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苑苑
摘 要:小學數學對小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究以及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為此,主要對主動探究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主動探究;策略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越來越倡導以學生為本,注重學生主動探究能力的培養。要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教師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將被動式學習轉變為主動探究式學習,讓學生產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促使他們積極進行主動探究。
一、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增強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
小學數學教學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和欲望,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求知欲被充分激發,就會積極主動參與數學探究教學活動中。教師可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適當引導學生觀察與發現其中蘊含的數學知識及內容,在主動參與學習過程中增強自身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比如人教版小學數學中“人民幣的認識”,教師可結合小學生的生活經驗,模擬超市中的收銀員與顧客,課前準備好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學具,讓學生扮演顧客與收銀員,利用身邊的物品,給學生設置一定條件,例如:筆記本6元,書包120元,鉛筆2元,面包3元等。學生自由選擇一些物品進行結算,另一個學生模仿超市收銀員找錢。通過小組參與,主動探究活動,提高學生的換算能力,發現數學和實際生活的聯系,以及其中的價值與意義,從而積極參與到數學活動中,思考分析相應問題,解決問題。同時,教師在創設情境教學活動時,應注意避免給學生過多束縛,要注重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給他們足夠的自主探究的空間,活躍課堂教學氣氛,積極開動腦筋思考,促使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所以,教師應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向學生慢慢滲透主動探究的思想及意識,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不斷增強主動探究意識,培養他們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的學習習慣。
二、加強動手實踐,為學生提供主動探究的機會
教師要想讓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主動探究意識及能力,就必須讓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促使他們利用正確的思維方式學會總結、分析等多種數學能力,促進學生提升自主學習的實效性。而加強學生動手實踐,能為學生提供主動探究的機會,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精神。教師在開展實踐教學時,一方面要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學實踐,另一方面,教師也要適當給予學生一定幫助,引導學生思考,提高教學的效率。對小學生來說,小學數學知識比較抽象,而他們的思維能力還不夠成熟,因此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及思維方式,為學生創造動手實踐的機會,引導學生學習。比如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三角形面積”時,讓學生課前在家長監督下用剪刀剪出不同形狀的三角形,之后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對三角形進行折、剪、拼等操作,從而將三角形轉化為學生學過的圖形,比如平行四邊形、鈍角三角形等。最后讓學生談論交流拼成的圖形和所用三角形的關系,面積的關系等,通過思考,總結結論,和同學一起交流,進而有效推導出三角形面積公式。這種教學方法,教會了學生如何學習,如何主動探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充分發揮,同時,還提升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掌握了數學知識和學習方法,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究精神的培養。
三、注重教師啟發,提高學生主動探究的效率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并不是要全程幫助學生去探究,而是有目的性、有組織性地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活動,使探究教學活動順利進行下去。當學生有困難或者有疑惑,且憑借自身的能力和知識無法解決時,教師應為學生指明方向,而不是直接告知他們結果,應注重教學探究過程中學生的表現。當學生對數學中一些知識點沒有掌握好時,教師要在課堂上進行集中化的輔導,有必要的話,可針對個別學生提供針對性的輔導。同時教師應具備發現學生的美的眼睛,及時發現學生的每一點進步以及優點,及時給予他們鼓勵和肯定,幫助學生掌握主動探究方法,提升他們的主動探究意識和能力。比如“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的規律”一課中,組織學生談論:“這些分數中有的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有的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這是為什么呢?”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屢屢碰壁。這時教師應啟發學生把分數的分母分解質因數,看看能發現什么?一句話,使學生找到了思維的突破口,很快便找出了其中的數學規律。課堂上,教師適時適度地對學生進行點撥,能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數學知識。
綜上所述,主動探究小學數學教學可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加強動手實踐、注重教師啟發等策略,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教學中可以主動探究和思考、分析解決問題,增強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陳玉蓮.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精神[J].吉林教育,2017(25):36.
[2]金占國.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讓學生主動探究[J].考試周刊,2016(36):75.
編輯 范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