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志珍
【摘要】 目的 探討急性心肌梗死搶救中優化急診護理流程的應用價值。方法 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按隨機數字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4例。對照組使用常規急診護理流程, 觀察組使用優化急診護理流程, 對比兩組搶救效果。結果 觀察組進出急診室時間為(38.44±11.25)min、住院時間為(10.26±3.82)d、急診球囊擴張時間為(46.43±9.28)min、院內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 2例(5.88%)、院內急性心肌梗死再復發1例(2.94%);對照組進出急診室時間為(56.43±17.65)min、住院時間為(13.47±4.21)d、急診球囊擴張時間為(64.21±12.41)min、院內再PCI 8例(23.53%)、院內急性心肌梗死再復發7例(20.59%), 觀察組急診室時間、急診球囊擴張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院內急性心肌梗死再發生率和院內再PCI率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優化急診護理流程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 可在一定程度上縮短患者的救治時間和住院時間, 增加救治的成功率, 降低疾病的再發生率, 在臨床治療中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急性心肌梗死;優化急診護理流程;搶救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2.094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臨床常見的重癥疾病, 具有病情急、致死率高的特點。在臨床治療中, 救治的速度會很大程度的影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安全, 診治時間快慢是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 所以醫護人員接送患者進行急診的時候, 盡量的縮短時間, 可以最大化的保證患者生命安全[1]。本次研究在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后對急性心肌梗死搶救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按隨機數字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4例。觀察組中男18例, 女16例;年齡36~74歲,
平均年齡(58.5±7.5)歲;發病到入院時間為0.4~3.0 h, 平均時間(1.8±0.5)h。對照組中男22例, 女12例;年齡38~76歲, 平均年齡(62.1±8.1)歲;發病到入院時間為0.5~2.5 h, 平均時間(1.1±0.5)h。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臨床診治均符合本院的相關診斷標準;②患者年齡<78歲, 發病到診治時間<3 h;③患者入院之前神志清楚, 能夠有效的和醫護人員交流;④患者及家屬同意參與本次研究, 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有神經性疾病史和老年癡呆等意識障礙的患者;②患有遺傳性血液疾病和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③患有嚴重肝、腎等器官功能障礙的患者;④患者依從性差, 無法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治療的患者。
1. 3 方法
1. 3. 1 對照組 對照組采取常規急診護理流程, 即醫護人員在接回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時, 根據醫師囑咐對患者進行吸氧、抽血化驗, 指導患者休息并嚴密監測患者的體征變化, 確診后接送患者介入手術室。
1. 3. 2 觀察組 觀察組采取優化急診護理流程, 具體方法如下。①院前搶救流程優化:醫護人員要在接到120出診報警信息后保證在3 min之內出診, 并在到達現場后詢問患者病史, 同時采用心電圖確診患者為急性心肌梗死, 一旦確診要禁止患者的一切活動, 并立即對患者使用阿司匹林300 mg進行嚼服、建立靜脈通道和吸氧處理, 在患者左上肢留置針穿刺, 在回醫院的途中通知急診室做好搶救準備。②接診流程優化:將患者平穩臺上救護車后, 連接心電監護儀, 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 包括面色、意識、肢體和皮膚溫度等, 開啟車載遠程會診系統, 向院內發送心電圖, 確保上級醫師可以通過車內監控系統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 并指導醫護人員進行院前急救, 減少差錯率。相關科室進入緊急狀態, 立即開通急診綠色通道, 保證患者入院后能夠及時進行化驗和診治。③術前流程優化:一旦確診患者為急性心肌梗死, 應該馬上使用應急藥物, 并通知介入手術室做好手術準備工作, 將患者衣物及飾物取盡, 對患者進行排尿并進行保暖, 為患者家屬講解手術基本流程和疾病的相關知識, 將患者的基本情況送至醫師處, 與急診病房的醫護人員做好交接, 確保手術前的準備完成。
1. 4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進出急診室時間、住院時間、急診球囊擴張時間、院內再PCI率和院內急性心肌梗死再發率。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進出急診室時間為(38.44±11.25)min、住院時間為(10.26±3.82)d、急診球囊擴張時間為(46.43±9.28)min、院內再PCI 2例(5.88%)、院內急性心肌梗死再復發1例
(2.94%);對照組進出急診室時間為(56.43±17.65)min、住院時間為(13.47±4.21)d、急診球囊擴張時間為(64.21±12.41)min、
院內再PCI 8例(23.53%)、院內急性心肌梗死再復發7例(20.59%), 觀察組急診室時間、急診球囊擴張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院內急性心肌梗死再發生率和院內再PCI率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近幾年,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飲食的多樣化, 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率逐年上升, 該病發病時間快、致死率高, 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臨床治療中, 急性心肌梗死因為治療時間急切, 給臨床的搶救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所以優化搶救的過程對于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2-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院前搶救流程優化通過快速的出診和盡早的掌握患者基本情況, 對患者實施急救處理,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接診流程優化可以最大化的減少患者診治的時間, 在患者確診后, 對患者實施對應癥狀的急救方案可以確保患者在有效時間之內可以得到救治;在術前流程優化上, 盡可能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 通過患者及患者家屬了解患者的疾病史或者有無并發癥的發生, 可以提高診治的準確性, 通過加強和患者的交流, 為患者講解急救的基本知識, 提高患者的認知水平, 降低到患者的心理壓力,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保證后續治療能夠正常的開展[6-9]。
綜上所述, 優化急診護理流程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 可以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加快對患者的診治, 增加救治成功率, 降低疾病的復發率, 值得臨床進一步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何曉燕. 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搶救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基層醫學論壇, 2016, 20(19):2723-2724.
[2] 肖慧玲. 急診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搶救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基層醫學論壇, 2016, 20(8):1145-1146.
[3] 靳淑君. 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中的效果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2017, 15(20):279.
[4] 王旭, 辛潔, 張璐. 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搶救效果的影響分析. 中國保健營養, 2017, 27(3):197-198.
[5] 樊智娟, 黃歡, 張俐玲. 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搶救效果的影響分析.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5(20):2839- 2840.
[6] 馬升杰. 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果及搶救時間的影響.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6, 4(5):93- 94.
[7] 李穎杰. 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果及時間的影響.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5, 3(31):98-99.
[8] 曲麗江. 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果影響. 醫藥前沿, 2014(12):263-264.
[9] 杜晶晶, 陶莉. 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中的效果評價.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6, 14(24):259-260.
[收稿日期:2018-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