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2010年開始,教育部每年都要舉辦信息化教學設計大賽,目的是以賽促教,把信息化融入課堂,本文以《多功能控制器的裝配與維修》為例,闡述該課內容的設計思路及應用方法,展現信息化技術應用的優越性。
關鍵詞:信息化;實訓;思維導圖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更新,各種信息化手段在課程中的應用讓課程內容變的豐富多彩,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被提高。然而有些人認為,實訓課程中沒有必要引入信息化技術,本文以《多功能控制器的裝配與維修》為例,介紹信息化技術在實訓課程中的應用。
課前下發工作任務單,讓學生登錄校園網站的相關模塊系統,對實訓任務進行預習。模塊系統提供包括:電路實物圖、組成框圖、原理圖、電路介紹、常用元器件檢測視頻等信息化資源。學生在預習后應對實訓任務有了基本的了解,并具備基本元器件的識別與檢測能力,同時完成部分工作任務單的相關內容,也可將預習中的一些問題歸納總結,通過系統向老師提問。
由于多功能控制器電路屬于綜合應用型電路,其組成和工作原理相對比較復雜,我利用Focusky軟件將抽象的原理動態化,復雜的結構簡單化,之后將課上講授內容在線生成微課視頻,分享至微信朋友圈,方便學生隨時查閱知識內容。為了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我設計了一款“三看”系列游戲:“切切看”、“連連看”和“拼拼看”?!扒星锌础蓖ㄟ^交互動畫要求學生根據電路組成結構圖將電路原理圖切割成若干模塊電路,單擊每個模塊電路會顯示該模塊電路中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學生要正確完成鞏固練習的題目,才能進入下一個游戲環節,這樣強制學生必須認真學習模塊電路的知識內容,使學生自主學習成為可能?!斑B連看”是將已分割的模塊電路原理圖與學生實際焊接的PCB電路板一一對應連線,目的是幫助學生將電路原理圖中的模塊電路與實際PCB電路板緊密聯系,再次熟悉模塊電路。而“拼拼看”則是將分割成塊狀的PCB電路板重新組裝成為一個完整電路,幫助學生再一次鞏固各模塊電路在整個電路板中的位置。利用信息化技術彌補實際實訓中不能將復雜的電路板分割重組的不足,添加游戲元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幫助他們掌握電路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為后續實訓奠定理論基礎。
電路焊裝過程我將其分為模擬仿真和實際焊裝兩個部分,先利用交互動畫模擬焊接,學生可以根據操作步驟選擇元件庫中的元件,拖放到電路板的相應位置,如果拖放位置不正確元件將自動彈回,系統后臺自動記錄失誤一次。等學生熟悉元件在電路板的正確位置后,我再讓他們以小組比拼的方式進行實際焊裝,利用信息化手段避免插錯焊錯造成浪費。
完成焊裝任務后進入電路調試環節,在這一環節里,我利用游戲動畫讓學生自主探究調試電路的順序,梳理完成后填寫在工作任務單中,然后再進行實戰調試,在調試過程中學生難免出現問題,此時恰好引入排故環節。
中職生對排故任務本身容易產生為難情緒,此時利用信息化手段——趣味交互式排故軟件幫助學生進行排故。該軟件設計時具有一定故事情節,符合中職生喜好特點,下面以燈亮蜂鳴器不響的故障現象為大家進行說明,懷疑蜂鳴器報警模塊電路有故障,按照電路中的提示,測量蜂鳴器負極是否接地,通過測量發現蜂鳴器負極與接地點斷開,在備用元件庫中選擇導線進行連接,故障排除,功能實現。利用信息化技術讓學生先模擬再實踐,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打破了一個老師不能同時為多個同學解決不同問題的尷尬局面,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之后再由教師和學生一起利用iMindMap7,歸納總結故障現象及造成故障的原因,生成完整的思維導圖。
在我的教學設計中,運用多種信息化手段重構了學習過程,為學生提供信息化學材,促使他們自主預習;利用Focusky軟件、Flash動畫等信息化手段,解決傳統教學中電路原理抽象難懂的問題;先模擬再焊接,節約成本的同時提高了焊裝電路的成功率;利用好玩有趣的交互式排故軟件,排解了學生排故的為難情緒。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原本較為單一的實訓課堂變得豐富而多彩。
參考文獻
[1]袁納新.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實踐與研究——以“NAT技術應用”為例[J].職教通訊,2016,9.
[2]藍芳芳.信息化教學在電工電子技術課程中的應用[J].科學創新,2014,4.
作者簡介
王子琪,女,天津市經濟貿易學校,電子專業教師,職稱:講師,從事電子專業教學熱愛信息化技術,曾獲得2010年全國信息化教學設計大賽三等獎,2011年天津市信息化教學設計大賽—教學設計項目一等獎,全國二等獎,2014年天津市信息化教學設計大賽—信息化實訓項目三等獎,2015年天津市信息化教學設計大賽—信息化課堂項目一等獎,全國二等獎;2016年天津市信息化教學設計大賽—信息化實訓項目二等獎;2017年天津市信息化教學設計大賽—教學設計項目一等獎,全國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