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森林資源是非常重要的自然資源,在大自然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生態環境惡化、自然資源短缺的問題日益加劇,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已經刻不容緩。要想保持生態平衡,實現林區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加強森林資源的管理,所以本文對如何強化森林資源管理促進林業健康發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森林資源管理;可持續發展;生態平衡
前言
森林資源作為地球資源中最重要的環境資源,它構成了生物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成為了現代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它不僅能夠提供寶貴的生產生活原材料,更能夠調節氣候、凈化空氣、保持水土、消除噪音、減輕或防止風沙、旱澇等自然災害;同時孕育著各種飛禽走獸和珍貴的藥材等等,這種“綠色能源”在人類發展的歷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林業資源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中,占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因為一些人過度追求經濟效益,對林業資源的過度采伐,導致林業資源正在逐漸減少,生態問題也逐漸加劇,所以為了更好地維護生態平衡,對林業資源加強管理力度就非常有必要,對林業資源的科學管理需要得到我們的高度重視,與此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遵循自然規律,努力實現林區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我國林業資源管理的不斷向前進步。
1?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著工業和農業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再不斷得到提升,然而一些生態環境問題悄然而生,威脅著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霧霾天氣的出現、水土流失的加重、林業資源的短缺都直接影響到我們的生活質量,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安全、財產安全。因此,生態資源的保護需要我們加大力度,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不能忘記生態效益,要想實現森林資源管理和生態林業的協調統一,要想確保生態效益的同時提升經濟效益的水平,就必須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林業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真正的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2?森林資源管理當中存在的問題
2.1?重利益,輕管理
全國很多林區經營森林都是以盈利為主要目的,只注意到眼前利益,對于森林資源保護及生態環境的觀念不強,一部分人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對林木濫砍亂伐,亂占林地、毀林開墾,破壞了生態平衡,導致大面積水土流失,減弱地方洪澇災害的抵抗力,采伐后并沒有及時進行補救,致使植樹造林的速度遠遠不及森林采伐的速度,再加上森林資源的監督機制相對薄弱,未對這種亂砍濫伐現象造成威脅,最后導致森林資源不斷減少,生態環境日益惡化。
2.2?生態公益林補償不規范
生態公益林補償是國家為加強生態公益林建設,改善生態狀況,維護生態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主要用于公益林專職管護人員的勞務費或國有林業單位、集體和個人補償費,以及管護區內的補植苗木費、林木撫育費等。生態公益林補償,極大地調動了群眾愛林護林的積極性,加快了林區生態環境的保護。但是目前一些地區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管理、使用情況不規范,影響了這項措施的順利進行。一是生態公益林補償政策宣傳不到位,很多林農根本不知道生態公益林有資金補償;二是公益林資金補償較少,不能滿足營林管護人的期望,所以林農對公益林管理積極性并不高。
2.3 森林資源管理法律制度不夠完善
目前,我國部分林業執法力量較弱,還處在“人治”狀況,森林資源管理法規的不配套會給不法分子制造鉆漏洞的機會,有法不依的現象無處不有,在一些鄉鎮級執法人員很少或者根本沒有,而大多數林業的布局又都在鄉鎮一些地區,對于林業損害和破壞案件基本上都是口頭警告,而沒有實際進行處罰,這就造成監管力度不強的問題。導致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利益分配不均、流失過多。另一方面,基礎的林業執法人員普遍素質不高,對于一些林業糾紛不能有效及時解決,這也給林業資源保護工作帶來難度。
3?實現林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3.1?協調林業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
林業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二者之間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的關系。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信息化、網絡化逐漸得到普及,因此,對林業資源的管理方面,也應該實現信息化管理采用科學的管理辦法,建立林農結合的多樣化經營,如林草結合、林藥結合、林禽結合、林菜結合、林果結合等種植模式,調整產業結構,增加經濟收入的同時,生態效益也得到提高。為防止林地資源被非法占用的現象出現,必須加強對林地資源的保護,嚴格按照森林采伐限額制度進行采伐管理,對森林的采伐量要從源頭上進行控制。減少對森林資源消耗超過限定額的林區的林木采伐,便于森林資源再生;對人工培育的商品林可以無限的進行采伐,在對原始森林進行保護的同時使林農的經濟利益得到保證。我們既要重視經濟效益又要注重生態效益,為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2 以林養林
林農種樹得不到采伐,以后就再也不會投入資金到林業生態建設中去,因此應積極引導林農對種植的樹木采伐更新,杜絕破壞生態系統的采伐。積極引導林農發展既不破壞森林資源又使森林資源不斷發展壯大的涉林產業,如開展林下中藥材種植,竹蓀產業等,讓林農得到既有的經濟利效益,又使生態環境得到了保護,使得生態環境往更好的方向發展;另外積極引導開展森林旅游,從政策上加大森林旅游的支持力度,并賦予資金進行扶 持。從整體上來看,林業發展具有很大的潛力,它是農民增加經濟收益的主要渠道之一,還能夠推動生態環境的建設和發展,強化經營森林資源,不斷對森林資源進行整合,從而吸引更多人投身到生態建設中去。
3.3?完善林業法律法規
法律是最有效的保障機制和監督管理機制,目前建立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及其實施條例,在實現可持續發展林業的道路上,還需要不斷完善森林資源利用管理、森林生態保護等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規等,實行強有力的執行力度,從“人治”轉變為“法治”。因此,要完善林業法律法規,同時還應加強對執法人員的知識更新培訓,以便能夠在處理案件中得心應手。
4?結語
綜上所述,強化森林資源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必須運用現代化的手段來加強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從各個方面來保證森林資源的有效發展,從而實現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不斷滿足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態服務功能的需求,真正實現森林:資源管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因此,應進一步規范森林資源管理和執法行為,完善森林資源管理法律制度,積極采用新技術加強森林資源和林政管理,并加大對森林資源林政管理的投入,以改善執法條件,從而切實加強森林資源管理,維護生態平衡和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杜謙泰,強化森林資源管理促進林業健康發展的措施建議南方農業;
[2]白金海,強化森林資源管理確保永續利用⑴.北京農業;
[3]林明春,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⑶. 防護林科技。
作者簡介:劉彥君(1968-),女,工程師,從事林業工程和森林資源管理方面工作。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大興安嶺松嶺林業局森林資源林政管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