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晉龍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行業的快速發展,數學是小學階段素質教育的主要學科,也是一些學生頗為頭痛的課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想提高教學效果,離不開有效的預習。預習是學習前的準備階段,在預習中,學生一方面能夠在知識上做好準備,根據新知識有意識地調動已學的內容;另一方面還能夠做好心理上的準備,消除學習新知識過程中的畏難情緒,在教師的引導下順利進入到學習過程中來。但是從目前小學中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來看,許多學生的預習效果并不理想,被動預習、預習方法不科學、預習的針對性不強等問題普遍存在。針對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發揮教學主導的作用,為學生的預習過程提供科學的指導。
關鍵詞:小學數學;中年級;預習方法;科學指導
小學是一個人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養成的習慣關乎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展。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數學知識具有連續性的特征,如果學生的基礎沒有打好,勢必會影響到今后的數學學習。因此,教師要引導小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奠定小學生的數學基礎,為他們未來的數學學習鋪好道路。
1小學數學課前預習的重要性
1.1課前預習可以提高課堂效率
學生在數學課程前對即將學習的內容進行預習,可以讓學生對內容有一個大概的理解,對其中不懂的地方進行標記,上課的時候把自己聽不懂的地方作為重點,加深對這一塊知識的認知。通過課前預習,那些簡單的內容就已經被學生吸收,難點也在課堂中被解決,這樣就大大節省了課堂時間,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1.2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課前預習一般都是學生自己的學習活動,讓學生自發了解數學課本上的知識,解決其中的難點。教師在教學中是引導者的身份,學生才是主體,“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學生只有通過自我學習和探索才會發現自己在數學方面的不足,在今后的學習中加以改進,這也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在預習過程中,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對即將學習的內容進行分析,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1.3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數學本身是一門邏輯性和復雜性比較強的課程,這也是造成數學課堂枯燥乏味的主要原因。小學生由于生理和心理原因,對數學的理解能力有限,學生聽不懂,就會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甚至會產生排斥心理。此外,數學基礎不同的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而課前預習可以使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發現數學的有趣之處,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探索的樂趣。通過預習,原本很難的數學知識可以輕而易舉地被學生掌握,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2小學數學預習方法指導
2.1做好方法指導,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科學的方法是有效預習的前提條件,小學中年級的學生多數還不具備自主總結預習方法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指導中,應該根據預習過程中的實際操作,為學生提供系統的方法指導,進而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小學中年級數學教學中的預習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①概念的預習方法。概念是數學知識的基礎,在預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畫出重點或關鍵詞,這樣學生在預習中就能有所側重;②計算課的預習方法。混合計算是小學中年級數學中的主要內容,在計算題課程預習中,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安排一些計算題目引導學生回顧計算法則,或者利用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案例,為學生提供計算情景,進而提高其計算的興趣;③操作課程的預習方法。在小學中年級數學中,有許多操作課程,如對稱、平移和旋轉,在預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設計對稱圖形,并進行平移和旋轉操作,并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分享,以引導其自主完成知識的消化與理解。
2.2作好初期示范指導,培養自主學習意識
學前時期,學生習慣于模仿和接受,進入一年級后,這種被動學習的習慣還在延續。而預習是一種自主學習行為,起初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不適應,甚至感到迷茫。這時,教師的示范引導就變得尤為關鍵。開始時,我們利用課上時間,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指導學生如何看圖、如何提出問題、如何編故事等。孩子們雖然不能立即掌握,但經過幾次訓練以后,就能夠比較自如地運用了;盡管有時表達不太條理,但是都能主動閱讀教材,自主學習的意識增強了。這樣的意識形成后,預習就成為學生的一種自覺行動,教師只要作簡單提示,學生就會順利地完成任務。
2.3激發學生預習興趣,提高其預習的主動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中年級的數學教學中,學生的預習效果之所以不理想,一個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學生對于預習提不起興趣,缺乏主動開展預習的習慣,更多的是在教師的要求下被動預習。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實踐中,應該從激發學生的預習興趣的角度出發,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首先,讓學生認識到預習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如通過教學效果的對比,讓學生明白預習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學習過程中的必備環節,從而激發其預習的主動性;其次,利用趣味性的手段,調動學生的預習熱情,對于小學生而言,趣味性的過程設計,對于激發其學習興趣,體驗預習的樂趣具有重要意義,如教師可以利用競賽的方式,對學生的預習效果進行檢查,并通過班級評比,調動學生預習的積極性;最后,對學生的預習效果給予充分的肯定,學生在培養預習習慣的過程中,肯定會漏洞百出,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應該尊重、鼓勵學生自主預習的態度,并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對預習效果做出差異性評語,以逐漸提高學生自主預習的能力。
3結語
綜上所述,數學是一門基礎性的課程,貫穿于學生的教育過程始終,所以,小學生要打好數學基礎,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小學階段,就要養成預習的好習慣,認識到數學預習的重要性,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全面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杜文娟.淺談小學數學課前預習的實效性[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6:1234-1235.
[2]王守國.靈活應用多媒體技術提升小學數學預習有效性[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00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