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祚楠
摘 要:在強化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師要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強化對小學生進行創造意識、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使其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育;創造性;培養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通過不斷培養學生的創造潛能可大大提升其音樂素養,從而在整體上對于提升學生的人格素養有積極作用。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應注意對學生的這一潛能進行挖掘,了解學生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培養其音樂學習興趣,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不斷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提高其創新能力。那么,具體究竟該如何做呢?筆者認為不妨從如下幾方面著手:
一、利用創編表演動作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
小學音樂課改教材,尤其是低年級教材上的歌曲大多比較簡短,歌詞生動形象、富有童趣、容易掌握,小學生活潑好動,在音樂課上讓學生“動”起來,也是合情合理的。因此,每教會學生一首歌后,我都會設計一些與歌詞、旋律相吻合的表演動作,借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他們的興奮點達到高潮時請他們根據老師的動作自己創編新的動作,培養他們自主創編的意識。這有助于識字不多的低年級學生加深對歌詞的理解和記憶。通過教師長期的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會得到明顯的提高。
二、多種方法聯用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
在音樂教學中,我很注意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通過平時工作中的積累,我總結出幾種有助于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的方法:
1.覺體綜合法
學生在音樂學習中需要調動起多種感官,在聽的同時還要用眼睛用心地看,并且需要用手打出節奏開口唱。這樣就綜合運用了多種感官,學生的思維能夠和各器官協調配合。例如,在課堂上將口風琴引入,讓學生充分運用手、眼、口、腦,能夠有效地記住樂譜,并能很好地掌握節奏。綜合感官學習能夠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為學唱歌曲打下堅實的基礎。
2.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包括創設問題情境、語言描述情境、圖畫再現情境等。比如在進行C大調音名、唱名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加簡單明了地記住這些音樂符號,我用“蜜蜂采蜜”的游戲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在一幅畫有七朵鮮花的圖畫中,老師在它們的花蕊中寫下了七個不同的音名,并將其分給七個小組的同學。當聽到音樂響起的時候,學生會隨著節奏做出動作,并能夠很好地辨聽音符,為小蜜蜂找到它們對應的花朵采到蜂蜜。這個游戲使學生非常興奮,也增強了競爭意識。這樣創設情境的教學方法把死板的音符演變成他們更容易接受的實體,使他們的想象從平面的音符轉變為立體的音樂童話。在平時的教學中可將多種情境教學聯合起來使用。
3.假設推測法
學生在學習中若能充分運用假設推測法,學習便會輕松得多,理解也會深刻很多,還能提高自己的創造能力。如學唱了歌曲《小紅帽》后,請同學們開動腦筋,設想“假如自己是小紅帽會不會看到太陽下山就馬上回家”,推測一下“遇到大灰狼或壞人時會怎樣做”。通過簡單的提問,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在不一樣的回答中得到不同的答案,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同時對于不同的答案都給予相應的鼓勵,充分發揮其創造想象力,從而使其想象力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明白“雖然想象和現實存在差距,但是要敢于想象”,使其創造性思維得以培養。
三、利用“成功體驗”調動后進生參加創造性活動的積極性
教師要善于發現后進生中細小的含有創造因素的思維或在律動、歌曲處理、歌曲表演等活動中表現出的獨特的想法,對于學生的良好表現教師應能夠及時地給予鼓勵與表揚,讓學生能夠體驗到成功,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其自我成功的體驗得到強化。每個孩子都愛表現自己,教師應在平時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多為學生創造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在課堂內外都能充分地將自己的潛能表現出來。同時,在學習過程中應創建一套適合師生創造性思維發展的活動原則。具體包括讓學生學會虛心接受別人提出的寶貴意見,并能夠將自己的新觀點發表出來等。這樣才能夠調動起學生學習與創造的積極性,在課堂上形成愉悅的氛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通過對小學音樂教育中創造性培養的研究,學生主體地位得到進一步落實,學生能獨立處理作品,發表自己的見解,敢于質疑問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個性得到培養,學生的音樂天賦有了自由發展的空間。在自主學習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應不斷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主動性及創造性思維,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從而促進音樂素質的形成與發展,最終讓學生形成完美的人格。
參考文獻:
[1]向華梅.淺談中小學音樂教育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J].北方音樂,2016,36(17):107.
[2]邵君.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J].教育,2016(11):19.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