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惠萍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快樂教學”是以培養學生學習情操為核心,以“樂教”“樂學”為特色,根據兒童心理特征和認識發展規律,采取多種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深入進行課堂教學的改革,極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會學”,讓學生在愉快活潑的氣氛中搞好數學學習,從而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快樂;游戲;實踐;合作交流;激勵賞識
數學是一門研究現實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它具有思維性強,邏輯推理嚴密,內容比較抽象等特點。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也曾對此深感內疚和苦惱,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如果不注意教法的改革和加強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生往往會感到學習數學不僅單調、枯燥,而且抽象、難學。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讓一切教育帶有樂趣”,這是現代教育學家斯賓塞提出“愉快教育”的理論。那么就是說,在數學課上,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感到快樂,對于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是十分重要的。
1.將游戲引進課堂,讓學生快樂地走進數學
興趣是積極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的重要動力,我國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說過,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的靈感。由此可見興趣在教學中的重要性。根據學生的年齡及身心特點營造富有情趣的教學情境,燃起學生的熱情,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學生產生“想學”的情感需要。這樣在他們走近數學的開始就產生快樂的情感。
心理學的實驗表明,兒童集中注意的時間短,一節課有效注意一般只能保持在十幾分針,而且也不穩定,有趣的東西時常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要使他們老老實實地坐上四十分針,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于是我在教學中想方設法把游戲引進課堂。根據教材內容不斷地調節兒童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組織課堂教學,使學生處在興奮與抑制的不斷變換中,使課堂教學動靜結合。既有節奏又有樂趣。這樣,有效地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2.創設故事情境,讓學生在快樂中感知數學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數學要引導學生聯系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來進行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興趣,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從學生熟知的故事、童話、動物、卡通等小學生所熟悉的場景中汲取營養,將數學課堂溶入到有趣的故事情境之中,使學生的感知與課堂的氣氛能夠融為一體,使學生最容易產生親切的情感,投入最積極性情緒。故而創設情境可以用卡通人物、現實物品及可愛的小動物來做主人公,用身邊存在的一些人物、事件來設置場景,使學生置身于生動有趣的故事情境中,這樣的創設的場景讓學生有認同感,代入感,熟悉感,親切感,信任感,使課堂教學變得有趣味性。特別是小學低年級的數學教學,運用故事創設情境能更加使學生提高學生聽課的注意力,還能借助故事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和品德教育。
3.在實踐中,讓學生快樂地探索、體驗數學
“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智慧是從動作開始。”在課堂教學中,力求讓每個學生都有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體驗探索的樂趣,通過每個學生個性體驗,使個性得以張揚,體驗到探索的快樂,孩子們喜歡這樣的課堂。精心安排設計每一次活動,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并給學生充分的活動時間,引導他們發現問題,邊操作、邊觀察、邊思考,最后討論交流總結結論。
4.運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快樂的感受數學
人本主義教育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真實的問題情境和活動是最能引起態度和個性情緒的學習方式,學習總是與一定的情境相關聯的。創造問題情境,讓學生主動探索、發現,這是早已認可的觀點,但在傳統的教學中,為了獲得某個概念、原理、某些結論有時也提出一個問題,但在多數情況下并沒有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通過多煤體創設的接近實際的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利用生動、直觀的情境有效地激發聯想,喚醒長期記憶中有關的知識、經驗或表象去同化或索引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電腦可展現一種圖文并茂、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反饋的方式,在生動有趣的環境中把學生引入一個五彩繽紛的學習境界。
5.在小組合作交流中,讓學生快樂地分享數學
新課程目標中指出要培養學生:“學會與人合作,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在合作性的課堂教學中,師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互活動是多邊進行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學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形成相同問題的不同答案,學生的學習環境更為寬松,自主發揮的空間更為廣闊。另外,在小組的合作學習中,同伴之間相互幫助,動手實踐,在實驗中發現,探究科學的奧秘,提高了學習興趣,在交流中,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增加了相互了解,互相介紹自己的發現,共同分享著自信的快樂。
6.在激勵與賞識中,讓學生快樂地獲得數學
每個人都希望被別人賞識,對于小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在課堂上,要把學生當成朋友平等地看待,在學生回答完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激勵性的評價。如:“你真棒;真不錯;你反應就是快”……這些激勵式的語言能在學生的內心深處形成一股強大的心理推動力,學生的潛意識會產生向這樣表揚的目標去努力追求。特別是后進生,一句“我相信你能行!”就會使他們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當學生感受到自己在被老師尊重與信任的時候,學生的學習情緒就會高漲,就會感受到學習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從而樂意學習。
總之,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不應為學科的抽象與概括,就使學生緊鎖于機械訓練的過程,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做中學,活動中學”使學生獲得學習的快樂,這是每一名數學教師都應給學生提供的最佳學習環境。讓學生從接受式學習向自主式學習轉變,去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吧!
(作者單位:新疆阿克蘇市第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