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平 李遠志 歐陽思強
【摘要】 目的 探討髖臼中心化在髖臼發育不良全髖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40例行全髖關節置換術的髖臼發育不良患者, 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20例。對照組采用Harris常規方法處理, 觀察組采用髖臼中心化手術技術處理。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前后Harris評分及髖臼旋轉中心測量結果。結果 兩組患者手術后6、12個月Harris 評分均顯著高于手術前, 且觀察組患者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手術后髖臼旋轉中心測量結果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5.684、5.606, P<0.05)。觀察組患者手術后髖臼旋轉中心比對照組更接近于真實的髖臼旋轉中心。結論 髖臼中心化用于髖臼發育不良全髖關節置換術可有效糾正髖臼旋轉中心, 改善患者的髖關節功能, 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髖臼中心化;髖臼發育不良;全髖關節置換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2.008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acetabular centralization i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with acetabular dysplasia. Methods A total of 40 acetabular dysplasia patients with total hip arthroplasty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2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Harris routine method,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cetabular centralization surgical technique.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Harris score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and measurement results of acetabular rotation cente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Both groups had obviously higher Harris score in postoperative 6 and 12 months than before opera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easurement results of acetabular rotation center after operation, comparing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5.684, 5.606, P<0.05). The acetabular rotation center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closer to the true acetabular rotation cen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acetabular centralization i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with acetabular dysplasia can effectively correct acetabular rotation center and improve the hip function in patients. 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Acetabular centralization; Acetabular dysplasia; Total hip arthroplasty
目前, 髖臼中心發育不良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最佳治療方法為全髖關節置換術, 但是由于患者的髖關節旋轉中心發生偏移, 因此恢復并重建其髖關節旋轉中心是髖臼發育不良的人工髖關節置換的關鍵問題[1]。研究發現, 真臼是髖臼杯固定骨質最佳部位, 只有將髖臼中心化, 髖臼杯置入才牢固、穩定, 符合生物力線平衡, 但是該結論尚待驗證[2]。本課題以2015年4月~2016年11月在本院進行全髖關節置換術的40例髖臼發育不良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探討髖臼中心化在髖臼發育不良全髖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效果, 報告
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4月~2016年11月在本院進行全髖關節置換術的髖臼發育不良患者40例作為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20例。對照組20例患者(24髖)中男4例, 女16例;年齡27~76歲, 平均年齡(51.33±8.29)歲;根據Hartofilakidis法分為Ⅰ型14髖, Ⅱ型8髖, Ⅲ型2髖。觀察組20例患者(25髖)中男5例, 女15例;年齡28~79歲, 平均年齡(52.21±8.93)歲;根據Hartofilakidis法分為Ⅰ型15髖, Ⅱ型7髖, Ⅲ型3髖。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髖臼中心發育不良髖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診斷標準, 本課題在倫理委員會批準、監督下進行, 患者對治療方法等知情同意。
1. 2 方法 兩組均使用同一假體供應商, 術前參考X光、CT影像資料, 確認髖臼與股骨頭的關系, 真臼的位置、形態及發育情況, 了解有無假臼形成及真臼的相對位置關系。對照組患者采用Harris常規方法處理, 觀察組采用髖臼中心化手術技術處理:術前采用Pagnano法測量旋轉中心的位置, 了解旋轉中心變化情況及再造髖臼處的骨質條件。患者全身麻醉后取側臥位, 采用后外側入路, 切斷股骨的止點結構, 松解攣縮的軟組織, 切斷關節囊, 清除真臼內軟組織, 顯露卵圓窩即髖臼窩、橫韌帶, 判斷真臼的形狀和位置。利用小號髖臼銼緊貼橫韌帶正對卵圓窩即髖臼窩加深再造髖臼, 其深度達卵圓窩側骨壁, 如果卵圓窩變形不明顯, 用鉆頭鉆穿卵圓窩處骨壁并測深, 保留骨壁5 mm為加深的深度, 用加大髖臼銼擴大髖臼至前后壁接觸[3]。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Harris 評分。采取100分制:髖關節疼痛程度分為6級, 滿分為44分;髖關節功能分為步態和功能性活動2類7項, 滿分為47分;下肢畸形程度分為4項, 滿分為4分;髖關節活動范圍分為5項, 滿分為5分。②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髖臼旋轉中心測量結果。采用Pagnano法進行測量:在骨盆正位X線片上經過Kohler線與淚滴交點外側約5 mm 處一點作一垂線, 再經此點上方1/5 骨盆高度處做一水平線, 然后經此點做45°的斜線構成一等腰三角形, 斜邊的中點即為髖關節旋轉中心附近。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Harri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手術后6、12個月Harris 評分均顯著高于手術前, 且觀察組患者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髖臼旋轉中心測量結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手術后髖臼旋轉中心測量結果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5.684、5.606, P<0.05)。觀察組患者手術后髖臼旋轉中心更接近于真實的髖臼旋轉中心。見表2。
3 討論
髖關節發育不良引起的髖關節骨性關節炎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 女性的發生率約為男性的6倍。目前該病的最佳治療方法為全髖關節置換術, Harris建立的傳統手術方法雖然近期療效顯著, 但是由于植骨臼杯易出現松動, 因此遠期療效欠佳[4]。研究發現[5], 只有將髖臼中心化, 髖臼杯置入才牢固、穩定, 符合生物力線平衡, 因此髖臼中心化手術技術在全髖關節置換術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該技術優點如下:①旋轉中心內移和下移, 可以減少髖關節異常的應力、髖臼杯假體的松動率及聚乙烯內襯的磨損率[6];②髖關節中心內移增加了髖臼杯活骨覆蓋, 減少了后上方的植骨, 有好的近期和遠期穩定性[7];③內移后恢復了股骨偏距, 同時縮短了身體重心的杠桿力臂, 間接地增加了外展肌的功效, 臨床效果好[8-10]。本研究中, 兩組患者手術后6、12個月Harris 評分均顯著高于手術前, 且觀察組患者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手術后髖臼旋轉中心比對照組更接近于真實的髖臼旋轉中心, 說明髖臼中心化穩定性更好, 遠期預后效果更顯著。
綜上所述, 髖臼中心化用于髖臼發育不良全髖關節置換術可有效糾正髖臼旋轉中心, 改善患者的髖關節功能, 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曹林虎, 譚倫, 吳超, 等. 髖臼中心化的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髖關節發育不良型骨關節炎. 臨床醫學工程, 2015, 22(9):639-642.
[2] 董小雄, 戴守達, 王永宏, 等. 髖臼中心化在髖臼發育不良全髖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15, 30(10):
1086-1087.
[3] 李新發, 肖東民, 葉明, 等. 髖臼中心化的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髖關節發育不良型骨關節炎的療效探討. 臨床醫學工程, 2015, 22(9):1179-1180.
[4] 彭昊, 陳森, 鄭慧鋒, 等. 生物型假體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成人髖關節發育不良繼發骨關節炎的療效評價.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13, 21(15):1502-1507.
[5] 李彪, 郭雙紅, 龔躍昆, 等. 股骨轉子下疊加截骨的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CroweⅣ型成人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13, 27(6):645-648.
[6] 洪紫平, 洪禮北. 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成人髖臼發育不良繼發骨性關節炎探討. 中外醫學研究, 2017, 15(8):42-43.
[7] 官建中, 劉亞軍, 吳敏, 等. 3D打印技術在成人DDH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中的臨床應用研究. 中華全科醫學, 2016, 14(7):
1080-1082.
[8] 許燕飛, 常敏, 郭英, 等. 三維影像處理技術在成人髖關節發育不良聯合前傾角匹配中的應用研究. 中華創傷骨科雜志, 2015, 17(7):584-588.
[9] 高升燾, 張鵬, 劉澤淼, 等. 數字化模板在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全髖關節置換術前設計中的應用. 濱州醫學院學報, 2013(4):278-281.
[10] 張禹, 高波, 王琦. 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Crowe-Ⅰ、Ⅱ型成人髖臼發育不良繼發骨性關節炎. 中國醫藥科學, 2014(13):176-179.
[收稿日期:2017-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