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振春
摘要: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史發展的見證,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更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但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卻在逐漸地流失。本文闡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現狀,并提了有效保護策略。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6-0252-01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擁有十分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那是先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文化財富,為我們不斷繁榮和發展民族文化提供了源源不絕的動力。但是,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增強,經濟和社會的急劇變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保護和發展遇到了許多新的情況和挑戰,我們在有意無意中摧毀、埋沒了身邊許多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做好其相應保護措施,防治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再度流失使當務之急。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現狀
1.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經歷過度商業開發。我國各個領域都在商業發展的過程中進行深刻的轉型,提升傳統文化的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質量,使當地的旅游資源和文化娛樂資源得到極大的豐富。因此,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和利用被許多地區視為工作重點,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過度開發,極易造成原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損壞,使得傳統文化的精髓難以得到有效的傳承。因此,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非常容易使傳統文化的精髓出現流失。通過創意發展形成的新的文化,將重新成為現代文化市場的主體,使得原有的文化精髓難以得到關注,失去了在未來重新受到關注和弘揚的機會。
2.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載體缺乏必要的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雖然屬于一種社會領域的軟件資源,但非物質文化的傳播和發展需要一定的物質載體,如果僅僅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的文化資源進行保護,忽視了對社會當中物質載體的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將難以得到有效傳播。
3.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信息管理已經在我國經濟建設工作中得到了良好的應用,并發揮了很大的管理優勢。但是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播領域并沒有得到較好的普及與實現,使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在世界范圍內出現不夠理想的水平。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于已失去了自我發展的機會,必須由專業文化保護部門對其實施特有保護,而文化部門受行政體制的影響較大,很多信息技術的應用必須保證運營環境具備很強的靈活性,并能在短時間內獲得足夠的經濟支撐。但在現有的文化保護部門工作領域之內,經濟效益主要依靠上級行政部門管理,這也使得新型信息管理技術難以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管理領域發揮較大的作用。
4.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缺乏教育宣傳。教育宣傳工作是保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得到社會各界支持的基礎,但是,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實施保護的過程中缺乏社會宣傳,使得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難以憑借社會各領域的力量更好地處置。在教育工作方面,保護部門并不具備同教育主管部門進行協調的機會,現有的教育工作體系難以有效地融入保護工作的策略。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策略
1.科學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策略設計。在進行現代商業資源開發的過程中,必須加強對非遺保護工作的認識,確保保護工作能得到更加理性的開發。首先,要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有效的總結和歸納,保證傳統文化得到相對完整的保護和記錄。此外,要對保護過程中的原則因素實施有效的探索,以便非遺保護工作得到更好的實施。要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之前,對時間地點等重要因素進行逐一對比,保證現代商業開發不會對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構成較大的影響,使傳統文化可以在發揮現代商業價值的同時,更好地促進非遺保護水平的提高。
2.加強對非物質文化資源硬件載體的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工作不能簡單地憑借文化資源傳播的模式進行推進,還必須保證各類文化資源的載體得到有效合理的維護與應用。
3.提升信息管理技術的應用水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者需要加強對現代電子計算機技術的學習。要充分認識到信息管理技術的突出優勢,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當中的主要因素進行分析和總結,使信息管理技術可以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4.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宣傳教育機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者應認識到教育宣傳工作對社會的影響和對提升非遺保護質量的重要意義,以便更好地促進非遺保護體系的完善。此外,在宣傳工作方面,很多宣傳手段的經濟成本較高,需要加強控制力度。要盡可能多地爭取到保護工作一線人員的支持,從根本上提高社會各界對非遺保護工作的認識程度。
三、結語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構成了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基礎,承載著民族歷史的重任,但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流失嚴重,后繼乏人,一些傳統技藝面臨危險,即便保留下來的也是面目全非,只有及時開展拯救和保護工作,才能使非物質文化遺產繼續傳承下去,使其在新時期繼續發揮其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