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翠萍
信息時代,隨著媒介技術的發展,人們在享受信息網絡帶來的便捷之余,在媒介認知、接觸和使用上出現了一定的差距,這種差距便形成了一種新的社會不平等現象,即數字鴻溝。在聯合國發布的《2017年信息經濟報告》中指出,數字經濟使得不平等現象進一步加劇,數字鴻溝越來越大,而如何縮小數字鴻溝成為人類社會面臨的艱巨挑戰。
美國國家遠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發表的系列報告《在網絡中落伍:定義數字鴻溝》對數字鴻溝進行了充分關注和闡述,這一系列報告使得人們對數字鴻溝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意識到數字鴻溝即將成為信息時代的不得不面臨的新問題。報告將數字鴻溝定義為:“數字鴻溝是一個在那些擁有信息時代的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擁有者之間存在的鴻溝[1]。”數字鴻溝的出現引發了很多學者對它的關注和研究,主要從宏觀和微觀兩種角度。
宏觀上,學者的研究角度主要是指國際間的數字鴻溝或者一個國家、地區內的數字鴻溝。認為國家和地區間的經濟實力差異會造成人們獲得信息與數字技術的機會以及在互聯網的使用上存在差異。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楊劍在《人民日報》發表的《國際數字鴻溝拉大貧富差距》一文中指出,權力和財富的差距是造成鴻溝的主要原因,數字鴻溝又出現了新的態勢:鴻溝數量的差距繼續存在,而質量的鴻溝也在加深;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數字鴻溝繼續存在,而發展中國家內部的數字鴻溝正在擴大。熊光清所寫的《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國際數字鴻溝問題:現狀、成因和影響》(《國際論壇》2009年第3期)、李健等人所寫的《我國城鄉數字鴻溝研究進展及思考》(《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7年第17期)都對國際和地區數字鴻溝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微觀上,學者們傾向于研究社會群體之間的數字鴻溝,從經濟收入、教育程度、年齡等方面的差異考察數字鴻溝現象。美國國家遠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在《在網絡中落伍:定義數字鴻溝》系列報告中明確指出,年輕人、高學歷者、高收入者相比使用計算機有困難的老年人和經濟貧困的人而言,占據信息技術的優勢端。陳力丹等人在《論互聯網時代的數字鴻溝》(《新聞愛好者》2015年第7期)中指出,移動互聯網正在利用自己獨到的成本和技術優勢填平數字鴻溝。劉德寰等人在《手機互聯網的數字鴻溝》(《現代傳播》2011年第1期)中指出,收入、網齡、是否為獨生子女也是造成數字鴻溝的重要因素。
還有部分學者將數字鴻溝的研究主體投向大學生這一群體。陳征微在《大學生群體中的數字鴻溝——以北京地區高校為例》(《廣告大觀》2016年第10期)通過調查得出結論:大學生群體中存在數字鴻溝。侯斌英在《高校“數字鴻溝”成因分析及對策探討》(《新聞界》2011年第6期)中從接入溝、使用溝兩個層面入手分析,認為經濟水平、教育水平和文化等因素對高校數字鴻溝的產生和擴大有著深層次的、根本性的影響。
在本次的研究中,筆者也將關注大學生的數字鴻溝現象,分析大學生在互聯網接觸和使用層面產生數字鴻溝的原因,由此提供對策。
數字鴻溝非常復雜,既包括接入溝,即先進信息技術接入和人們接觸方面的不平等現象;也包括使用溝,即人們在使用先進信息技術時由于個體原因造成的接收結果的差異。探究大學生數字鴻溝的成因也將從這兩個維度入手。
(一)接入溝——經濟收入影響下的互聯網接入
造成這一階段鴻溝最主要的原因是經濟收入,因為經濟收入會影響網絡設施的分配,會導致數字鴻溝的產生。目前看,大部分在校大學生家庭經濟狀況足以保證其擁有一臺計算機,而有部分貧困生無法擁有自己的電腦,但是這部分學生會通過別的渠道接觸互聯網,因此,電腦這一信息設備造成的數字鴻溝正在縮小。而在大學生中產生數字鴻溝的另一類信息設備——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也因為移動互聯網絡時代的到來正在填補著數字鴻溝。千元智能手機降低了人們網絡接觸的門檻,惠民的網絡資費和無線局域網的使用正在逐漸填平接入溝。可以說,“今天只有少部分人是由于缺少上網設備或認為上網費用貴而不使用互聯網,因此,經濟因素已經不再是互聯網普及的最大障礙[2]。”由此可見,接入溝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數字鴻溝,但已不是主要原因,很多學者將原因歸結為使用溝的差異。
(二)使用溝——互聯網使用能力的差距
1.網絡使用水平
就不同年齡的大學生而言,在網絡使用上存在差異。入學年齡約為18歲的大一新生由于在高中時疲于應付高考以及家庭和學校對其上網的禁令,往往網絡使用技能不高;但到了大二、大三,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學生對網絡使用的需求增大,會主動或被動地提升網絡使用水平;而大四的學生面臨就業、實習等壓力,不會再花費專門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網絡使用水平上。
父母受教育程度對網絡使用水平有影響。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相對會創造好的家庭經濟條件,使得孩子接觸網絡較早,對孩子使用網絡所提供的幫助和指導也較大。同時,家庭條件和居住背景也影響著網絡使用水平。一般來說,家庭條件較好、居住在城市的大學生網絡技能高于家庭條件較差和來自鄉村的學生。
2.媒介使用模式
個體對互聯網信息內容的選擇上也存在著不平等現象。有些大學生使用互聯網傾向于查閱資料、學習知識,而很多大學生對媒介信息的使用在于購物、交友等。在對媒介信息的選擇上也存在對娛樂信息和嚴肅信息的差異。
3.網絡媒介素養
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主要包含信息選擇能力、信息批判能力、信息創造能力。在信息爆炸時代,大學生接觸媒介信息已經輕而易舉,但面對海量的信息,如何去偽存真,如何對信息進行生產和再生產則是大學生媒介素養最核心的內容。而素養的差異必然會造成大學生在使用溝上的不平等。
大學生數字鴻溝關注的是大學生這一群體在接觸和使用互聯網方面的差異和不平等情況,雖然信息和通信技術會造成大學生數字鴻溝,但高校在其中卻是一個具有補償作用的均衡者角色[3]。所以高校是彌合大學生數字鴻溝的主要力量,可從下面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1.縮小接入溝——為大學生提供接觸和獲取信息的必要技術設備
如上所述,接入溝的差異已不是造成大學生數字鴻溝的主要原因,但它畢竟真實存在,學校還需有所作為以進一步消除學生間的數字鴻溝,以免再次出現不平等現象加劇的結果。一方面,要確保學生群體都能獲得必需的信息技術設備,尤其是對貧困生要采取相應的傾斜措施,保證其可通過不同的方式和渠道獲得信息。另一方面,學校只是將自己定位于信息技術設備和資源的提供者還遠遠不夠,還應激發學生的接入意愿和接入興趣,從而為縮小使用溝做好前期工作。
2.縮小使用溝——全面提升學生信息素養
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在課程設置上為學生開設計算機、信息處理與檢索等相關課程,提升學生對信息技術設備的使用和處理能力。高校還可開設媒介素養等課程,加強大學生對網絡信息的選擇、分辨和對信息的再創造能力。
[1]郭慶光.傳播學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216.
[2]王 遜.難以跨越的“數字鴻溝”——新生代農民工移動互聯網使用行為研究[J].前沿,2013(4):107-109.
[3]龐紅衛.信息技術與新的教育不公平——“數字鴻溝”的出現與應對[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