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娟
摘 要:數學是一門極具抽象性和邏輯性的學科,對思維能力的要求極高。小學生的思維是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的,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較差,因而在理解數學知識的過程當中會遇到一定的困難。為了激發小學生的主體性,讓興趣成為促進他們學習和探究的內驅力,教師要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創設探索性情境、鼓勵小學生動手操作、運用生活化的數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小學教育在全面提升教育事業質量,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培養高素質人才過程當中起著重要的奠基作用。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一方面他們的求知欲望最為旺盛,思維最為敏捷,他們具有極強的記憶能力以及模仿能力,另一方面他們的思維尚處于直觀形象思維階段,對于那些邏輯性較強的知識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數學對小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較高,被譽為“思維的體操”,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采用“滿堂灌”的落后做法,學習過程當中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他們在課堂上一直被教師牽著鼻子走,缺乏學習和思考的主動性。新課改要求在教學當中以學生為主體,為了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興趣成為促進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應該在教學當中采取如下策略:
一、教師應該運用多樣化的導入,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傳統教學是教師的單向知識灌輸,新課改理念指導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應該變“教”為“導”,充分激發小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由于數學知識的抽象性極強,不利于小學生的理解和掌握,教師要善于創設直觀、形象、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導入課堂教學,將小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課堂學習當中來。為了成功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運用和教學內容相關的故事、寓言、謎語以及生活當中的奇聞趣事導入新課的學習,教師還可以創設探索性的教學情境,激發小學生的探究欲望,成功激活小學生的思維。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教學當中,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教學的重難點,為了激發小學生的探究欲望,我改變了傳統的知識講授的做法,先將一個長5分米,寬3分米的長方形學具展示給學生,讓他們說出它的面積,小學生很容易根據公式計算出了它的面積。然后我將長方形學具的一組對角捏住,變形成為平行四邊形,然后我問他們這個長方形變形成為平行四邊形后,它的面積變了嗎?學生紛紛猜測,各執己見,我放手讓他們自己動手操作、動腦去探究,即使他們不能探究出來正確答案,教師在糾正他們錯誤的基礎上告訴他們正確答案也比將現成的面積公式直接告訴他們效果更佳。
二、教師應該在數學教學當中鼓勵小學生動手操作,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
愛玩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相比那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講授,讓學生動手操作更能充分調動小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教師除了運用多樣化的導入方式成功吸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外,還可以鼓勵小學生動手操作,給小學生足夠的時間動手操作、認真觀察、動腦探究。這種將抽象知識轉化為可見、可觸摸的、直觀具體的現象的做法,可以成功化抽象為具象,更容易為小學生所理解和接受,化難學為易學。例如,在進行“軸對稱圖形”部分內容學習時,我提前讓學生準備好包括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腰梯形,以及學生搜集來的其他感興趣的物品圖片在內的小紙片,在課堂上讓學生嘗試著將這些圖形對折起來并且做到對折后兩部分完全重合,小學生經過具體操作發現有的圖形無論采取什么樣的方式對折都無法做到兩部分完全重合,而有的圖形(圓形)無論怎樣對折兩部分都是完全重合的。動手操作極大地激發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在玩當中學習知識,在玩當中發現問題并且成功地解決問題,通過親自動手操作他們還加深了對軸對稱圖形的理解,抽象思維能力得到了發展。
三、教師應該運用生活化的數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學科是在對現實生活進行抽象的基礎上總結出的具有普適性的規律,數學學科又可以用來解決現實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這門學科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傳統數學教學嚴重脫離實際,為了適應小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教師要引導他們在對具體事物感知的基礎上抽象形成概念,因此,教師應該運用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增強學生在生活當中運用數學的意識。例如,在教學整數的四則混合運算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設置一個商場購物的情境,將一支標價12元的鋼筆以及一本標價8元的筆記本展示給小學生,讓他們計算買這兩樣物品需要付多少錢?小學生口算就可以做出正確解答。接著,教師出示另外兩本同樣標價8元的筆記本,詢問學生如果要買這幾樣物品需要付多少錢?有的學生列出了12+8+8的算式,還有的學生說可以簡便一點,3本筆記本可以列成算式8×3,然后用12+8×3。教師讓學生討論算式當中同時有加法和乘法應該怎么算,學生討論之后感覺應該先將3本筆記本的價格計算出來,再用加法算出總價。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他們將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抽象概括出來,在教學過程當中小學生不僅主動學習和探究,對四則混合運算的學習和探究充滿興趣,還在學以致用當中體會到數學學科的實用價值。
總而言之,為了降低數學學習的難度,激發小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要立足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主動學習和探究當中更好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滿河.學生學習興趣在小學數學中的培養[J].速讀(上旬),2017(11):29.
[2]張寶輝.小學數學課堂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J].學周刊,2016,26(26):206-207.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