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冬
【摘要】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快速發展,為當前的消費環節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是相應的也帶來了一定的信用風險。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比例不斷加大,但是與之相比的是消費金融方面的信用指數不斷降低。本文主要是從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信用風險的影響因素分析入手,有針對性的提出了一些有效降低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信用風險的方式。
【關鍵詞】大學生 互聯網 消費 金融信用風險 影響因素
互聯網技術發展迅猛,在“互聯網+”的發展背景下,傳統消費金融在不斷的創新和變革之中,互聯網消費金融由此出現,并且在較短時間內覆蓋到大學生市場之中。當前造成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信用風險方面的因素較多,而大學生使用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后因無力償還貸款的違約現象也不在不斷發生,針對這些影響因素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和研究,積極尋找到有效的解決方式和手段,從源頭針對各項風險進行識別和有效控制,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信用風險,提升互聯網消費安全,促進互聯網消費的順利發展。
一、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信用風險的影響因素分析
針對某市1000名大學生的互聯網消費情況進行問卷調查,其中男生525名,女生475名,分別占總調查對象的52.5%和47.5%,調查對象中的男女比例基本呈現對等的狀態,男生的人數要稍多于女生。在調查對象的學歷結構之中,本科生為758名,占總體調查對象的75.8%,碩士研究生為186名,占總體調查對象的18.6%,博士研究生為56名,占總體調查對象的5.6%,本科生的人數是最多的,而從生源地的結構情況分析調查對象的話,本次調查中的大學生有65%是來自農村地區,35%的大學生是來自城市的,農村地區大學生占多數。按照問卷調查的情況顯示,有65%的大學生正在使用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25%的大學生表示會在未來采用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而僅有10%的大學生表示未來不考慮采用這類產品。
隨著互聯網消費金融在大學生市場的迅速發展,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信用方面的風險因素也在逐漸凸顯,大學生容易沖動消費、理財能力較弱,并且互聯網消費理財能力不強等都會影響到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償還能力。針對當前大學生的互聯網消費金融信用風險的影響因素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能夠發現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一)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知識掌握度不夠高
很多大學生在采用互聯網消費金融方式獲取相關產品的過程中,在互聯網消費金融方面的知識掌握程度不夠高,問卷調查之中顯示82%的大學生都是通過自學的方式了解或者掌握這方面知識的,并且在自學方面所采用的渠道較為繁雜,大多數是通過互聯網本身的網絡信息進行學習,但是由于互聯網上金融知識方面的信息不夠準確、清晰,影響到了大學生的整體認知水平。現階段很多高校在開展互聯網消費金融方面的課程普及度還遠遠不夠,除了專業涉及之外,大多數的學生無法通過課堂知識學習來獲取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理財能力。
(二)大學生接受新鮮事物較強,容易沖動消費
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較強,面對新鮮事物愿意嘗試,初入大學的學生群體更容易受到新鮮事物的吸引,對于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接受程度較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大學生也因此容易出現沖動購物的情況,經常會購買一些自己并不需要的產品或者服務。
(三)大學生自身的收入來源有限
大學生在接受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過程中,需要在定期內還款,但是由于大學生主要收入來源是家庭所提供的生活費、獎學金、補助金以及課外兼職,這樣在還款的時候,很容易受到一定的局限性,無法在限期內按時還款,從而造成一定的信用風險。盡管當前大學生自身可支配的收入在逐年增長,但是其收入的有限性仍然要求他們保持理性的消費態度。
(四)大學生個人道德品質的影響
除了大學生個人經濟層面借貸關系影響到互聯網消費金融信用的風險之外,自身的個人道德品質同樣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影響因素。大學生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個人自身綜合素養、責任意識、周圍環境等各方面的因素影響到了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信用情況[1]。
二、有效降低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信用風險的方式
針對當前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信用風險不斷顯現的問題,需要針對影響到互聯網消費金融信用風險的各項因素進行有效控制,積極采用一些切實有效的方式和手段,降低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信用風險。
(一)強化大學生的金融知識和信用教育工作
大學期間,學生開始獨立掌握金錢,這是培養大學生自身消費習慣的關鍵階段,很多大學生不了解互聯網消費金融知識或者說掌握的知識不夠全面,影響到了大學生個人的理財能力,針對這一點,高校需要積極開展相應的教育工作,承擔起對于大學生金融知識普及的責任,同時還要積極開展個人信用教育,切實增強大學生們的金融理財知識儲備能力和提升個人信用的意識。首先,高校需要設置必修課程,專門培養大學生的金融知識,針對互聯網消費金融結構、消費意識以及消費能力等多方面的知識進行詳細講解,促進大學生更為全面的了解理財產品、網絡安全以及互聯網金融等方面內容。其次,高校可以積極開展一些宣傳教育類活動,讓一些金融企業、互聯網機構的專業人才到學校開展演講等形式的交流會、座談會,引導大學生能夠更好的形成正確的理財觀念和消費觀念,同時還能夠讓大學生認識到更多的互聯網金融消費方面的第一手信息,比如說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申請流程、條件、最新產品以及違約產生的后果等等。在這些信息支持下,大學生能夠更為全面充分的認識到互聯網消費金融各方面的情況,這對于有效降低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信用風險具有積極意義和作用。最后,在開展高校大學生信用培訓教育方面工作的過程中,可以從“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建設入手,針對個人信用的重要性方面知識進行重點講解。
(二)增強大學生個人預防互聯網消費金融信用風險的能力
大學生作為獨立的成年個體,已經擁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切實增強大學生個人預防互聯網消費金融信用風險的能力,從源頭上降低信用風險。首先,需要積極培養大學生理性的消費觀念,加強價值觀的教育工作。大學生需要從自身實際需求出發,針對各項消費產品進行理性衡量,同時還需要根據自身的個人收入情況、家庭收入情況等方面,有選擇性的進行金融消費,并且還需要擁有明辨正誤的意識,拒絕過度消費、攀比消費。其次,大學生需要意識到過度消費的后果,在正式消費之前就需要全面了解到各項金融產品的貸款還款要求,針對各方面的服務條款和合同做到細致研讀,減少受到不正當、不公平合同條款的坑騙。大學生更需要明確違約的后果,認識到一旦出現信用違約,將會在用戶逾期記錄上留下痕跡,從而被上報到央行的征信系統之中,這些不良記錄將會對今后的個人信用情況以及職業生涯造成一定的影響[2]。
(三)積極建設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大數據征信系統
征信系統對于保障金融信用具有積極意義,能夠切實增強貸款人的責任意識,減少消費金融的信用違約情況。然而現階段國內整體的征信系統還不夠十分的完善和健全,無法針對金融信用情況進行有效保障,針對于大學生方面更是沒有良好的系統,無法監督和制約、管理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的信用情況。通常情況下,互聯網消費金融平臺在接受大學生貸款請求的時候,都是根據大學生平常的交易、消費情況等方面的數據作為憑證的。但是有一些金融信貸平臺為了搶占金融市場,采用了較為簡單的方式就給大學生提供貸款,比如說綁定身份證、銀行卡、信用卡之類,這種形式的信用考核不夠嚴謹,并且運營手段也相對來說較為激進,這會增加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信用風險[3]。對于這種情況,積極建立健全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大數據征信系統就顯得十分緊迫而必要,這套系統不僅能夠針對大學生們的個人信用風險狀況進行客觀性的反映和評價,同時還能夠給大學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對大學生消費行為的約束效果。
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信用風險的影響因素較多,需要切實從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采用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加以應對。強化大學生的金融知識和信用教育工作,增強大學生個人預防互聯網消費金融信用風險的能力,積極建設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大數據征信系統,針對大學生的個人信用情況進行全面有效的監測,為提升大學生個人的信用意識發揮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賈佳秀.大學生分期平臺的風險防控困境及出路探析——以“京東校園白條”為視角[J].中國市場,2016(50):92-94.
[2]陳璇.校園互聯網消費金融使用意愿與行為研究——基于武漢高校的調查[D].華中農業大學,2017.
[3]肖振宇,張杰,谷瀛.互聯網消費金融虛擬信用風險研究[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