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菲菲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實現其對思想政治教育客體有效作用的實踐中介和連接橋梁,是教育主體實現教育目的、教育客體滿足其思想行為需求的重要途徑和必要手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新時期的環境和條件之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對于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概要總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兩種方法,初步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發展趨勢,為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提供規律性的依據和原則。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灌輸法;對話交流法,
引言
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到來、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生活大眾化的不斷深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呈現出變化性與復雜化的新特點。傳統的思想教育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學生的培養要求,所以探索更加適應學生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稱為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鍵,那么應運而生的對話交流法、實踐體驗法、情感體驗法等新穎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越來越受到老師與學生的重視。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涵義
方法是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就是教育者為了把反映特定階級的立場、觀點、思想意識、行為規范、價值觀念等社會意識形態轉化為被教育者個體的經驗、品質、評價和行為習慣而采用的方式和手段。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同時也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手段。從某種意義上說,方法可以說是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敗起決定性作用的環節。總的來說,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為實現教育目標、傳遞教育內容,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統稱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居于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灌輸教育思想與灌輸式教育方法
“灌輸”是輸送、注入的意思,主要指通過各種方法,不斷地向工人和廣大群眾灌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灌輸理論最早是由俄國革命家普列漢諾夫提出的觀點,列寧在領導俄國革命的過程中,結合新的實際,把蘊含在馬克思、恩格斯的有關文獻中的思想闡發出來,把考茨基等人對“灌輸”的論述進一步系統化、理論化,并進行了新的理論創造,形成了科學的、完整的“灌輸論”觀點體系,使之成為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原理。列寧“灌輸論”的標志之作是他在1901-1902年所寫的《怎么辦?》,指出“工人本來也不可能有社會民主主義的意識。這種意識只能從外面灌輸進去。”列寧是把灌輸作為用科學、系統的社會主義思想宣傳、教育、啟發和引導群眾,,使其為群眾所掌握,,并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的過程中所必須完成的任務和必須遵守的準則提出來的,而不是作為具體方法提出來的。毛澤東在多部著作中也闡述過灌輸的教育思想。他指出:“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向農民群眾不斷灌輸社會主義思想。”灌輸的實質是革命理論與群眾實踐相結合。實踐證明,灌輸教育思想有其特殊的價值和意義,尤其在革命戰爭年代,在這一思想指導下開展的無產階級政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確實起到了鼓舞群眾、凝聚力量的巨大作用。因此,對于灌輸教育思想,我們應該堅持,不能否定。
三、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對話交流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應該采取一些老師與學生都欣然接受的方法,對例如對話交流法法就是一種。對話交流法是指通過老師與學生間的話語交流、營造出一種平等、自由、尊重、暢所欲言的交流氛圍,老師與學生都真誠地闡述和表達各自所持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立場,并悉心聆聽另一方的觀點。然后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思想、科學發展觀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理論為指導,結合社會現實和各自所處的客觀環境,運用唯物辯證法,敞開心扉地分析各自所持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立場的合理性及其前瞻性。在這個對話的過程中,各自通過彼此間認知的碰撞,發現自身的“知識缺位”和“邏輯縫隙”,從而達成對已有的、較為先進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立場的認同,進而促進新的思想觀念的產生。對話交流法克服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中所采用的“單向灌輸”法的種種弊端,摒棄了“你說我聽,上傳下達”的填鴨式教育方法的不足,從而成為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實現的有效方法之一。
從根本上看,開展對話交流,最基本的條件有兩個:一是創設適宜的對話環境;二是要具備高素質的教育者。只有在恰當的環境中,人們才能真實地、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念和想法。把所有真切的想法如實地表達出來,這是對話交流法的基礎和前提。緊接著,必須有高素質的教育者正確地判斷和分析這些如實表達出來的觀念和想法,肯定那些正確的、積極的觀念和想法,引導并消除那些錯誤的、消極的觀念和想法,這是對話交流的落腳點。
就環境而言,馬克思指出:“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這表明人可以創造環境,環境本身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同時,環境對人具有大的影響和作用。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思想政治教育受特定環境的影響和制約。然而,影響和制約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由此,為了充分開展對話交流,為了充分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我們必須優化和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在現代社會中,環境的復雜性、多維性、多樣性、開放性、虛擬性、多層次性等特點進一步增強,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也越來越復雜,并且由于大眾傳媒、互聯網的普遍應用,使得影響和制約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具有很強的不可控性。
就教育者的素質而言:對話交流的落腳點是要有高素質的教育者判斷和引導在第一階段上所表達出的實際的思想觀點。此外,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由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等自身實現其價值,“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實現什么東西。思想要得到實現,就要有使用實踐力量的人”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實現,要通過各級各層的領導者、管理者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者、教育者等工作人員來實現。由此可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素質如何,將直接影響到對話交流的效果,將直接影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實現及其程度。他們的理論素質、政治修養、道德品質狀況,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者不但要虛懷若谷、兼容并包,而且必須具備深厚的理論功底,掌握豐富的社會經驗,了解眾多的社會現實。
四、結語
灌輸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忽視了人的重要性,單方向的傳輸理論,應該遭到摒棄,而對話交流法等新穎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人為本,在傳輸理論的同時也注重受教育者的情感與接受程度,在未來社會中,類似于這樣的方法應該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當然除了上述方法外,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進創新的著力點還有很多,如在繼承和借鑒的基礎上改進創新顯性宣傳法、隱性滲透法、情感體驗法、調查訪談法、審美滲透法、心理輔導法、自我教育法等,以此構建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體系。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閆艷,王秀閣,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新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第24卷第1期,2008.2.
[3]張毅翔,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四維趨勢探微[J],思想教育研究.第7期,2013.7.
[4]王霞娟,李月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再探[J],理論前沿.總第446期.
[5]唐曉群,試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原則[J],湖南社會科學.2002.6.
[6]盧鵬,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發展趨勢初析[J],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1.6.
[7]https://baike.so.com/doc/6030405-6243406.html.
(作者單位:云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