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鳳儀 黃忠凱 蔣雄熾
摘 要:本文通過對大學生手機依賴現狀及成因的析,深刻剖析手機依賴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關系的影響,并提出干預對策,從大學生自身、學校和社會等三方面闡述如何利用手機依賴開展高校身心健康心理教育。
關鍵詞:手機;大學生;身心健康;依賴
本文在研究中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賽恩斯學院進行了調查,共250名學生接受了這次隨機調查,收回202份調查問卷。現在手機人人具備,智能手機普及率幾乎為 100%。調查結果顯示,承認有手機依賴的學生占總人數的60%,其中有5%屬于嚴重手機依賴者,這些學生承認離開手機會產生情緒上的波動,手機已經成為自己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1 手機對大學生的作用
1973年,第一部手機在美國誕生。40多年來,手機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讓人們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溝通交流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伴隨著移動互聯技術和制造技術的進步,手機的功能己經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通話和短訊,而是成為集工作、學習、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移動終端。智能手機的出現,帶來了信息時代的又一次革命[3]。
智能手機的出現使手機成為大學生繼電腦之后的又一新寵,由于攜帶方便,可以在課堂、寢室、圖書館等多種場合隨時隨地上網,手機不離手已經成為現代人的一種生活習慣; 另外手機的應用廣泛,交友、刷微博、收發微信、看電子書、看視頻、聽音樂、購物、玩游戲,層出不窮的新功能,讓人們與它的關系越來越密切。
2 手機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
通過總結學術界的研究成果和分析本次問卷調查的結果,本文認為手機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影響包括 :
2.1 部分大學生沉溺于手機游戲,導致自己注意力無法集中,不能處理好學習和手機之間的關系,經常存在心理上的失落感和空虛感,依賴手機打發時間,結果造成自己學習能力下降,養成不良學習習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惰性思維。
2.2 不能控制手機使用的沖動和時間,特別是智能手機功能強大,宿舍WIFI不限時開放,手機流量過大等因素,導致在原本屬于睡覺的時間,很多大學生瘋狂刷微博和微信,這樣就嚴重打亂了正常的生活規律,導致生理出現問題,新陳代謝、免疫力等方面都受到影響。在調查中有84%的同學選著睡覺的時候把手機放在隨時可以拿到的地方,睡覺也會放在身邊;有91%的同學睡覺前查看手機是每天必做的事情;52%的同學每天睡覺前玩手機超過半個小時以上。
2.3 大學生的主要任務仍然是學習,那么手機的過度使用會影響上課的質量,在課堂上使用手機,精力會無法集中,這就容易錯過某個重要的知識點,特別是我們醫學生,出來工作后是直接面對病人,學習上容不得任何的一絲馬虎。課堂上不單只有學生,也是教師組織教學、完成教學任務的陣地,課堂秩序影響教師的情緒和教學效果,課堂上教師的情緒好,講課會生動有激情,信息量大,相反,講課的時候就有可能敷衍。在調查中,有94%的同學選擇帶手機去自習;上課經常玩手機的達到87%,而上課一直在玩手機的同學占3%。
2.4 手機電磁波屬于高頻電磁輻射,人體受到長時間的電磁輻射,會使細胞膜活動能力受限,可引起細胞膜共振,常見的生物效應有頭痛、頭昏、易怒、疲勞、視力模糊,食欲、記憶減退、聽力和睡眠干擾等產生重要的影響。電磁輻射存在致癌、致畸、致突變的可能[5]。長時間或在黑暗環境下使用手機還會引起眼睛干澀、頸部僵硬,背部及手臂肌肉疲勞、手指關節損傷等,玩手機時使用耳機,手機耳機通常會達到100分貝[6],存在聽力損傷的隱患。有的學生過馬路時會看手機,騎自行車時會看手機,有可能引起交通事故發生意外。
3 出現手機依賴的主要問題
3.1 情感缺失,孤獨感加劇 大學生處在個性形成和確立時期,其成長的過程將充滿很多的矛盾和迷茫,特別是在初入社會后,了解到“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的社會規則后,對未來不知所措,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發泄的渠道,將心中的憤懣釋放出來,而手機恰好在這個時候給在迷茫的同學們發泄的機會,控制力差點的同學就這樣沉迷在虛擬的手機世界里一發不可收拾。大學生更加需要情感,而調查中發現有71%的同學出門忘帶手機的話會出現心神不寧和落寞感;62%的同學當手機沒信號時就會開始煩躁;95%的同學在無聊之余首選手機來打發時間。
3.2 壓力 90后的大學生基本都是獨生子女,他們面臨著就業、考研、人際關系等各方面的壓力,不僅要掌握本專業 的知識和技能,還要培養和未來就業相關的能力,面對這重重的壓力大學生一時不知道如何緩解,于是采取逃避的方式來緩解內心的沖突。而智能手機的獨特優勢成為大學生緩解 壓力的首要選擇方式。
3.3 社會網絡強化手機綁定 現代社會,人們對手機的使用已成為一種社會文化,手機在社會網絡的構建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個體需要借助手機來維持社會關系,接收社會訊息;班級需要手機來進行信息的傳遞;學校要通過手機來發布通知、聯系學生;甚至更有各種購物、支付以及聊天等網站或軟件對個人信息進行綁定。手機已從各個層面實現了對個人的人身綁定,不使用手機會使人產生被排擠隔離的心理壓力。
4 手機依賴問題的解決措施
4.1 加強心理疏導,促進交流 學校應當加強心理疏導,不能強制性的一味禁止,畢竟手機的使用在某種程度上還是符合大學生的需求的,只要不過度使用,手機亦是大學生校園生活的好幫手。
4.2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正確認識手機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位置,充分認識到手機依賴癥對身心的傷害,不要成為手機的奴隸,讓其左右我們的情緒,盡量減少對手機的依賴程度。讓手機回歸它的工具本質,理性的使用手機。
4.3 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大學生有對自己的學習生活進行合理的大學生學習生涯規劃,樹立長遠的人生目標,培養大學生積極進取的信念和良好的習慣。遠離手機的危害,制定合理使用手機的范圍,享受健康的生活方式,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體驗現實世界的豐富多彩,脫離虛擬世界的誘惑。在調查中問到對大學生使用手機有什么建議或意見時,大多數同學都表示應適度使用手機,81%的同學感覺到了手機嚴重的影響到了他們的學習、生活、工作;甚至有26%的同學明白手機帶給他們的困擾,但就是無法擺脫。
5 結語
當代大學生手機依賴問題的日趨嚴重,對其身心健康及學業發展都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解決大學生手機依賴問題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需要全社會各方面力量的支持。使大學生盡快克服手機依賴的現象,養成正確、健康、合理、適度的使用手機的習慣 ,正確認識手機在學習中的位置,讓手機真正成為能夠幫助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好幫手。
參考文獻
[1]黃時華,余丹.廣州大學生手機使用-9依賴的現狀調查[J].衛生軟科學,2010,24(3):252—254,261.
[2]逄方圓,宗宇.新環境下手機依賴對大學生的危害分析及應對策略[J].統計與管理,2014(7)94—95.
[3]陸少艷,周王義,金華利,等.醫學院校大學生手機依賴性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校醫,2013,2,27(2):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