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祥梓 溫冠君 王薈姝/深圳市龍華區玉龍學校
玉龍學校“新生活教育”課程體系是針對當前教育因追求升學而導致的中小學生“高分低能”、生活能力差和生活創新意識薄弱等一系列問題而開設的。基于國家對基礎教育的指向和定位、社區生源現實問題的調查結果及國際化大都市對教育的高期望,挖掘九年一貫制學校的辦學優勢,玉龍學校從生活出發,依托深圳市提出的學生生活素養四個維度,從課程理念、目標、內容、實施及評價等幾個方面進行“新生活教育”課程的設計、開發,歷時近四年,初步實現了以課程夯實特色,以特色彰顯學校的課程目標。
學校立足生活建課程,以“生活為源,發展為本”辦學理念為指導,整合國家基礎課程,拓展發展學科課程,從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實際出發,開發出一系列“新生活教育”特色校本課程。通過課程實施,健全學生生活意識,強化學生生活技能,獲得豐富的生活體驗,培養自主學習、生活、創新的能力,增強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提升生活、審美、創造的生活品格和生活素養,為學生未來成長為具有生活素養、中國氣質、國際視野、創新能力的現代君子奠定基礎。
玉龍學校“新生活教育”課程體系,通過立德和樹人兩大抓手,探索“一體兩翼”立德樹人育人模式,圍繞“學會生活”的系列維度,以最貼切、最適宜的內容和方式,培養學生立足社會必備的生活素養,培育學生的自主學習、獨立生活、創新生活的能力。
“442”立德課程——立足生活,彰顯風范
第一個“4”是指課程涉及的四大范疇:君子之容、君子之行、君子之志、君子之情。第二個“4”指課程涵蓋的四項基本內容:文明禮儀、行為習慣、勵志修身、情操熏陶。“2”指德育課程的兩種形態:研修型與體驗型。學校通過以下4個方面落實課程實施:
文化育人營造良好氛圍。學校依據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圍繞君子文化,盤點規劃學校空間場所,通過六期校園文化建設打造彰顯玉龍君子之風的“玉龍風、中國味、國際范”教育陣地。營造和諧統一、格調高雅的育人環境,熏陶君子之氣。
課程育人建立核心陣地。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將中小學德育內容細化落實到各學科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中,融入滲透到教育教學全過程。嚴格落實德育課程,發揮好其他課程德育功能,用好周邊環境。
活動育人創新德育形式。以玉龍“七大節”文化,升旗、畢業典禮等儀式,主題班隊會活動、“學科+社團課程”,以及匹配對應的創客、文娛、體育大聯盟等體美活動為抓手,精心設計、組織開展主題明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吸引力強的教育活動,以鮮明的價值導向引導學生,以積極向上的力量激勵學生,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同時,積極開展走進大自然、校園一日勞動實踐、寒暑假研學旅行、節慶日學雷鋒志愿服務等實踐活動,在踐行中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協同育人構建教育聯盟。一是強化管理團隊建設,引領德育發展。學校完善管理制度,上下一心,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細化學生行為規范,關愛特殊群體;積極推進學校治理現代化,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將中小學德育工作的要求始終貫穿與學校管理制度的每一個細節之中。二是構建家校共建格局,助力教育優質發展。加強家庭教育的指導,組建父母學堂,深入社區,創建社會共育機制,做到家庭、社會共同參與,引導家長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營造積極向上的良好社會氛圍。

玉龍學校“新生活教育”課程體系
“144”樹人課程——夯實基礎,突顯特色
“1”,指以“培養具有生活素養、中國氣質、國際視野、創新能力的現代君子”為育人目標。第一個“4”,指課程四個維度:智慧生活、藝趣生活、健康生活、創新生活。第二個“4”指課程涉及的四大領域:人文與社會、科技與創新、藝術與審美、體育與健康。
樹人課程圍繞“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審美、學會創造”四個維度,從學生身心發展的角度出發,從一年級到八年級開設不同的學科小初銜接拓展課程和生活特色校本課程。一年級開設了整理課和感統課,二年級開設了器樂課,三年級開設了剪紙課,四年級開設了烘焙課,五年級開設了烹飪和理財課,六年級開設了理財和情緒課,七年級開設了插花與茶道課,八年級開設了鑒賞與審美課。課程設置遵從學生年齡、認知、身心發展需要,循序漸進,多維發展。
智慧生活夯實學生基礎。智慧生活類課程指向學生的學習基礎。面向全體學生,由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基礎類課程組成。啟迪學生智慧、幫助學生建立牢固的學習基礎,落實國家地方和學校培養目標。學校發揮九年一貫制的辦學優勢,開發了語數英小初銜接拓展教學課程,通過“學科+社團課程”具體落實課程教學。如結合學生認知與年齡發展,語文學科從一年級到八年級每周開設課外閱讀、吟誦、寫作拓展課程,主推吟誦特色課程。數學學科拓展出繪本、24點、魔方、理財、趣味數學、智慧數學課程,主推理財特色課程。英語學科拓展出自然拼讀(1-5),繪本閱讀“8+9+10”,21世紀英文報、雙語課外閱讀課程。所有課程形成多元的評價體系,將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落實到實處。
藝趣生活潤澤學生靈魂。一是以藝術教育為抓手開展生活美育普及教育,引導學生把握正確的審美導向,初步掌握健康的審美標準,發現生活中的美。我們按照年級普及民樂、剪紙、書法等藝術教育,要求學生每人至少掌握一門樂器,學會一個畫種,會寫一手好字。同時,不斷豐富學生社團課程,以名師為依托,建設藝術工作室;鼓勵教師進行體驗式教學,整合校內外藝術教育資源,引導學生走進市內外藝術場館、名勝古跡、園林綠地;充分利用文化資源,削減理論知識講授,增加觀看經典電影、傳唱經典歌曲、觀摩名畫等藝術活動,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二是環境賦能,藝術熏陶。課程空間建設是整合教育空間的載體。學校堅持開放、合作、協調三原則,通過“整體規劃——局部雕琢——整體統一”的思路,打造“玉龍風、中國味、國際范”集古典與現代為一體的教育空間,并以生活為主題,打造生活教育課程功能場所,如140平方米的整理空間、70平方米的烘焙樂園、50平方米的快樂廚房、90平方米的剪紙天地、90平方米的茶藝室、1000平方米的生活創客大列車,以及開放性的地理園、圖書角、藝術大連廊、蝴蝶昆蟲博物館等,每個清雅的空間讓“新生活教育”課程有了專屬的陣地,場地的開放性功能讓教育隨時發生。戶外的幾個分類果園、生活大農場等,也為師生觀察植物生長、體驗豐收喜悅、傳承千年農耕文明提供了保障。
健康生活滋養學生身心。中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成長的關鍵期。健康生活系列課程,充分利用“體育大聯盟”“中華武術魂”的廣闊平臺和感統特色課程,從“身”“心”兩方面為學生的健康生活奠基。在健身方面,學校確保學生每天在校體育鍛煉1小時,小學生至少掌握一項、初中學生至少掌握兩項終身受益的體育鍛煉項目,致力于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特長,養成良好鍛煉習慣;健心方面,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特點,創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小學以游戲和活動為主,初中以活動和體驗為主,并將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服務結合起來。
創意生活培養學生思維。學習的發生是學生思維的碰撞。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教學活動的核心。玉龍“新生活教育”課程創新課堂模式,從靜態知識傳播變為動手操作指導,將創新校本課程整合為科技、設計、藝術三大類,激發培養學生探索與發現的志趣與動力。譬如,針對不同的年級開設創客教育課程,三年級、四年級有3D打印、機器人,五年級、六年級有無人機。鼓勵學生探索小發明、小創造和小制作,支持學生參加國際創新交流,著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新生活教育”課程覆蓋了一年級到八年級,與課程實施專配的功能場所和校園文化建設同步落實,先后打造了校園七大節(君子節、生活節、國際文化節、科創節等),讓“主題+活動”“課程+社團”成為課程主要實施方式。通過開發一門課程,匹配一個社團,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實踐中學,在日常教學中夯實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基礎課程有效整合深圳市陽光評價體系,改變單一的學科終結性評價,拓寬評價主體,建立學生綜合素養成長電子檔案,利用大數據提高評價的科學水平。期中期末分階段輔以學科繪本創作展評、口語測評、課堂故事展演、手繪英文報等形式豐富評價途徑,多角度、多方面關注到學生的發展并給予客觀公平的評價。
在特色校本課程方面,學校每學期末進行一次普及性的認證與競技評價。結合學生日常成績與認證成績綜合評定,由家長、學生、教師共同參與,最終形成各種生活小達人。譬如,烘焙課等級認證分為西點大將、西點小將、烘焙達人;烹飪課等級認證有廚神、御廚、大廚;閱讀方面認證分為閱讀小博士、小碩士、小學士等。每個寒暑假還配套自編的玉龍綜合生活課程社會實踐活動手冊《拜年有禮》和《仲夏碩果》,讓學生全時空回歸生活、發現生活、享受生活。如此之外,玉龍銀行龍幣獎勵機制、玉龍學生吉尼斯等特色評價,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求。
實施“新生活教育”,關鍵是要有一支會生活、具有高品位生活能力的教師隊伍。在玉龍學校“新生活教育”課程體系構建的過程中,我們通過學科研討、校本研修、名師引領、外出培訓、校本教材開發等方式,全面提升學科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和課程領導力,創辦了君子論壇、種子成長營、未來名師名班主任培養營等教師梯隊建設新形式。通過教研訓一體化,推進、帶動和輻射整個教師群體,為“新生活教育”課程體系的落實夯實師資基礎。
在考核評價上,我們設立了“玉龍奧斯卡”這個獨具玉龍特色的教師評價平臺,每學期舉辦一屆。作為玉龍教師評價的盛典,玉龍奧斯卡設置16個涵蓋教育教學各方面的獎項,由師生、家校共同測評產生,做到常態化、透明化、公平化,獎勵先進,輻射全體,共同提升為人師者的專業與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