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福
【摘要】中學階段的政治課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重要課程,其教學效果對學生的影響重大。尤其對于當前國內西部農村地區而言,初中生的思想狀況并不樂觀,而且對他們的思想教育陷入了誤區。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國西部農村地區的中學生政治教學的現狀、問題,并提出了一定的解決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中學生 西部地區 思想教育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9-0122-02
思想教育既可以傳達社會主義思想,又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必須加以重視。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政治教師尤其是西部地區的教師,應當密切結合實際,不斷提在高政治課堂的教學效率方面進行實踐和創新。只有發現中學生的問題和教學不足,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改進,對提高教學效果意義重大。
一、西部農村地區初中生思想狀況分析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全國范圍內整體來看教學模式和理念都有所改進,但是對于一個比較特殊的人群即西部農村地區的中學生而言,思想教育難見成效,而且教育教學工作壓力非常的大。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是因為特殊的環境條件對這些地區的中學生產生了嚴重的額影響。就目前國內西部農村地區的中學生思想狀況來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農村進城務工子女留守
西部農村地區經濟欠發達,農村種地收入低,不外出打工經濟沒有來源,外出打工孩子沒有人照管。農村成為61(兒童)99(老人)38(婦女)部隊。留守初中生面對成長的困惑沒有父母及時關心,父母對孩子的照管僅限于經濟和電話溝通。因父母長期在外打工,農村留守孩子成長過程中缺少父母的關愛,即成為“孤兒”。感情的欠缺對孩子的心理以及對外界認知出現了畸形,缺少與父母在一起的溫存感,父母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情感的變化,這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常引發種種心理病癥。對于留守的中學生而言,他們正處于身體發育的關鍵階段,尤其是心智、思想觀念以及價值觀念等都需要正確的引導;缺少父母的情感護,很可能產生價值觀賞的認知偏差,甚至部分中學生因此而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2.對教師的敬畏心下降
各種《保護法》對教師的限制;網絡的普及,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化身;受外出打工返鄉的影響,學生無心學習。傳統思想觀念中,教師對于學生而言是為數不多可以管教他們,并且能夠管住他們的人。然而,實踐中卻并非如此,在現代網絡時代背景下,留守學生學會了通過網絡認識社會,其中包含了正能量和負面因素,這對學生的影響是積極嚴重的。比如,背著學校、老師打架斗毆、早戀或者有違法犯罪傾向,這些都是負面影響,但對農村中學生而言是非常殘忍的。很多學生當面一套背后一套,對老師極其不尊重,在背后辱罵老師,甚至拉幫結派與老師對著干。這些都是農村留守學生的常見思想問題下的行為表現,對教師毫無敬畏之心,更談不上增進師生之間的關系。
3.正面榜樣引導缺失和負面“榜樣”盲叢
對于留守學生而言,家庭教育方面猶如青春期遇上了更年期,傳統的學而優則仕理念已經不再是真理。在西部地區的調查中發現,逞強好勝才是真“英雄”,老實乖巧就是“沒出息”,更為荒謬的是如果沒有異性朋友就會被視為“另類”,是要被其他同學嘲笑的。從實踐來看,雖然諸如此類的歪曲理念不勝枚舉,但都將問題指向了一個點,即西部農村中學生的正面榜樣引導嚴重缺失,而學生們對負面的“榜樣”或者流氓匪氣者盲叢,這是非常可怕的現象。
二、西部農村地區初中生思想教育誤區
之所以會出現以上問題,我們的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即西部農村地區的中學生思想教育出現了偏差或者陷入誤區。
1.老辦法教“新學生”
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多年,我們本應當看到教改帶來的成果,但是實際情況卻令人感到非常的遺憾。比如,西部地區的農村學生思想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依然沿用著二十年前的方式和方法;面對新時代的中學生,依然走老路,這是行不通的。值得一提的是,教師本身的素質和教學水平有限,尤其是一些年齡比較大的農村教師,在對新事物的接受量以及心理訴求方面,遠遠趕不上學生,比如學生會玩、會用的東西,老師甚至沒有見過,這是教育事業的尷尬體現。
2.缺乏民主、平等的溝通對話
廣大西部農村地區的中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依然放不下架子,高高在上,一言堂、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模式依然沿用至今;傳統的教學思想觀念根深蒂固,禁止的多,引導的少。教學成績和效果的唯一判定標準就是考試的成績,這是教師最為看重的,同時也是家長的唯一訴求。在這樣的局面下,西部農村中學的思想教育教學過程中,缺乏民主以及平等的師生關系也是非常“正常的”。
3.視學生異常行為如洪水猛獸
在當前時代背景下,中學生通過網絡接觸更多的社會信息,加之過于自由和孤單的少年時代沒人管教和疼愛,以致于出現了早戀問題以及沉迷網絡游戲等現象。對此,我們的教育部門、學校和老師無法接受和正確審視,不能正常面對。
三、西部農村地區初中生思想教育策略
1.結合農村地區特點開展思想教育
雖然農村孩子的表現讓人非常的反感甚至厭惡,但是他們的本性并不壞,需深入挖掘起樸實的一面。同時,還要多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采用新型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思想的轉變。比如,小組教學的方式,區別于傳統教學中教師的主體地位。小組教學可以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制定課件、研究課題,利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來加深對于政治知識的接收和理解。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能力,發揮每位學生的優勢,共同進步。同時,教師要適當的引入一些實際生活中存在的知識、案例,既起到補充教學內容的目的,又能通過實際案例的分析,端正學生的思想,讓其能夠正確的看待一些社會現象。
2.結合時代特點建構民主、平等的教育機制
教師是思想教育的參與者,師生關系已經不再是“正襟危坐”的時代。同時,還要參與學生日常活動,比如一起打球,談心等。堅持理解、尊重原則,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有熱愛學生、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生才會熱愛教師;師生之間關系協調,兩者才會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從而進入教育教學的最佳境界。
3.巧用科技網絡溝通引導
對于農村學生而言,往往把自己最敏感的問題深深的壓在心里,不好當面與人告知或者需求幫助。為此,我們可以借助學生們比較喜歡的現代科技手段,對學生進行了解,保護初中生的隱私,這樣他們才會暢所欲言。比如,呲牙QQ、微信以及郵件等方式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同時,學生也可以匿名向老師求教思想方面的問題,并且適時組織開展青春期教育、性教育獲得,教會學生正確處理沖動后結果。值得一提的是,還要用一顆平常心對待學生異常行為。比如,面對的學生網癮,一味的堵不是辦法,只有進行疏導才是出路。面對早戀、同居甚至懷孕等問題,應當盡可能保護他們的隱私,并且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幫助。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中學政治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課堂效率有所上升。但是西部地區的中學生思想教學依然面臨著困境,對此需要重新審視和定位這些地區的具體情況下,因地制宜的改進教學理念和模式,靈活應用各種思想教育方式和方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能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閆志宏.試論中學政治教學的現狀、問題及解決辦法[J].才智,2016,(24):76-76,78.
[2]郭婧.中學政治教學中法制教育滲透探討[J].新課程研究(下旬),2014,(9):97-98.
[3]楊繼昆.新課程標準下中學政治課程教學的困惑與出路[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6,(1):82-84.
[4]郭靜瑜.對新時期中學政治教學美德教育的思考[J].無線音樂·教育前沿,2014,(12):19-19,82.
[5]姚寶勝.中學政治教學家庭作業布置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考試周刊,2015,(A5):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