻在默念:我好愛你!
2.問候語
俄羅斯人見面打招呼時會說: “Доброе утро!”、“Привет!”、 “Как живёте?”、“Как дела?”、“Что нового?” 等。“Здравствуйте!”則在一天內對同一人只能使用一次,若一天內多次相遇,則改用其他問候方式,如:Ещё раз、Мы уже с вами виделись!等問候語或其他形式的招呼方式,如:點頭、微笑等。中國人打招呼則脫口而出:“吃飯了嗎?”、“上哪兒去?”。雖然并非實質性提問,但俄羅斯人會感到疑惑不解、甚至反感,將其認為是干涉私人生活、侵犯隱私。
可見,俄語問候語側重表達對彼此的尊敬和友好,漢語問候語則表達對彼此的關愛,因此多涉及到別人的日常生活起居等。
3.邀請
中國人情感比較含蓄。受到邀請時,常客套一番表示推辭,邀請者需再次發出邀請以表誠意。如:—“老朋友,明天去我家做客吧。”—“不用了,多麻煩你們的。”—“客氣什么,來吧! 我們好久都沒好好敘敘啦!”—“行,我明天過去。” 相比,俄羅斯人常直截了當地表示接受或拒絕,邀請者無須再次發出邀請。
4.稱贊
在漢文化中,人們常常習慣稱贊對方身體好,例如:“你這身體真好!”、“精神不錯嘛!”俄羅斯人比較迷信,因此很忌諱這樣的話。他們常會說:“Тьфу-тьфу,чтобы не сглазить.”用以“辟邪”[3]。因此,他們相較提倡反話,例如:考試前,會說:“Ни пуха,ни пера!”(一根羽毛也得不到)。
5.告別
中國人送客時常說:“慢走”,俄語中沒有類似的表達,因此俄羅斯人會疑惑不解:什么是“慢走”?是緩慢地走嗎?那為什么要慢走呢?其實,漢語的“慢走”是希望客人走好,另外還有挽留客人、依依不舍的意味。
結語: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禮貌用語在現實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在同俄羅斯人交流時,應使自己所使用的“禮貌用語”既符合俄語規范標準語,又符合俄羅斯文化規范。避免將漢文化的禮貌套入俄語,造成“文化傷害”,保證交際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А.С.Пушкин. Ты и вы. Полное собрание сочинений в десяти томах (томⅥ) [С]. Москва-Ленинград: Изд-во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СССР,1949.
[2]Н. И.Формановская. Употребление русского речевого этикета. М., изд.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1984.
[3]李英男.俄語言語禮節中的комплимент[J].俄語學習,1998.
[4]《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