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海鷹
摘 要:通過校企合作進行課程改革,基于工作過程開發課程體系,是當前職業教育的難點和關鍵點。本文闡述了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的中職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教學設計和實施的全過程,并對實教學效果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典型任務;課程改革;教學實踐
一、課程介紹
教學設計理念與思路:汽車運用技術與維修專業培養的是適應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能等方面全面發展,掌握現代汽車故障診斷、維修等專業知識和技能,具有較強的行動職業能力的高級端技能型人才。“汽車維修崗位”是“汽車運用技術專業”面向的所有崗位中的基礎崗位,其崗位職業能力主要包括對汽車發動機、底盤、電路檢測、維修,以及汽車維修管理、質量檢查等能力,而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這門課是汽車運用技術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
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改革教學團隊從調研入手,面向攀西地區汽車知名售后服務企業,對崗位設置、需求、生產任務、所需能力、知識以及素質進行調研和分析,與企業共同確立了專業學習領域。按照學生認知規律確定專業課程排序,使前后課程銜接得當。
該課程堅持了“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本位”原則,走校企合作辦學的道路,專業教師和汽車維修技術人員共同開發、設計課程,實現崗位能力要求與課程標準相融合,職業資格標準與項目的考核評價緊密結合。課程設計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真實的汽車發動機維修任務為載體,基于工作過程進行項目教學。
二、教學內容改革
1.內容選取
首先制訂企業調研計劃,通過對本地區較有影響力的汽車售后企業走訪、調研以及行業專家座談、分析,對汽車機電維修、汽車前臺接待等職業崗位任務及能力進行分析。其次進行教學研討,基于汽車維修全過程,分析、提取、歸納出若干典型的工作任務,形成汽車維修典型工作任務。
通過調查、研討提煉出滿足相應工作崗位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將實際典型工作任務轉化為“學習性工作任務”。最后開發出符合崗位需求的課程的“學習情境”。課程主要包括發動機功率不足的故障檢修、發動機異響的故障檢修、發動機油耗過高故障檢修、發動機機油壓力異常的故障檢修、發動機溫度異常的故障檢修、發動機啟動異常故障檢測、發動機怠速異常故障檢修、發動機總成的總裝與調試等學習情境,以及與其對應的學習任務。
課程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教學內容不斷充實、完善,課程整體設計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課程堅持優質教材進課堂,選用中職高專規劃教材,并以“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為指導原則進行校本教材開發,提校本教材的實用性和針對性。
每一個學習任務都結合具體車型,充分利用校外實習基地提供的大量的原廠維修手冊及原廠培訓教材。每一個學習任務都配有實訓項目、學習任務書、電子教案、電子課件、學習工作單、教學考核評價等相關教學資料。同時,每一個學習任務都配有圖片資源、視頻資源、動畫資源、培訓資料、維修手冊、故障案例等學習資源。
2.內容組織
教學內容的整合序化遵循“汽車機電維修常見故障”和“學生認知規律”兩條主線:第一條主線是以“汽車機電維修常見故障”為主來組織教學內容,即基于“汽車維修工作全過程”以真實的維修任務為載體,構建課程學習情境,并把職業標準、行業規范等內容有機地融入教學。
把汽車維修工的職業能力與職業素質的培養貫穿始終。第二條主線是按“學生的認知規律”,來強化培養汽車機電維修的職業崗位能力,即具體依托實際的汽車維修項目,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以真實的汽車維修任務組織實施教學,從知道“做什么”“可以做”、到“怎么做”,再到“動手做”、“如何做得更好”等五步驟展開教學,能力依次培養,技能層層遞進。
3.考核評價
考核評價體系分為過程考核與終極考核兩個方面,強調“能力培養與過程控制”相結合。過程考核使考試更趨于公正,客觀。實做考核讓學生通過汽車電路圖的識讀、汽車發動機故障的分析與檢修、汽車維修方案的制訂、汽車維修質量檢驗等內容考查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三、教學方法、手段改革
1.教學模式改革
教學過程中采用一體化、五結合、五步驟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一體化即為一體化教學,實施做中學、學中做,實現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三位一體的學習與訓練同步。五結合是指教學內容與職業資格標準相結合、教室與汽車維修現場相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結合、綜合考核與專項考核相結合。五步驟是指明確任務、示范引導、制訂計劃、組織實施、檢查評價的教學過程,體現了“導、學、謀、做、評”的高度融合。一體化是教學模式的核心,五結合是一體化的具體表現,五步驟是一體化的實現措施。
2.教學方法、手段改革
主要采用項目教學法,并結合實際,靈活運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分組討論、啟發引導、頭腦風暴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學過程中,綜合運用現場教學、虛擬仿真教學、視頻教學、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四、課程實施效果
通過不斷地改革,課程取得了顯著成效,形成了自身的特色。通過對學生的調研分析,學生對授課形式認可度達97%,認為知識與技能同時掌握的占96%,認為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大大提高的占90%,對教學方式滿意度達95%。通過課程實施,教師的職業教學能力,特別是設備操作、教學組織、解決實際教學和生產中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五、今后的設想
按照教育部關于中職學校精品課程建設的要求,我們將進一步修訂和完善該課程建設規劃,制訂了未來精品課程教學材料上網計劃。同時,配合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強化質量內涵建設,積極探索適合中職教育特色的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優化課程教學內容,加大生產性實訓的比例,力爭把“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建設成具有一定輻射示范作用和推廣應用價值的精品課程。
參考文獻
[1]趙志群.職業教育新概念[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2]姜大源.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觀[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1).
(作者單位:四川省攀枝花市建筑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