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克明
【摘 要】職業道德的修養也是新時代新聞工作者必須具備的素養,是做好新聞宣傳的前提和保證,忽視道德修養的新時代新聞工作者,就會在大是大非面前迷失方向。忽視道德修養的新聞工作者,容易被狹隘的個人主義所束縛。
【關鍵詞】新時代;新聞工作者;素養;提升
一、提高新聞工作者的綜合素質
(一)要著力提升提問技巧,搜集掌握翔實材料
在記者的諸項采訪活動中,提問是一項最基本、最常見的采訪形式,也是最能反映記者功底的一項采訪藝術,應引起高度重視。提問的方法歸納起來有3種:一種是正面提;二是側面探;三是反面激。提問采訪的基本形式大體分兩種。一種是開放式提問。這種提問形式范圍比較廣泛,被采訪者說此曰彼不受拘泥,可以泛泛而談。另一種是閉合式提問,即定向式提問或限定式提問。記者的提問比較具體、單一,一針見血。這種提問比較尖銳,一般都能回答出你所需要得到的實質性內容。這種提問形式往往會使采訪取得突破性進展,或對所掌握的事實得到進一步核實驗證。
(二)要著力提升觀察技巧,挖掘整理鮮活信息
新聞工作者可以說是一個孜孜不倦的探索者。記者要撥開迷霧,洞察各種新聞內幕。要在采訪過程中揣摩各色人的心理。要在新聞的報道中淋漓盡致地刻畫出社會眾生相。要在別人看不出來新聞的地方發掘出新聞來。要求記者觀察問題,思考問題的方式方法與眾不同,確切地說,記者要時刻用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來鍛煉自己,發現新聞的閃光點。因此,采訪中必須時刻注意捕捉時效上最新、最近的新聞素材,通過比較,棄舊圖新。必要時,也可以時效上的最新素材為由頭,然后采訪歷史事實,使之構成新聞。
(三)要著力提升寫作技巧,升華錘煉作品內涵
《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梁衡曾說:“有四種人做不得新聞。一是有私心、好忌妒,遇事不肯說人之好;二是少理性,缺思路,選材析理抓不住要害;三是愛偷懶,不吃苦,不深入采訪,不認真剪裁,抓不到最本質最典型的材料;四是好賣弄,喜粉飾,為文總要喧賓奪主。”為此,采寫一篇有份量、有見地的新聞,要求從業者必須提升寫作技巧,重點圍繞為什么要寫這條新聞?在這條新聞中寫了什么?按什么結構和順序寫這條新聞來進行。
二、新時代新聞工作者政治素養的內在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嚴三實”要求,從精神支柱、價值追求、行為規范等方面,全面闡述了新時期優秀黨員干部的精神特質。可以說,“三嚴三實”同我們黨歷來對黨員干部的要求一脈相承,既是我們正心修身的思想守則,也是干事創業的行動準則,其核心要義即對黨忠誠、個人干凈、敢于擔當。具體到黨的新聞工作者,筆者以為,堅守“三嚴三實”的本真,提升政治素養、強化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就是要做到“有守、有為、有擔當”。
三、職業道德的修養新時代新聞工作者必須具備的修養,是做好新聞宣傳的前提和保證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對社會的一種認識。這種認識是在社會實踐中產生的,也必然對社會實踐產生反作用。革命的、進步的道德會指導人們正確地去進行社會實踐,對個人的進步、社會的發展能起促進作用。反動腐朽的道德會使人們去進行錯誤的社會實踐,對個人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會起阻礙作用。所以,道德修養是萬萬不可忽視的。
(一)忽視道德修養的新時代新聞工作者,就會在大是大非面前迷失方向
新聞報道是新聞工作者對客觀事物的反映。任何客觀事物都有正確與錯誤之分。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客觀事物又有現象和本質之分。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真正能夠區別事物的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正確地認識客觀事物,報道客觀事物,就必須有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而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的樹立與掌握只能來源于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實踐早已證明,馬克思主義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改造客觀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我們只有掌握了這一武器,才能正確地認識客觀事物,報道客觀事物,揭示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一個不注意道德修養的人,就不會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沒有掌握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武器的人,就不會用正確的立場和觀點來指導自己的言行,就沒有識別大是大非的能力,就會在是非面前迷失方向。
(二)忽視道德修養的新時代新聞工作者,容易被狹隘的個人主義所束縛
江澤民同志在《關于黨的新聞工作的幾個問題》中指出:“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新聞不再是私有者的事業,而是黨的事業,人民的事業。”既然新聞事業是黨和人民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從事新聞事業的人就要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重,堅定不移地堅持全心全意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的基本方針。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加強學習,注意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養成,那就是忘我地為人民服務。否則,就容易受資產階級思潮的侵蝕,而被狹隘的個人主義所束縛。近幾年來,某些新聞工作者被金錢蒙住了眼睛,把新聞商品化。在個別新聞單位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明明一條有價值的新聞,但沒有啥實惠可撈,所以誰都不怨去采訪。而一條價值不大的新聞,卻能撈到不少實惠,所以誰都搶著去采訪。這些道德修養較差的新聞工作者是很難能扎扎實實地深入實際生活中,到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采寫出深受人民群眾歡迎的好作品來,也就很難有所作為。但不可否認,一些道德修養較差的人,偶爾也能寫出幾篇較有影響的作品來,但這些人終究經不起歷史的考驗,終究會被黨和人民所唾棄。
(三)忽視道德修養的新時代新聞工作者,就會失去新聞工作的根基
一名新聞工作者要根基于群眾,贏得人民群眾的信賴與支持,首先就必須通過不斷學習,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有了這一思想的新聞工作者,才能服從人民的意志,滿足人民的需要,扎扎實實地深入到人民群眾中去,寫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稿件,群眾才會擁護你、支持你,你才能在人民群眾這個廣闊天地里自由飛翔。得不到群眾承認,你的工作成果也就毫無意義了。其次要通過不斷的加強道德修養、徹底剔除自身存在的不正之風。因為新聞線索、新聞素材根植于群眾,來源于群眾。如果失去了群眾的信任與支持,就無法獲取更多更好的新聞素材。由此可見,一名新聞工作者必須通過良好的職業道德來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才能大顯身手,出色地完成采訪任務。
綜上所述,新時代新聞工作者必須加強道德和政治修養,提升以上各方面綜合素養,才能有所作為。那么,新聞工作者如何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提升各方面綜合素養呢?首先,從事新時代新聞工作的同志必須不斷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提高對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認識,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其次,要自覺地抵制來自各方面和各種形式的錯誤思想和不正之風,嚴格遵守新聞職業道德規范。特別是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第九屆理事會通過的《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對提高新時代新聞工作者思想道德素質具有重要意義,每個新時代新聞工作者都應認真學習,嚴格遵守;第三,各新聞單位要為提高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修養創造良好的環境。通過經常抓,反復講,表揚好的,批評差的來促使廣大新時代新聞工作者注重良好的職業道德的養成來提升新時代新聞工作者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論“三嚴三實”——十八大以來重要論述摘編[J].黨建,2015(06):8-10.
[2]王燦發.名家、名作與社會正能量傳播——從穆青談當代新聞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擔當[J].新聞愛好者,2014(09):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