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以浙江省高校為例,通過搜集文獻資料、專家訪談、實地考察和邏輯比較等方法,對浙江省高校課余體育活動安全隱患進行全面分析,同時對高校課余體育活動運動傷害事故的預防、處理及管理機制和管理體制進行分析,最終提出既適應當前我國學生管理體制又滿足高校體育活動開展需求和浙江高等教育省情的高校課余體育活動運動傷害事故的長效管理制度。
關鍵詞: 體育課堂 安全教學 責任劃分
1.引言
近年來,國家對體育發展尤為重視,學校課余體育活動安全問題是重中之重,然而高校體育安全事故普遍存在并呈上升趨勢,國內對課余體育活動安全組織管理與責任劃分的研究亦顯不足。本文以浙江省高校為例,以課余體育活動時常發生的學生體育運動傷害事故為研究對象,以前者對高校造成的負面影響及高校對前者的積極預防、應急處理、有效控制與長效管理為突破口,以高校應對策略為主線,從教育學、體育學、法學、管理學、社會學等視角,以課余體育活動進程的課前、課中與課后三個階段為立論基點,分析論證我省高校體育運動傷害事故發生的現狀、引發事故的主導因素、高校應對中存在的不足、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對高校課余體育活動運動傷害事故的預防、處理與管理工作進行處理機制和管理體制的分析,并提出既適應當前我國學生管理體制又滿足高校體育活動開展需求和浙江省高等教育省情的高校體育運動傷害事故的長效管理制度。
2.研究方法
2.1文獻資料法。
針對高校課余體育活動安全組織管理與責任劃分的研究,通過對歐美發達國家高校體育教育、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的理論、責任和法規的文獻研究,廣泛搜集高校課余體育活動安全案例及安全事故應對措施,整理獲取間接理論知識。
2.2專家訪談法。
圍繞高校體育教學中學生安全性問題,與高校體育教育專家面對面交談。
2.3實地考察法。
本文以浙江省內高校為例,選取浙江大學、中國計量大學、浙江中醫藥大學、溫州大學、寧波大學等20所高校為調查對象,對目前高校體育課堂安全問題進行實地考察。
2.4邏輯比較法。
運用邏輯比較方法,從浙江省高校課余體育活動開展、學生安全管理工作等方面展開調查、分析與研究工作,對高校體育課堂安全問題與應對措施兩者之間的狀況進行剖析。
3.成因與分析
3.1場地硬件條件不足:配置欠缺,質量問題,維護不足。
學校體育安全事故是指在學校中因學校、教師、學生與學生本人等各種原因導致的學生受傷或引起突發性疾病及其財產和心理受到損害的事件。
體育設施,是用于體育教學、運動訓練、體育競賽、大眾健身等相關要求的建筑物、運動器材及其輔助性附屬設備的總稱。
引起案例1設施硬件上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器械設施不合理配置;二是場地設施缺乏常規性檢查;三是硬件設施不及時維護更新。為預防和減少上述事件的發生,首先,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如果該高校有關部門能加大體育教學的資金投入力度,不斷完善場館設施的改造,可最大限度地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其次,應定期檢查場地設施。如果該校組能定期檢修設備、器材,責任到人,完全可以避免因場地不平整或器材設備老化而導致傷害事故的發生。最后,要保證體育產品質量。若發現質量不達標的體育設備應及時維護更換。
案例1:2013年3月,杭州市某高校在體育課進行過程中,籃球架突然倒下,砸中學生孫某頭部,事故發生后,學校立即組織人員將其送往醫院搶救。據醫生介紹,孫某入院時頭部嚴重變形,心跳、呼吸等生命體征消失,已宣告不治身亡,此外,這所高校場地不足,常有學生在比賽中受傷。
3.2教師安全指導缺位:意識技能不足,溝通協作不暢。
體育教師和輔導員是大學生預防和應對高校體育突發事件的第一道防線,高校體育教師和輔導員有保障體育課教學安全的重大責任,其安全意識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體育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要在體育活動中給學生提供一個安全的運動安全環境,體育教師和輔導員不僅要有責任心和安全意識,特別是前者還要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能。
據在場學生透露,案例2中的體育教師在體測前只是按照點名冊隨意點了名,并未仔細核查學生的真實身份信息,從而導致張某和李某兩人的替考行為能夠順利進行。如果教師嚴格按照學校規定的體質測試制度進行嚴格的身份核查,事件可能完全可以避免。其次教師在測試中未做到時刻觀察學生的異常情況,從這一點上或許可以看出測試教師的安全意識不強。此外,體育教師在發現李某暈倒后并未采取有效的日常急救措施,對事件的發展態勢未做出準確判斷,延誤李某的搶救時機,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教師的專業技能有待提高。
案例2:張某和李某同為杭州某高校大二學生,由于張某平時沉迷游戲,缺乏運動,故請求好友李某為其參加本學期課堂內組織的1000米體能測試中,李某在測試跑了500米左右就突然倒地不起,后來被送往醫院后已無呼吸和心跳。
3.3學生安全意識淡薄:安全教育缺乏,知識培訓空缺。
人的意識對人的行為具有導向性,固然,正確的意識能夠幫助人們對事物做出積極的判斷,而錯誤的意識會讓人們對事物產生錯誤的認識。長期以來,學生自我安全意識欠缺,始終是引發學校體育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
從案例1可以看出,孫某在體育活動過程中缺乏安全意識,注意力不集中,思想上不重視自身安全,對場地和器材的安全性能情況缺乏檢查;案例2中李某不知在長跑半程階段常常會遇到極點現象,此階段容易出現胸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全身無力的癥狀,簡單認為再咬咬牙就可以堅持住,殊不知此時特別容易發生暈倒、猝死。如果孫某和李某先前掌握一定的體育安全運動知識,對自身可能遇到的風險有較強的辨別能力,并做出正確的判斷,此類事件或許可以杜絕,所以體育活動中學生安全意識淡薄是導致此類事件發生的間接原因。
3.4高校體育安全制度缺失:存在空白,落實不利,亟待完善。
體育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證學生從事體育活動安全進行的重要保證,它不僅是規范學校管理層、教師和學生的行為準則,更是預防和減少體育運動傷害事故的發生,促進學校體育事業健康、良性發展的保障。然而,從目前國內體育事業的發展看,各高校的體育安全管理制度依然不夠完善,近2/3的學校幾乎沒有制定新的體育安全管理制度,有的學校即使制訂了細則,內容也很不健全。
據相關媒體介紹,案例1中涉及的高校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相關制度沒有硬性的規定,學生很少能夠獲取有關體育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識,學校相關部門未安排相關人員對體育設施進行定期檢查。而案例2中涉及的高校雖然制定了體育安全管理制度,但僅僅是一紙空文或掛墻的“擺設”,沒有引起學校領導和老師的足夠重視,沒有發揮應有的規范和作用。因此,學校應建立健全高校體育教學的安全工作規章制度,把安全責任落實到相關處和個人,建立體育教學安全工作檢查制度,并制定體育意外傷害事故的應急預案。
4.結論與建議
4.1安全主題事前宣貫:校方立規,教師執行,重在落實,學生明晰。
無規矩不能成方圓,對于校園體育傷害事故的發生,學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學校須從以下方面制定規矩進行防范:(1)強化學校安全管理制度;(2)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3)強化學生的安全意識教育;(4)健全學校的衛生保健制度;(5)加強對體育硬件設施的安檢制度。
有規矩就必須有規矩的引導者,教師在加強體育課堂安全防范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首先,以校方應規劃出學校體育安全管理保障體系,明確劃分各級部門的工作范圍、內容和責任。其次,輔導員和班主任應加強與醫務室溝通和聯系,將學生體質狀況基本信息及時收集歸檔,做到病情如實匯報。此外,體育教師還要不斷提高自己在思想、業務方面的素養水平,學會幫助學生樹立安全意識。
立了規矩,有了規矩的引領者,自然要將其落到實處。學校要加強落實體育課前防范工作,形成校領導-輔導員(班主任)-體育教師三級防范體系,對于安全問題應形成問責機制,包括經費的執行保障,工作任務的落實程度及其獎懲措施等,確保最大限度地從源頭上避免體育安全事故的發生。
從規矩到規矩的引領者,再到落實,最終還需要規矩的擁護者。大學生作為規矩最終受益者,只有明晰規矩的真正內涵,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了解自己的身體機能情況,學會自我監督,才能避免體育安全事故的發生。
4.2安全組織進程控制:確保硬件,教師主導,明確程序,合理組織。
首先應對場地硬件設施進行檢查,此類檢查是課余體育中最基本的安全預防,也是引發安全事故最主要的外部因素,是可見的,也是可預防的。在課余體育活動進行前必須做好場地和器材的安全檢查,確保硬件無質量問題再進行體育活動。
教師作為課余體育活動的主導者,要充分利用體育運動實踐性特點,在體育教學中貫穿生命、生存、生活教育,保證體育課堂的正常進行。
教師在課余體育活動過程中要掌握教學方法和動作要領的程序流程,認真把握課余體育常規流程,循序漸進,切忌操之過急。體育教學中技術動作的掌握應遵循技術動作形成的規律,循序漸進。
教師的合理組織是預防安全的有效手段。按教師備課的程序流程,有效組織,操作規范,結構合理,紀律嚴明,切不可采用“放羊式”教學法。
4.3安全隱患事后管理:教師提示,學生互助,保衛協同,后勤聯動。
課余體育活動結束后并不意味著體育課堂安全隱患的結束,教師課后的合理安排依然是避免安全隱患的重要一環。課后體育器材要及時回收,遇到學生下課蜂擁而至的情景,體育教師有必要進行秩序維護。
課后學生同樣不能掉以輕心,要互幫互助,共同防范。學生要從思想上重視,時時保持清晰的安全意識,彼此監督,遇到問題要及時上報老師。
校園安保人員要協同體育教師的工作,加大對校園及體育課堂的巡邏監視力度,遇到危險及突發狀況及時上報學校并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后勤人員要做好后勤服務工作,制定體育物資逐項檢查表格,對體育物資、場所等做出體檢報告,并且形成體檢常規化,減少或避免傷害事故的發生。
4.4安全事故責任確定:預防為主,科學處置,保險先行,校生分責。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對于近年來高校頻繁發生的體育課堂傷害事件,學校必須從自身的安全管理、教師的專業素質、學生的安全意識、學校的醫療保健及場地硬件設施等方面對其進行預防。
在體育教學、訓練中學生若發生意外傷害事故,一定要采取科學的處理方式。教師作為第一救護人,要明白救護的基本步驟,及時處理事故。在做好第一救護后應及時根據學生的傷害程度采取下一步的處理工作,如果傷害嚴重的,應立即送往醫院進行搶救。
體育鍛煉項目豐富多彩,為保險起見,大學生需根據自身體質情況及興趣愛好,合理地選擇運動項目、運動量和運動強度,體育活動中應正確合理運用技術動作和自我保護動作,運動結束后要選擇正確的放松方式。
通過上述分析,引起高校課余體育活動傷害事故的原因主要分為三類:(1)學校方面原因造成的學校體育傷害事故;(2)教師方面原因造成的事故;(3)學生方面原因造成的事故。對于高校體育安全責任事故的責任劃分,學校和師生應該共同承擔責任,對校園體育安全問題加以重視,使學生的校園體育活動變得更加安全、更加多彩。
參考文獻:
[1]孫若海.高校體育安全隱患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5(03):139-141+149.
[2]金紅梅.浙江省高校體育安全現狀調查及致因分析[J].運動,2014(07):52-54.
[3]糾延紅,安金龍,丁楠.普通高校體育教學安全問題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0(10):114-116.
[4]李述麟.大型體育賽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編制的技術及應用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0.
[5]顏曉輝.我國高校體育安全條例的構建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2(02):65-67+71.
[6]黃曉靈,黃菁,葉春,張健,崔曉華.學校體育安全事故的現狀及成因——以重慶市為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04):82-86.
[7]王巖.我國學校體育傷害事故致因模型及其預防[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1.
[8]蔣榮.學校體育安全教育的研究與對策——鹽城市中小學體育安全教育調查與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03):43-45.
[9]劉顯.普通高校體育活動安全現狀及對策[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4):54-56.
[10]肖峰.試論學生傷害事故中校方責任的認定與追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3.
[11]周敏.體育教學中安全事故的原因及預防措施[J].中國學校體育,2011(S1):12.
[12]陳德明,李曉亮,李紅娟.學校體育運動風險管理研究述評[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09):102-108.
[13]王帥.體育教學中傷害事故的預防措施[J].教學與管理,2012(04).
[1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學校體育工作條例[S].1990. 3.12.
基金項目:浙江省高等教育學會(體育專項)課題(zgt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