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梅
【摘要】語言具有解釋概念的能力。而數學語言是一種科學語言,它是指對數學概念、算式、公式、運算定律、法則及解題思路、推導過程等的表述。數學語言具有準確、抽象、簡練和符號化等特點,它的準確性可以培養學生誠實正直的品格,它的抽象性有利于學生揭示事物本質的能力的培養,它的簡練和符號化特點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概括事物的規律,也有利于思維。 在如今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加強學生數學語言能力的培養,勢在必行。
【關鍵詞】數學語言 表達能力 潛移默化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0-0153-02
一、教師準確規范的數學語言,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
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首先要求教師語言要規范,給學生做出榜樣。數學教師對概念、法則、術語的敘述要準確,不必讓學生產生疑問和誤解。為此,教師要做到如下兩條:一是對概念的實質和術語的含義必須有個透徹的理解。例如“除”與“除以”、“數位”與“位數”、“數”與“數字”等,如果混為一談,就違背了同一律;有的教師指導學生畫圖時說:“這兩條直線畫得不夠平行”、“這個直角沒畫成90°”等,這就違背了矛盾律;而“由三條邊組成的圖形是三角形”、“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就是閏年”之類的語言就缺少準確性。二是必須用科學的術語來講解。比如,不能把“垂線”說成是“垂直向下的線”,不能把“最簡分數”說成“最簡單的分數”等等。嚴謹,除了具有準確性之外,還應有規范性的要求。如說話吐字要清晰,讀題語句要分明,堅持使用普通話等。簡約,就是教學語言要干凈利落,重要的話不冗長,要抓重點,簡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說他們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話語;要準確無誤,不繞圈子,用較短的時間傳遞較多的信息。
二、在學科的不同內容中,發展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數學語言說得是否完整、準確、簡潔而有條理,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在不同課型說的培養側重點。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但在每一個環節都要重視對學生說的培養,而且在不同課型其說的培養側重點也不同。
(1)在概念教學中重視讓學生說出本質
在概念教學中進行說的訓練是由直觀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的橋梁,因此,概念教學中教師重視讓學生描述出概念的本質,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不但能說出定義、定理、公式、法則和性質的具體內容,更要說出概念關鍵詞句,而對于近似概念,則讓學生說出他們的共同點與內在聯系和混淆之處。
(2)在計算教學中重視讓學生說出算理
在計算教學中,加強算理教學,重視說的過程,既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計算方法,又能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計算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說算理、說運算順序、并要介紹自己的多種算法以及優化的理由,同時對于計算中的錯誤讓學生說出錯誤的原因及自己的看法,使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思維能力也得到了同步的發展。
(3)在應用題教學中重視讓學生說出思路
在應用題教學中,讓學生有根有據有序地分析、推理,通過口述解題思路,說出自己的想法,填寫數量關系式等進行數學語言的訓練,在課堂上學生你一句,我一言,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使教師能及時獲得反饋信息,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
(4)在幾何形體教學中重視讓學生說出其特征
幾何形體的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更能發展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因此,在幾何形體的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說出其特征及與生活的聯系;還重視了讓學生參與公式的推導過程,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口述公式的推導過程,把知識的獲取與發展數學語言有機結合起來,激發了學生對空間的探索欲望,抓住挈機,發展說的能力。
三、在學生閱讀數學中,豐富數學語言
數學語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數學閱讀需要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學會有關的數學術語和符號,正確依據數學原理分析邏輯關系,才能達到對書本的真正理解。同時數學有它的精確性,每個數學概念、符號、術語都有其精確的含義,沒有含糊不清或易產生歧義的詞匯,結論錯對分明,因此數學閱讀要求認真細致,同時必須勤思多想。要想真正的學好數學,使數學素質教育的目標得到落實,使數學不再感到難學,必須重視數學閱讀,這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書看得多的人,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對比看得少的要好,同時這樣也能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雙主”教學思想。
四、在學生“編寫”中,強化數學語言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重視學生的數學語言訓練,還應培養其書面表達能力。教學中可以通過讓學生編應用題、寫數學日記等方法對學生進行數學語言訓練,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數學語言表述能力,也有助于學生了解應用題的結構特征。通過寫數學日記的方式,學生可以對他所學的數學內容進行總結,可以像和自己談心一樣寫出他們自己的情感態度、遇到的困難或感興趣之處,教師可以通過數學日記來進一步了解學生。由于數學語言較抽象,對數學語言的準確理解,只有在不斷應用的過程中才能逐步形成,所以在編寫過程中,可能出現語言不精煉,用詞不當,思路迂回等現象,這時,教師要耐心地予以引導,使學生從敢寫到會寫,從那些朦朧認識和兒童的自然語言,逐步過渡到規范、準確地編寫數學語言。
總之,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必須在實際教學中深入鉆研教材,積極示范引導,為學生提供學習和使用數學語言的機會,從而提高學生使用語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