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俊
摘要:本文筆者從現代學徒制的內涵入手,提出在現代學徒制視角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策略,以期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6-0209-01
現代學徒制的建立實施是職業院校和企業共同辦學的產物,它實現了現代職業教育和傳統學徒培訓之間的有效整合,通過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共同指導學生的方式,實現工學結合、校企聯合的目標,目的是為了給企業培養更多適應高端制造業的技術人才。現代學徒制的運用,創建了訂單式培養人才以及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的新模式,給我國的經濟發展以及人力資源建設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如何更好地培養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人才成為高職院校和企業共同思考的重要課題。
一、現代學徒制的內涵
(一)對現代學徒制的理解
工業化的發展促使生產方式發生改變,傳統的手工作坊被現代企業的規模化生產所取代,傳統的學徒制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變化,無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對提升教育培訓效率和教育規范性也起不到積極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學校教育開始發揮作用,但是學校教育更加注重理論的指導,與實踐有些脫節。而現代學徒制的產生和運用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一矛盾,它是一種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由師傅言傳身教為主要形式的教育方式,從根本上說,這與傳統的學徒制是相同的,都是由有經驗的師傅對徒弟進行指導。但是現代學徒制的主體、形式制度以及師生關系方面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二)現代學徒制和傳統學徒制的區別
一是身份的轉變,傳統學徒制中,學徒的身份是單一的,而現代學徒制中的學徒還是學生。此外,傳統學徒制中徒弟只是和師父學習,現代學徒制中學徒還要跟隨學校里的老師學習;二是培養目標的不同,現代學徒的培養目標上升了一個層次,從培養熟練的技術工人轉變為了培養理論和實踐相聯系的技術型人才;三是學習地點的轉變,現代學徒制不僅需要學生在企業的生產一線學習,還要在學校學習理論課程;四是學習內容發生了轉變,現代學徒制是實踐學習和理論學習的有機結合,而且依據培養目標的變化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變化,現代學徒制的學習內容也已經逐漸形成多樣化的課程體系;五是學習方式的不同,現代學徒制是工學結合,從單純的經驗學習或者理論學習到現在交替結合學習,給予學生足夠的適應時間,既能接受專業的技能培訓,又能學習先進的理論知識;六是學習時間的改變,傳統學徒制的學習時間是不固定的,要根據特定的工種來確定,而現代學徒制的學習時間相對規范和穩定;七是考核方式的改變,傳統學徒制主要由師傅或者行業內的佼佼者進行主觀評定,而現代學徒制是由師傅、教師和學校多方考核。
二、現代學徒制視角下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
(一)創新運行機制,實行校企“雙主”機制
現代學徒制就是校企聯合辦學,學校會指派專業的老師指導學生,企業則指定技術人員聯合對學生進行培養,二者都處于主體地位。學校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必要的專業理論知識,學生再到企業中充分展示所學,由師傅教授實踐操作技能,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搭建起一個校企合作的平臺,并把企業人才需要作為培養目標,通過教師和師傅各方的共同努力將學生培養成該領域的專業人才。
(二)創新選拔模式,招生即招工
就當前的社會發展背景分析,高職院校招生或者企業招工如果只是通過現代學徒制來實現是有一定難度的,高職院校和企業可以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在最后一學年,企業派人到學校選拔人才,然后進行雙師授課,對學生進行考核,考核通過之后成為企業的員工,畢業后即可進入企業工作。
(三)創新課程體系,實現人才培養
高職院校可以通過調研的方式準確掌握企業的用人要求,并在此基礎上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要依靠學校和企業共同的力量,與企業生產實踐相結合,融入新知識,根據企業的發展變化適時調整課程內容,既滿足學徒的專業方向,又能順應企業的發展需求。
(四)創新考核機制,實現師徒結對
企業的生產實踐需求是其人才培養方案的參考對象,體現了現代學徒制在企業中的重要作用,而學校在主導招生的過程中,需要組織教學活動的全面展開,這也充分展現了現代學徒制在學校中的主體地位,這樣一來,可能會造成師生、師徒關系界限不明晰。為了更好地處理這種關系,學校和企業雙方可以在協商之后共同建立指導教師和學徒培訓期間的管理制度,確定各方的責任義務以及考核標準等。
三、結語
總之,現代學徒制雖然具有諸多優勢,但是這一人才培養模式的深入運用還有較長的路要走,必須要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不斷完善細節,培養更多適合高端制造業的高層次應用型、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