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有福


摘要:本文從大氣污染問題的環境檢測工作出發,對大氣污染問題檢測的具體步驟進行了闡述,并對具體的檢測對象以及檢測物質進行論述,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具體的檢測技術方法,希望通過本文的論述,可以為大氣污染問題的環境檢測工作提出一定建議。
關鍵詞:大氣污染問題;環境檢測;對策分析
1大氣污染概述
大氣污染也就是空氣污染,比如上世紀的倫敦煙霧事件、前幾年的霧霾,都屬于大氣污染的產物,大氣污染就是人類的生產活動或者自然活動中產生的有害物質隨著大氣循環運動進入大氣層,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后,大氣中有害物質的含量到達一定程度,對人類的生產、生活以及戶外活動形成危害,同時還會損害污染區域內的生態環境。大氣污染常會引發各種各樣的環境問題,例如霧霾、酸雨、煙霧等等。從當前的污染現狀來看,我國華東、華南、西南地區已經形成酸雨區,華北、東北則容易受到霧霾影響,從地理分布來看,我國北方的大氣污染情況較為嚴重。
大氣污染的形成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污染物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工業企業、農業以及交通運輸業都獲得了迅速發展,工業企業和交通運輸業都會排放大氣污染物,農業生產過程中使用農藥、化肥會出現殘留現象,殘留的化肥和農藥會通過大氣循環進入大氣層,形成有害物質。此外,我國在大氣污染的治理過程中缺乏有效的治理技術,同時沒有形成治理機制,部分公民缺乏環境保護意識,都會給大氣污染的治理帶來一定障礙。
2大氣污染治理內容
對大氣污染物的檢測主要是對大氣中氦氧化物、硫化物以及顆粒物的檢測,其中對硫化物的檢測是對以二氧化硫為主的有害物質的檢測。
氦氧化物是大氣污染物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主要來源于汽車尾氣的排放。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車已經成為出行的必備工具之一,因此隨著私家車數量的大幅度增長,空氣中氦氧化物的數量急劇增長,對空氣造成污染。此外,化肥工廠在生產化肥的過程中也會產生一定的氦氧化物。
空氣中的顆粒物是PM2.5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引起霧霾的主要因素之一,并且大氣中的顆粒物具有較強的毒性,因此吸入人體之后會對人體產生一定的危害。此外,顆粒物一旦吸入人體,很難排出,因此會對人體造成持續性傷害。
隨著我國工業的發展,尤其是隨著化工產業的發展,工業廢氣的排放量逐年上升。此外,由于我國在發展化工產業的時候多使用煤炭、石油作為主要能源,因此化石燃料中的硫元素隨著化工生產而排放到大氣中去,以二氧化硫的形式參與到大氣循環中,對大氣環境造成污染。對于我國的能源結構,本文通過圖一進行了展示。此外,過多排放硫化物會導致酸雨,從而對一些石像、高壓線塔等建筑物造成腐蝕。
3大氣污染問題的治理策略
3.1云計算預警機制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網絡技術也應用到環境治理中去,例如將云計算技術運用到大氣環境治理預警機制中去,可以對檢測區域的大氣環境形成有效的持續性檢測,同時可以有效提高大氣環境檢測的精度和檢測效率。此外,利用云計算技術可以對未來特定時間內的天氣狀況以及大氣環境進行預測,從而為人們的出行和日常活動提供一定參考。云計算預警機制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將采集到的數據傳入云計算系統,進而通過對數據的運算,得出結果,對大氣環境的質量以及未來特定時期內的空氣狀況和天氣變化進行預判,同時還可以對大氣中污染物的濃度以及變化趨勢進行預測。
3.2引進先進的治理技術
相較于國外而言,我國在大氣治理方面的工作起步晚,并且缺乏先進的技術。比如英國從上世紀50年代的倫敦煙霧事件之后就開始關注能源結構的轉型,并且關閉煤礦,治理空氣,而我國的能源結構依舊以化石能源為主。圖2是我國2013年的一次能源消費結構圖。
通過對圖一、圖二的比較,可以看出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正在改善,化石能源消費占比正在減小,但是由于我國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對于能源的需求較大,因此在短時間內轉變能源結構是不現實的,所以在能源結構以化石能源為主的前提下,需要引進先進技術來治理大氣污染。比如引進減排設備安裝在化工工廠或者私家車的排氣管道上,對排出的廢氣進行凈化,從而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或者采取生物治理的方式,增加植被覆蓋率,以此來吸收大氣中的有害物質。
3.3加強宣傳,提高公民環保意識
在引入先進技術的基礎上,政府部門需要對公民加強環保教育,比如開展環保講座,引導公民乘坐公交車出行或者采取自行車出行的方式,來減少汽車尾氣排放,從而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此外,加強對于無氟電器生產商的支持,并對購買無氟家電用品的公民實行政策優惠,通過種種措施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以此在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的同時推動節能減排事業的發展。
4小結
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也受到普遍重視,因此需要重視大氣污染問題的危害性,根據大氣污染問題的產生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預防和治理,提高空氣質量并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良好的大氣環境。
參考文獻
[1]湯慧.關于大氣污染問題的環境檢測及對策[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31):1650.
[2]劉海英.關于大氣污染問題的環境檢測及對策研究[J].環球市場,2017,(33):189.
(作者單位:南京白云環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