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雨豐
摘 要:當前,我國農村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尤其在提出建設新農村的重大戰略舉指之后,如何有效開發利用農村新能源是推動全面建設社會主叉新農村的當務之急。本文以山西省農村新能源為研究對象,對其發展狀況進行詳細分析,指出當前山西省新能源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山西省;農村新能源;可持續發展
一、山西省農村新能源開發利用現狀
1.不斷擴充的農村新能源應用模式,目前,山西省農村所運用的新能源模式,主要有"豬一沼一果"、稻桿氣化、稻巧能源化、"一池改"等能源生態模式,農村生物質能、太陽能、風能等能源相互補充、相互結合的模式,
2.大型能源企業助力,山西國新能源集團是山西省內經營規模最大的天然氣替網運營企業,也是"氣化山西"的主要力量。目前,該集團公司已建成全省兩級管網近1萬公里、65座分輸站、8座液化工廠及1座燃氣熱電聯產工廠。
3.加大新能源建設資金的投入,2010年,山西省財政廳出臺了關于新能源項目的補貼政策,補貼資金達到1.03億元,對風力發電、生物質能企業和新能源裝備企業培育等24個建設項目給予大力扶持。2014年財政廳繼續出資1.12億元,繼續用于對風電、生物質能等14個新能源項目的補貼。
二、山西省農村新能源發展存在的問題分析
1.相關政策法律體系不完善,山西省農村新能源產業發展起步晚,產業體系不夠完善。缺乏與新能源相關的成體系的國家政策支持,除此之外,新能源產業具有明顯的外部性特征,其產業的迅速發展不僅要求相關部口的積極配合,還需要地方政府的配套政策支持及健全的法律體系,從而保障新能源產業的健康發展。
2.農村新能源技術人才匿乏,近幾年來,山西省的新能源建設全面快速發展,建設任務不僅繁重而且還需要高效完成,對此,對現有技工進行知識升級和培訓亟需加強。同時基層能源部口的管理人員多數并不是理論實踐經驗豐富的專職人員,對當地的新能源建設指導和管理力度不足,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能源基礎設施的利用效率。
3.農村新能源建設投入資金不足,與國外新能源相比,國內政府對新能源的資金投入略顯不足。當前山西省農村新能源建設整體呈現資金投入總量不足,且投資方向單一的特征,大部分資金流向農村沼氣建設,其他農村能源基本沒有專項投入進行開發利用。
4.新能源技術薄弱。新能源行業屬于高科技行業,技術的先進與否與新能源發展的快慢息息相關。當前,從山西省新能源的發展形勢來看,新能源技術的研發能力薄弱,研究的領域較窄,多集中在煤炭替代能源的一些領域。新能源技術領域呈現出高科技含量低,設備技術研究較多但關鍵技術嚴重缺失等特征。
5.新能源開發利用不足。山西省是傳統的煤炭資源省份,煤炭產業發展雄厚。相比之下,山西新能源產業的開發狀況較差,其年產值在本省國民經濟總產值中僅占有較小的比例。除此之外,新能源產業內部發展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從山西省目前開發的新能源品種來看,煤基替代能源開發的較多,而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方面的開發相對薄弱,多元化的能源結構遠遠沒有形成。
三、山西省農村新能源建設的對策
1.加強對農村新能源建設重要性的認識。當前,煤炭、石燭等傳統能源的稀缺性和對環境污染的嚴重性還沒有引起全狂會的足夠重視,這也使得農村新能源產業的市場空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合理開發利用農村新能源是優化山西農村能源結構和實現農村綠色消費的主要途徑,必須加強全社會對農村新能源開發利用重要性的認識。應充分認識到農村新能源的開發建設在我國可持續發展體系中占有重要的戰略性地位。
2.完善農村新能源的政策法律體系。必須依靠政府的多方面的扶持,才能推動新能源產業的持續發展。因此,從我國農村新能源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研究制定適合于我國農村新能源建設的配套改策體系,如對新能源企業的稅收減免政策體系、農戶具體的補貼標準W及對農村新能源產品技術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問題等。
3.構建有效的人才培養和激勵制度。根據山西省農村的實際發展情況,結合農村新能源建設對實用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制定完善的年度人才培訓計劃。聘請專業人員,整合培訓資源,明確培訓內容,創新培訓方式,有計劃、有組織、有針對性、分類別地組織開展新能源技術人才的培訓。同時積極鼓勵農村能源部門與相關農業高校、科研機構、專職院校尋求合作,設立專項經費開展多種形式的新能源人才培訓,加強經營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干隊伍培養,充分發揮科研院所的師資力量和試驗條件的優勢,探索人才的聯合培養模式,
4.大力扶持農村新能源產業。通過優化政府補貼資金的支出比例,整合新能源產業資金,根據地方發展的實際情況,構建保障新能源產業穩定發展的專項基金,構建專業的政策體制,鼓勵各大商業銀行對新興能源企業給予貸款優先優惠等政策傾斜。同時山西省政府還應采取鼓勵和引導的方式,促進山西省新能源產業的長遠發展,針對新能源項目制定長期有效的市場價格和稅收減免及財政支持政策。
5.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技術。為了提高研究開發投入的效率,應構建產學研相結合的研發、示范及推廣體系。共建專業性、高科技的技術實驗室、研發平臺,對一些新興的技術深入系統研究。同時,整合當前的新能源技術,組建新能源源相關的綜合服務平臺,研究和制定新能源的法規政策、戰略規劃,保障新能源技術工作的順利進行。
6.完善新能源發展配套措施。國家能源相關負責部口應對農村新能源建設的相關項目進行嚴格把關,防患于未然,避免可能遇到的風險和損失。對農村的實際發展情況進行實地考察,對農村新能源項目進行科學規劃,開發農村新能源項目。
參考文獻
[1] 李偉,王丹,李世超.低碳經濟下農村新能源產業發展政策研究[CV/全國農村清潔能源與低碳技術學術研討會.2011.
[2] 李偉.關于新農村新能源建設的思考陰.農村經濟,2007,(9):107-108.
[3] 熊冬洋.促進農村新能源發展的財政支出政策研究機.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3,(24):8-9
(作者單位:山西財經大學 環境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