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
摘要:人機交互的多樣性讓藝術設計和虛擬現實實現了對接,以電子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新媒體影響了藝術設計的各個方面。新媒體技術和藝術設計創意相輔相成,對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使藝術設計實驗課堂更加豐富多彩,并且給學生的藝術設計形態帶來更多可能性。
關鍵詞:新媒體;設計人才;教學影響
中圖分類號:J5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6-0160-02
一、論貴州省關于設計類創業教育的認知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借助貴州各高校平臺迎合當下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來助力創新活動,成為當代大學生必備的社會責任。鑒于此,在當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里,將建設創新型國家最為發展最終目標。
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有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競爭是經濟和綜合國力的競爭,實際是科技和人才的競爭。創新創業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為創業打下良好基礎的新型教育模式。
在此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學生必然對創業抱有熱情,創新意識高漲,也正因為如此,國家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才會得到廣泛的支持和群眾基礎。
(一)創新創業教育成為緩解就業壓力的重要途徑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加速,我國高校招生總體規模一直在不斷擴大,隨之帶來的是大學畢業人數也在逐年增加。貴州地區高校畢業生數量增幅不斷加大,但同時社會提供的就業崗位沒有明顯遞增的趨勢。當前,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讓大學生進一步具備將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轉化為創業素質和創業能力。
高校學生的自我創業,使得學生有可能自己辦公司,自己辦企業。利用貴州本土資源,因地制宜找到發展方向,部分畢業生使得自己的公司可能得以持續發展,在大學期間就有了就業工作的能力,同時還能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就業崗位。鑒于此,貴州高校全面開展切實有效的創新創業教育,無論是開發傳統手工業,還是擴充特色民族文化,借助新媒體的技術。讓資源得到數據化和模式化,保護與傳承共存。
(二)創業教育的認知
創新創業教育是反映大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貴州高校的創業團隊管理還處于短板,但是資源空間卻是非常廣闊的。對于新媒體平臺的資源操作,高校大學生組建的創新創業團隊則有著天然的優勢,他們更能適合大學生關于自身價值實現的需要,更能接受高校學生,組建年輕有活力的團隊。
(三)創業環境的認知
這是當下的現狀,但是新媒體技術卻引領了新方向,克服了貴州相對落后的經濟現狀。貴州省內的高校必須明確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從人才培養的高度對學校創新創業教育進行整體設計,選擇適合自身的教育模式,并從創新創業教育的組織管理、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體系等方面構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二、論貴州各高校創業教育成果在創業教學當中的重要性
高校推行創新創業教育,對深化高校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十重要的意義,也是多渠道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的基金項目:貴州省創新創業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項目,現代經濟信息有效途徑之一。對于創新創業教育,有人說是親身實踐,不是純理論學習;有人說注重的是能力培養,不是知識灌輸。
但是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貴州大學生創業意愿不是很強烈。業內專家普遍認為,讓創新創業從“開小灶”走向“大眾化”,需要改革教學管理制度,建立個性化培養教學管理制度,如根據實際推行休學創業體系,改變學生考試考查評價體系。
而新媒體技術的融合,正是教育與社會,社會與政府之間有效橋梁,建立多樣合作、交叉培養新機制;加強創新創業文化建設,宣傳創新創業理念,加強引導力度,形成尊重、支持創新創業的氛圍。
(一)貴州高校創業平臺建設特色
1.加大投入創新創業實驗教學軟硬件建設。
安排專門場地并投入專項經費,一方面加強我孵化基地創新創業實驗教學專用的軟硬件平臺建設,尤其是創新思維訓練線上平臺、創業模擬實驗平臺和創新創業管理實驗平臺,另一方面利用貴州花溪大學城的人才智力資源優勢與其它社會優勢資源相結合,加強大學生自主創業服務交流平臺建設,重點是創業孵化園、創客空間及創新創業的跨界交流平臺,積極應用虛擬仿真、移動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確保相關創新創業業實驗實踐教學達到一定的規模和水平。
2.整合資源,建設校政企聯合拓展的創新創業實驗教育資源平臺。
借著貴州旅游文化的傳播平臺,充分利用和本土資源優勢,跨界合作的模式帶領學生跨專業交流,傳承手工業和民俗文化。環境優勢發展帶來的“景觀”基因鏈,可以作為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種子基金,完善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庫,充實校外導師庫,加強開展企業家講壇、商業測試、項目路演、創業比賽指導等系列活動,為入駐的學生創業團隊提供全方位的創業教育和服務。
(二)貴州各高校創業組織管理特色
1.優化創新創業實驗教學體系,積極推進實驗教學項目改革。
以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創新創業實驗項目建設、創新創業沙龍、企業家講壇、商業測試、項目路演、創業比賽指導及師資隊伍建設為有效載體。基本融合了各類專業特色,這是暫時貴州高校發展建設創業模式的主要方向。
2.加強創新創業實驗教學師資隊伍建設。
目前,貴州省的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力量仍有待加強,可以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模式,定期組織各高校教師參加相關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能力提升等培訓班和研討會。定期組織教師實訓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師指導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的水平和能力。
3.改進教學思路及方法,豐富教學手段。
注重對學生探索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業實踐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具有我中心特色的沙龍式實驗教學法和“做學”式教學法,在驗證其教學實效和吸取學生反饋意見,促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提高,同時推廣到其它非創新創業類別的項目。
三、論貴州本土文化與創新創業的關聯
貴州省“十三五”將旅游提升到省發展重要產業,提升貴州省旅游行業素質,開發新式旅游資源(山地旅游),增加旅游相關投入。貴州旅游將在“十三五”期間將是貴州旅游行業的黃金發展期,給旅游相關創業創新活動提供了良好平臺。對于貴州本科人才創新創業培養,應加大交流,小層面從高校聯合,大層面做到社會聯合,在其過程中合并優質同類項目,讓資源集中,嘗試社會路演項目能得到社會認可用成功案例作為本科人才創業創新培育標桿。
(一)生態文化的挖掘
做好產品和“村寨”文化的開發工作。
首先,對黔東南老苗寨文化旅游產品開發工作而言,要能夠從產品的“開新和復興”兩個方面入手,從核心文化角度對傳統文化元素進行挖掘,并對新的文化符號進行構建和移植,并做好創意策劃方面的工作,對各種不同的文化元素進行融合和配置,將獨特的民族文化符號在全新的語言情境中進行編碼,打造出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產品,實現旅游開發和文化保護的顯著目的;
其次,當地政府還要能夠意識到村寨文化空間的構建和保護,通過資金、政策支持為村寨文化空間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民族文化的挖掘
貴州是多民族聚居的文化寶地,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手工技藝。然而,在經濟發展的進程中,貴州少數民族特色手工藝由于其生存環境的變化而日漸式微,諸如刺繡、紡織、蠟染等許多民族文化遺產和特色手工藝已難覓蹤跡。
“貴州將通過創建婦女特色手工產業創意、制造、交易基地,壯大全省婦女特色手工產業規模,形成‘小商品、大產業,‘小企業、大集群的發展模式。刮省長陳鳴明表示,要把符合市場消費需求的手工產品打造成旅游商品,把手工產品的生產銷售與旅游景區的建設相結合,在實施全域旅游中使貴州民族特色手工產品得到更大的發展,不斷提升民族繡品的市場價值,真正讓“指尖技藝”轉化為“指尖經濟”。
四、解決方向
(一)探究式教學
藝術課堂里,教師發揮教學主導作用的前提下,通過新媒體技術的介入,也成為探究式教學的主導方法,讓學生成為探究知識的主體。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內容,增加專業知識課堂討論次數,教師與學生對知識的發生、形成、發展的整個過程進行探究學習活動。實驗教學中的多媒體課件在逐漸向廣義延伸,藝術設計結合動畫制作和演示,給學生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全新的感官體驗,使學生的藝術設計創作思維更加發散。
(二)項目式教學
科研與教學是辯證統一體,科研式教學學生相對陌生,是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有效途徑。藝術設計課程中的作品通過虛擬的模型資源庫上傳到服務器,陌生感帶來參與熱情,以難攻難學生可以到虛擬現實的環境中分享藝術成果。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熟悉新媒體的操作技術,同時完成科研項目的研究任務,快速培養其探索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啟發式教學
不斷完善網絡媒體資源庫,促進藝術設計實驗教學的人機互動,給學生帶來豐富的感官體驗。通過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思考的主動意識。
(四)問題式教學
其核心是以問題為中心組織教學。運用問題式教學方法,可以促使學生從單純聽講轉變為自主學習。一定要增加趣味性和交互作品的創意,針對藝術設計實驗教學目標,結合計算機的感知能力和表達能力的特性,將藝術的特點通過技術表達出來,增添媒體信息創意元素,組織學生圍繞某個共同感興趣的問題組成小組或團隊,通過團隊互動的方式進行學習,從而培養學生與人合作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五、結語
藝術教學得益于新媒體交互技術的多樣性,加強了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的對話和交流,交互設計與網絡媒體相結合又形成了藝術設計實驗教學課堂的新型教學模式。思考校園新媒體平臺建設發展之余,貴州高校的墳更應該關注團隊的建設,更多優秀的設計類創業人才的建設。貴州高校教師的教學思路帶來了延伸方向,為學生學習成果的展示渠道得到了多個方向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