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權 吳立 張靜霞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能源互聯網背景下,家庭電力用戶突破了原來的單純電力接受者和使用者的角色,轉變成為能源網絡用戶,其用電行為呈現出多樣化,多維化,社會化和綜合化的特點,因而原有的居民用電行為研究需要做更進一步的梳理和完善。
【關鍵詞】居民家庭;用電行為;研究綜述
一、居民用電行為研究的意義
當今能源互聯網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趨勢在這一背景下,家庭電力用戶突破了原來的單純電力接受者和使用者的角色,轉變成為能源網絡用戶,用戶參與能源網絡的程度隨之加深,其用電行為呈現出多樣化,多維化,社會化和綜合化的特點。居民家庭用電行為不僅涉及電力的消費而且涉及電源選擇(綠色和非綠色)和與電源電網的響應,用電行為與發電行為和供電行為有機的構成一個整體,不可分割,因而原有的居民用電行為研究需要做更進一步的梳理和完善。通過不斷深化前人的研究成果,豐富家庭用電行為理論,完善家庭用電行為的理論體系。同時,一些研究結論可以為政府實制定政策提供依據,進而作為政策參考起到引導家庭用電配合電網調峰,消納新能源以及減少備用,降低電網和電源的資產配置服務,為地區的能源效率的提升提供理論貢獻。
二、居民用電行為研究的理論基礎
家庭用電行為研究作為能源消費行為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理論基礎是消費者行為理論,該理論認為人是具有有限理性的人,因此研究涵蓋從經濟因素到行為個體的行為選擇相關的內在和外在影響因素各個方面,涉及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個學科。首先微觀經濟學認為消費者會在自身偏好、產品價格和自身收入的約束下,選擇收入預算線內的消費行為組合,以便自身效用最大化。其次是心理學認為個體的內在心理因素對于行為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行為是受到心理因素支配的外顯活動。
(一)計劃行為理論
Ajzen在理性行為理論的基礎上,他提出人的行為并非完全受理性控制,也不是個體可以完全決定的,其行為往往受到三項內在因素的影響并處于外在資源、機會和技能的控制下。Han等,用計劃行為理論很好地解釋了消費者對于綠色環保旅店的選擇行為。然而,該理論并未考慮個人行為決策過程中所受到的制度性、文化性因素的影響。
(二)ABC 理論
Guagnano提出了心理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制約和預測行為的假設,在對行為進行研究時,應該綜合考慮心理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響。但是ABC理論模型的設計較為簡單,應用中也易受到一定條件的限制。
(三)價值-信念-規范理論模型
Stem等提出了著名的價值-信念-規范理論。該理論將價值觀納入模型,探討了價值觀的三個不同類型(即生態價值觀、利己價值觀和利他價值觀)及其影響作用。該理論對于框架中的環境責任感對環境行為影響的關注相對較少。
三、居民用電行為研究內容
(一)主要內容
需要綜合經濟學、心理學、行為學、社會學等相關理論和相關研究,結合政策影響,建立研究框架。首先,對于居民家庭用電行為進行概念上的界定和分類,明確主要研究對象。對過往相關研究進行歸納總結,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研究理論,基于計劃行為理論、ABC理論、源網荷互動理論等,選擇本研究中需要考慮的用電行為主要的影響因素變量(經濟因素、技術因素、心理因素、社會因素等),并結合地區正在以及將要實行的主要用電激勵政策,通過進行系統的文獻綜述、專家咨詢、預訪談和預調查等方法,建立居民家庭用電行為影響因素的理論研究框架,提出相關假設,并最終確定量表指標體系,編制調查問卷。針對本研究的對象群體,運用隨機抽樣法取得研究樣本,收集研究數據,運用SPSS19.0數據分析工具,通過多元統計分析等數據分析方法對理論假設進行檢驗和修正。特別地,本研究考慮到源網荷互動在居民家庭用電行為影響中的特點,根據家庭用電行為影響因素實證分析提供的理論和數據基礎,基于復雜適應性理論的思想和方法,借助swarm仿真平臺,建立家庭用電行為多代理仿真系統,通過設計政府agent、電網agent、電源agent和家庭 Agent 的智能性,以驗證考慮源網荷互動下的政策情形與家庭用電行為涌現的內在關系的機理,以期全面探尋現實情境中家庭用電行為選擇和行為結果對意愿的作用。在綜合前面實證分析和仿真研究的結果的基礎上,從技術手段、經濟手段和信息手段三種不同政策類型角度設計考慮源網荷互動的家庭用電引導政策體系,提出考慮源網荷互動的家庭用電行為的政策建議。
(二)研究的方法
問卷調查法結合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多代理仿真方法結合源網荷互動分析方法。本研究擬應用SPSS19.O和swarm平臺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和仿真研究。首先,對于居民家庭用電行為進行概念上的界定和分類,明確本文的主要研宄對象。對過往相關研究進行歸納總結,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研究理論,基于計劃行為理論、ABC理論、源網荷互動理論等,選擇本研究中需要考慮的用電行為主要的影響因素變量并結合地區正在以及將要實行的主要用電激勵政策,通過進行系統的文獻綜述、專家咨詢、預訪談和預調查等方法,建立起居民家庭用電行為影響因素的理論研究框架,提出相關假設,并最終確定量表指標體系,編制了調查問卷。針對本研究的對象群體,運用隨機抽樣法取得研究樣本,收集研究數據,運用SPSS19.0數據分析工具結合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對理論假設進行檢驗和修正。其次,應用swarm仿真平臺研究考慮到源網荷互動下的居民家庭用電行為的引導政策效果。最后,對于研究結果進行歸納整理,與現有研究結論、政策體系等進行分析對比和探討,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四、結論
綜上所述,物質決定意識。從這一樸素的哲理出發,將影響居民家庭用電行為的起決定作用的關鍵因素(能源互聯網)引入到居民家庭用電行為的研究中。結合影響家庭用電行為機理的社會、心理以及經濟因素為理解居民家庭用電行為提供新的綜合的理論研究。將協同理論應用到居民家庭用電行為分析中,新的用電行為模型必然受到供電行為和發電行為的影響。并結合居民家庭用電響應的經濟機制和社會、心理等因素。是對現有用電行為理論的有益補充。將自然科學的電力生產、傳輸和使用的規律結合到行為分析的現有理論中構建綜合模型,并應用計算機仿真模擬,該方法能夠更全面反映居民家庭用電的內在機理及引導政策效果。
(1.華北電力大學,北京 102206;2.北京匯通金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53)
參考文獻:
[1]Ajzen,L,1991.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Proces ses.50(2),179-211.
[2]Guagnano,G.A.,Stem,P.C.,Dietz,T,1995. Influences on Attitude-behavior Relationships: A Natural Experiment with Curbside Recycling [J],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27(5):699-718.
[3]Stem,P.C.,Dietz, T.,AbelT?,Guagnano,G.A., Kalof,L.,1999.A value-belief-norm theory of support for social movements:The case of environmentalism[J].Human ecology review,6(2),81-98.
[4]Han,H.,Hsu,L,T.J.,Sheu,C.,2010.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o green hotel choice; Testing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friendly activities[J].Tourism Management,31(3),325-334.
[5]Michael R.Solomo,盧泰宏,楊曉燕.消費者行為學(第八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6]鞠軼,石建華,白寶鑫.遼寧省能源消費及能源效率現狀分析[J].時代經貿,2016(09):62-63.
[7]劉英奎.中國電力:責備聲里話改革[J].時代經貿,2005(08):5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