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波
摘要:在新形勢下,高校的基層管理———班級管理正在逐漸失去應有的獨特性作用,而班級管理的工作重點—班長工作也同樣并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如何使班長工作真正成為基層管理的重點呢?文章從儒家人本思想中汲取古老智慧并切實運用到班長工作中,使班長工作成為高校的基層管理工作的重點,為在現行高校教育體制下的學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Abstrac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grass-roots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 class management is gradually losing its unique role, and the key point of class management -- squad leader's work is also not playing its due role. How to make the work of the squad leader really the focus of the management of the grass-roots level? The article draws the ancient wisdom from the Confucian humanistic thought and applies it to the squad leader's work, so as to make the squad leader work the focus of the grass roots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 a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tudent management in the current university education system.
關鍵詞:人本思想;班長工作;高校
Key words: humanistic thought;work of the monitor;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14-0003-03
孔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代表了先秦時期中國思想的最高峰。其人本思想就是他對整個儒家以及中國哲學史的重要創造與貢獻,他并且將人本思想具體解釋為“仁”。孔子將“仁”闡釋為“愛人”是具有重要意義的,《論語 鄉黨》講:“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最能充分佐證仁的含義,其中意味,不言自明。孔子曾于《孝經 圣治章》中指出:“天地之性(生)人為貴”同樣是有力證明。所以孔子的“仁”是具有人文精神與人本精神的,這與亞里士多德等古希臘先哲和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莎士比亞等藝術家的思想有不謀而同之處,可見孔子的人本思想是可跨地域、跨領域、跨時空的。而孔子的人本思想也給現代管理學等領域帶來巨大的影響,不論是管理學類的硬科學,還是領導科學等軟科學都能讀出孔子的人本思想。這體現出人本思想不斷被運用在當下生產生活和學習生活當中,這就給當下高校最基礎的管理單位——班級管理和班長工作巨大的啟示。
班長工作的開展是班級工作的重點,如何將“人本思想”正確運用到班長工作中是亟需解決的問題。運用人本思想來進行班長工作更是班級工作的重點。依據實地了解調查發現絕大多數的高校班長大都由班級民主選舉產生,大多數班長都有擔任職務的經歷,所以能較快轉型,但卻又有大相徑庭的地方,因此高校班長工作就變得具有特殊性。因此以人本思想為指導下的班長工作就更具方向性,假如高校完善班長的培訓機制,班長工作就變得更具有可操作性,所以過程的開展中要形成并善用以“人本思想”為指導原則的工作方法。
1.1 注重差異
在人本思想指導下,班長采取注重差異的方法是由班長工作性質決定。高校班級形成過程中每個個體來自四面八方,秉性各異,性情不同,就會有個體需求與集體意識發生沖突的情況發生,所以,采取注重差異的方法尤為重要。面對不同個體的需求與集體的利益都需要謹慎考量。“尊重個性,善解個性”是注重差異的本質。不能因維護某些個性需求而讓集體利益發生損害,但也不能打壓個性需求,使個人出現對集體的“怨言”,從而使個體分離。有向心力不夠、凝聚力不強的情況出現。要時常調整、引導個性需求與集體利益相適應,使個體與集體統一為一個整體。既要維護好集體的完整性,又要兼顧每一個要素的靈活性。
1.2 溝通為本
“人為貴”的人本思想同時強調人文精神,肯定人的價值,可以看出孔子認可人的決定性作用,也同樣不能否認人的脆弱性,這就為人與人產生聯系奠定基礎。人與人于是就相互倚重,互為犄角。而在產生聯系的過程中,溝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班長工作必須重視 “溝通”的工作方法,并把溝通作為工作的重點。班級整體時時產生矛盾,每個個體的需求需時時了解,這些都將作為信息儲備,為在進行班級重大事項決定時作充分的準備。不僅僅需要溝通個體,還要溝通“小群體”。小群體現象是不能一概而論的,高校里“小群體”現象一般以寢室為單位,如果否認,就是破壞集體組成部分。所以可以建立以寢室長為單位與班委的溝通機制,來團結部分,使集體內部目標具有“一致性”,而不使整體有分散的趨向。
1.3 班委協調
作者持有“班級好不好看班委”的觀點,凸顯出班委工作的重要性。“民本思想”是人本思想的衍生與拓展豐富,只有重視個體,才能意識到群體的重要性,孔子在探討人本思想時將仁的本質闡釋為愛人,延伸開來就是關懷他人,幫組他人,因此領導者就需愛護民眾,關懷民眾,以民為本,所以“民本思想”是極具現代意義的。新時期班級工作與班長工作必須重視班委的工作,在人本思想的指導下,確立以“民本思想”為主要工作思想的班委工作方法,并形成相關機制。班長要組織班委認真學習,深入貫徹落實方法,在此基礎上,班長協調確認班委工作方向,切切實實將工作服務于班集體,使集體利益與個性需求形成有機統一體。班長工作與班委工作是從屬關系,班委工作屬于班長工作,必須樹立班長為核心的班級領導集體,并以此為基礎,以人本思想為指導,落實民本主義,最終使集體得到發展,使班長工作有進展。
當下許多高校甚至名校大多輕視“基層管理”,過分重視“高層管理”,認為“高帶中,中帶基”或者直接“高帶基”,因而導致“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造成大部分學生對學校有向心力不強、凝聚力不夠的情況發生,也就導致高校在進行正常活動時竟有讓學生強制性參加的情況發生,也就讓高校學生產生逆反情緒,使學生工作難以得到較好發展。而這之間最重要的環節就是高校對班級工作的重視否,集中表現為對班長工作的重視否,其中原因就是未能從學生實際,從學生本身出發。所以人本思想更應作為班級工作與班長工作的工作指導思想。
2.1 對個人管理的意義
個人管理是班長工作的基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中國士人的個人理想,其基礎是“修身”。而班長工作中的個人管理就是“修身”,更是人本思想的重要表現形式。人本思想倡導人本主義,強調人的價值,重在個人德行修為與責任擔當,而人的價值由個人管理來規范實現。也就是通過自我修行。要充分發揮班長在班級中的領頭示范作用,并以身作則提高個人領導能力。帶動班級學生的積極性,更好推動班級個性化發展。作者持“班級好不好看班委,班委好不好看班長”的觀點,強調了班長工作的重要性,而現在更要提出 “班長工作好不好看個人管理”的觀點。
個人管理是班長工作的基礎,更是班級管理的基礎。班長工作需要秉持人本思想,加強己身的修為來促進各方工作的順利展開。
2.2 對班級管理的意義
高校班級管理工作對象是學生,形式有學生的自律與以輔導員為代表的他律。班長工作是學生自律的集中代表,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班級管理工作形式。班長是班兩委中占據重要位置的職務,在班委里是一把手,在團支部里是二把手,這些對班級管理的政治意義是十分巨大的。根據高校自身的特點,班長有時需承擔更多責任與義務,對班級管理有重大的影響力。因此班長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更應以人本思想為先。
“天地之性,人為貴”證明人的重要性不僅僅是在自然之中的,而且更是超脫自然的,有其特殊性,所以人性能獨立于獸性,所以人能在生產生活中表現為人是生產實踐的主體。所以班級管理中,班長工作更應該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他是班級發展的主體,也是班級發展的目的。牢牢把握“以人為本”的原則,有序推進班級工作。還要認清現階段班級管理發展過程中的主要矛盾是學生對美好校園生活的需求與落后的班級管理方法體系之間的矛盾,而這要求班長工作必須要求切實依靠對學生的發展來解決主要矛盾。
2.3 對學校管理的意義
高校的管理不應輕視基層管理。“人為貴”體現了注重個體精神,而就管理幅度來講,高校中最基層的管理就是班級管理,因此在班級管理中最應該體現“人為貴”的個體精神。班長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需要配合學校管理來達成高度的有機統一,而重視個體精神、尊重個體話語權就是最好的表現形式。
班長工作過程中秉持“人為貴”的工作指導思想,發現問題通過調查研究來得出其中問題的普遍性,就需通過有效形式來與學校管理形成溝通渠道并進行交流,但現實是大多數高校并未有相關機制,使人本思想成為空話。而此必然導致各方之間的矛盾無法得到緩解,如果以學校的行政力量或以個人權威加于學生反而會導致學生產生“厭校情緒”。學校對班長工作應給予培訓,大多數高校并未采取相關措施,使班長工作存在“只聽安排,不顧實際,擁官自重,個人至上”的問題,也就讓班長工作失去外部監督,而“人本精神”就變質為“個人主義”,這是需要提防的。因此“人本”思想不僅僅是班級管理的進行時,更是學校管理的進行時。
班長工作在學校、班級、個人這三個層面是具有重大意義的。現階段應當在工作方法與工作意義的有機統一的基礎上來具體班長工作,使班長工作能有效與各方管理工作結合。讓個體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而集體也能保持整體性。但是如何使工作方法與工作意義能有機統一呢?人本思想就是這兩者之間的溝通橋梁。“天生百物人為貴”體現出的人本精神是它將人與自然萬物相比,得出人能貴出其左右的結論。這是把人的位置置于自然中心,肯定人的價值,認可人的地位,同時也引申出人的責任與義務的概述。所以最終橋梁的“磚”必須是由“人”來搭,人來建,而班長工作就是“人”的工作。具體班長工作就是具體班長工作的形式,工作方法就是手段,工作意義就是內容。必須要使內容與形式形成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也就是要使班長工作的形式與工作意義形成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內容決定形式,有什么樣的內容就要求有什么樣的形式與之相適應。形式對內容又有巨大的反作用,形式合于內容就對內容發展起積極促進作用,反之則起消極作用。可見人本思想就被間接賦予了唯物辯證法的屬性。
3.1 與校級管理工作的機制建立
班長工作屬于班級工作,班級工作屬于學校工作,而班長工作是班級工作的重點,因此班長工作屬于學校工作的重點之一。根據人本思想的特點,開展班長的培訓工作,提升班長個人領導素質,加強班長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著力提高班長的“政治素質”,培養大局觀念和大局意識,要時刻圍繞在黨、團周圍。同時要對班長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標準,新的目標。不斷與時俱進,解放思想。班長工作決不能只是“講”,在“練”方面要建立競爭機制,考核機制,評優機制,形成“以班為主,院校為輔”的考評原則。單獨設立校級、院(系)級“優秀班長”稱號,輔之一定物質獎勵,大大提高班長工作積極性,增強班長工作的榮譽感。
3.2 與院(系)級管理工作的機制建立
在高校工作里,大部分具體工作由院系自主開展,而班長工作通常要與院系發生聯系,院系也是班長的直接管理者。所以班長工作與院系管理工作之間的機制建立就顯得尤為重要。日常的活動及秩序維持由院系一級的相關學生組織(團總支、院(系)學生會等)主持,而教學工作則由相關教務部門或相關院(系)領導具體開展。因此班長工作與院(系)級管理工作之間的機制建立就分為兩部分來陳述概括。
相關學校部門的活動組織工作不能“憑空起高樓”,而要夯實基礎。要建立以“部門對班級,部長對班長”為原則的聯絡機制,使人本思想能真正貫徹落實于工作過程中,也只有學生自己才知道怎樣搞活動才是好的,甚至可以說只有學生自己才知道搞什么活動才是好的。相關學生組織要與班長等形成“聯席會議”制度,使院(系)工作與班長工作有效統一,更要讓學生工作不僅僅只是校院的工作,還是學生自己的事,真正回歸到本源來。發揚民本精神,拓展豐富人本精神的內容,不管是聯絡機制還是“聯席會議”制度都要以人本思想為指導思想,真正將班長工作與校院(系)管理工作有機結合。
教學工作具體到班長工作就是學風建設。高校學習是以“自學為主,助學為輔”的原則來開展。班長與學習委員為主要負責人開展“學習小組”的機制建設。組內相互勉勵向前,組外互相競爭進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環境,努力營造良性的學習氛圍。甚至還要努力聚集一批真正熱愛本專業同學成立學術小組,以學術小組為點,帶動整個班級的學風建設。甚至要與老師形成結對關系,定期延請老師講學,提高班級學生的學術水平
3.3 與同級管理工作的機制建立
班長工作在與同級管理上就是本班與其他班的工作交流合作的機制建設。同樣是要以“溝通為本”的原則來建立機制,設立類似“班長聯盟”的機構。為同層級的管理建立一個開放、包容、合作的交流平臺,以“院系主導,自我組織”的形式來組織,各個班長能交流管理上的問題,能有組織力量來為自己、為同學爭取權益的平臺,還能作為外部力量來監督相關學生部門的“任性”行為,使班長工作能真正成為“為學生服務”的工作。
班長工作與各個班委的工作要形成默契統一,形成“班務例會”的制度。規定每過一定時間召開,可邀請普通同學代表列席參與,共同決議班級內外事務,落實具體工作的責任與權利,同時還要利用“班務例會”的形式來交流各班委的工作方法,并進行一定的自我反思與自我批評,使工作能有改進與進步。
本文著重論述孔子的人本思想給班長工作帶來的啟示與運用的初步探究。立足人本思想這偉大的儒家精神遺產,將其切實運用到班長工作的過程中,使班長工作能真正落實于高校的班級管理工作中,讓班長工作不再是“無組織,無紀律,無章法”的工作形式。從班長工作的方法、內容、形式并結合人本思想來系統講述班長工作所應具備的特質,使班長工作變得“理論化,體系化”,成為一門值得探究的學科,為當下高校管理工作在新形勢下如何真正從高校學生出發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1]王恩來.天地之性人為貴——孔子的人本思想[J].理論界,2009.
[2]楊建超,曾飛.基于學生視角的高校班長職能建設探討[J]. 現代商貿工業,2010(04).
[3]孫藝文.淺談高校班長在學生工作中的職能與作用[J].才智,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