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明揚
摘要:現代視覺傳達設計可以從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中得到許多啟發。傳統的水墨元素在中國現代視覺傳達設計中已得到一定的應用,在靳埭強、沈浩鵬等設計師的設計作品中,已經體現出傳統水墨藝術的含蓄美和筆墨的樸素美。
關鍵詞:水墨藝術;視覺傳達設計;含蓄美;樸素美
中圖分類號:J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3-0151-01
現代中國的視覺傳達設計要真正民族化,就要借鑒傳統。把水墨元素運用到視覺傳達設計中,這是一種創造性的提高。中國水墨藝術元素以創新的手法出現在視覺傳達設計中,能夠增加視覺傳達設計作品的意蘊,加強民族化的風格特點。中國畫是黑墨白紙兩種材料組成的黑白體系,利用宣紙的吸水融合與滲化特性,自然形成明暗層次和塊面的變化。水墨的比例、磨擦力的強弱、紙絹的吸水性大小,均與此相關。
古代很多有成就的書家的創新是從用墨濃淡開始的。如董其昌用淡墨,追求古淡的韻味;王鐸用漲墨,酣暢淋漓;吳昌碩作書用糊墨;虛谷作書用焦墨,將濃遂枯。以書入畫,其墨色的表達較書法更為豐富,有五墨六彩之效。所謂“五墨”,是從濃到淡中圖分類號的五個用墨層次,包括焦、濃、重、淡、清。所謂“六彩”,就是“干濕”、“濃淡”、“黑白”三對水墨對立所構成的矛盾。圖形設計中,常利用水墨自然滲化過程中不可控制的形狀和色調,或輕描淡寫,或一氣呵成,水墨形態變化與抽象線條的運動,可有異曲同工之妙。鑒于水墨的特性,一些設計者在設計作品時自然而然地的融入了水墨元素。在標志設計中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標志是視覺傳達設計的一個分支,其造型變化的處理上都有一定寓意蘊涵在里面。透過標志的形,不僅折射標志公司的企業理念及性質,同時也反映出一定的文化內涵,展現出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例如,1998年“北京國際商標標志雙年獎”的獲獎作品,沈浩鵬設計的“上海平面設計師專業委員會標志”,以濃墨在宣紙上的自然滲化作為背景,中間用美術字點明主題,墨跡與字體形成圖與地的關系,墨中有字,字體具有幾何性,墨點具有擴張性,兩者相互映襯,具有美感。透過這些標志,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畫中固有的水墨元素被應用到現代設計中。這樣的設計作品,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設計作品。
水墨藝術在海報設計中的應用更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部分。許多優秀設計師把水墨要素運用到自己的設計作品中,充分展現了水墨藝術的無窮魅力。譬如,看靳埭強先生的海報作品,往往奪目而來的是那氣貫長虹的靈韻水墨,或如蛟龍,破紙欲出,或如處子,意守靜篤。筆和墨描畫出來的不是什么繪畫,也不一定是字,只不過是飽蘸墨液的毛筆在運走時表現出的優美的軌跡,那些由黑色到灰色呈現奇妙的濃淡度,使人感到東方心魂的躍動。那簡潔的畫幅,以蜿蜒游動的造型設計成的海報,雖并不奇拔,卻有一種魂縈夢繞,需要發倍投問的依依之感。把水墨融入設計是靳埭強的獨創,而水墨所承載的東方神韻更是靳先生性靈之所依。在《服飾與文化》主題海報作品中,他為了表現文化的主題,以一把有漆繪的竹尺表現服飾與文化的密切關系。尺子就是生活中存在的線的形象,加上以水墨繪成的圓弧線與勾狀的自由弧線,組合成衣架的圖像。中英文標題的處理,又運用了以短幼線組成的虛線,象征縫紉機縫制成的直線,突出了服飾的主題。《悼念保羅·蘭德》的海報是運用兩組相異的字體構成,即窄長形黑體排成的保羅大師的姓氏,再用水墨寫成的筆畫構成他的名字,成為兩組對比的基本形,構成縱橫互疊的畫面,融入了東方文化的神韻。靳埭強的“互動”主題海報,以“互”字的簡潔筆畫,上下倒對,對稱均衡,產生似太極圖般對比中互相融合的效果。筆畫結構的中央加入圓石,成為眼形,配合兩個虛擬的臉型,看似頭腦互通的幻覺,表現了人與人的互動主要在于思想的交流。旋轉不息的筆畫與空白造成氣韻流動、虛實互動的感覺,以水墨藝術形式表現了東方文化與現代思想觀念的互動。
作為傳統藝術媒介的水墨藝術,在當代社會中的處境是挑戰與機遇并存。水墨如能很好地與視覺傳達設計相融合,這對于水墨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遇。視覺傳達設計要想更好地發展,無疑需要提升自己的創意,與水墨藝術走得更近一點,不是一件壞事。世界上的事物萬紫千紅,異彩紛呈,創意思維與設計的方法也必然是無窮無盡的。中國有句古話:“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重要的是追求,不斷探索創新。不管是中國傳統水墨藝術,還是現代視覺傳達設計,都需要現代闡釋,需要創作性的轉換。藝術之圈如果圈得太死太板,難免走向自己的反面。我們要自覺創造培養創造性的環境。從人類文化發展的歷史經驗來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要能不斷發展,就要勇于吸收,敢于繼承,善于交融。只有勇于吸收,才能發展,只有敢于繼承、善于交融才能真正成為自己文化的主人。只有立足于文化傳承的藝術與設計,在世界范圍內才會擁有顯赫的地位與價值。當代中國水墨藝術要從歷史的具體性和差異性中創造出不同于西方經典的新型藝術,水墨藝術與平面設計相互滲透,從而使作品獨具一格,還需要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