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抽象性、邏輯性相對較強,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枯燥、不易學。正因如此,解決數學問題就更具挑戰性、更易產生滿足感、快樂感。當一道題目出現時,怎樣才能找出正確的思路,尋到題感呢?作為一種高層次的數學能力,學生題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豐富的知識積累,夯實的雙基作前提,在此前提下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題感的培養。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題感;培養;思維
一、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
人們通常認為閱讀是文科所需,其實在數學學習中“讀”同樣重要。讀即審也,讀題是解決數學問題的基礎,數學讀題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影響著解題的正確性。面對問題需靜心來讀題,邊讀邊分析,尋找題目的已知、未知,搞清相關條件,從而去選擇所學相應知識去解決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有些學生習慣于老師講,自己聽,很多時候問題在老師的暗示下輕松得到解決;有些老師怕學生不按自己的思路做,想方設法幫助學生理順思路,學生實際做題時,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缺少這種思維的碰撞訓練而大打折扣。此時學生不知所措,毫無思路,也就談不上什么題感。要想讓學生有題感,就要讓學生會讀、會審。教學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多思考
在充分的雙基訓練前提下,把要解決的問題拋給學生。作為教師,不要急于對題目分析,要相信學生,給他們以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去弄清題意。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做到對問題的預估(充分地備課),必要的時候進行適當的啟發引導。日常教學中可以經常從普通適用的問題串與提示開始,經常地啟發提問相同、類似的問句,指示相同、相類似步驟,從正面強化同一的心智活動,讓學生養成習慣,形成一定的數學思維能力;采用數學中常用的分析法或綜合法引導學生去探尋解題思路;也可以對拋出的問題進行小臺階拆分降解思維難度,破解疑惑點。
(二)多動手
理順題意,抓住重點,讓學生學會動手畫出能體現題目特征的圖形或表格。如應用題的線段圖,復雜數據的表格化,函數部分的數形結合,立體幾何中的展開圖等,這樣可以更好的幫助他們理解直觀的問題,化繁為簡。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解題意識,它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教師一定引導學生形成這個良好的習慣。
(三)多警示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由于害怕學生出現錯誤,不少老師只注重教給學生正確的結論方法,不去引導學生參與探究過程。這種做法學生體會不到解題過程出現錯誤的感受,缺少思維碰撞過程,也就難以具備較高的解題能力。失敗是成功之母,學生所犯錯誤及其對錯誤的認識,是學生獲得和鞏固知識的重要途徑。作為教師要大膽放手讓學生動手動腦,以錯誤為契機,在警示中提升學生的辨識能力,讓學生多一條獲得和鞏固知識的途徑。
二、把教師的思維展示出來
傳統數學教學中存在“滿堂灌”,這種情況下往往出現老師在臺上講的天花亂墜,學生在臺下昏昏入睡的怪現象。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數學教學,教師要避免“一言堂”。課堂上多讓學生思考、交流,鼓勵他們獨立展示思路、發表意見。教師要耐心聽,仔細揣摩,適時的將學生的困惑,難點弄清楚,在學生束手無策時教師要大膽展示自己的思維活動,要多講自己在面對題目時是怎么想的,有目的的暴露思維活動中的挫折與失敗(示弱)以及成功的思維過程,讓學生從中汲取營養、受到啟發、接受教訓從而幫助學生克服思維障礙。
三、借題發揮,發展學生思維品質
教學要思變、善變,利用教材的例題、習題及其它練習,創造情景在變化中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體會數學的神奇,讓學生在變中提高興趣,在變中受到啟迪、發展思維。
(一)一題多變
對于初中生而言,教師在平時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實施一題多變的訓練,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新課中,實施一題多變,以簡單題入手由淺入深,可使大部分學生對當堂課的內容產生興趣。習題課中,把較難題改成多變型題目,讓學生在不同問題中找到問題突破口,從而對難題也產生興趣。
一題多變通常采用像改變陳述方式、減少問題條件、增加限制、條件結論互換、變換題型等方式進行,在解答過程中不就題論題,能多思多變。真正掌握該題所反映的問題的實質。從變中總結解題方法;從變中發現解題規律,從變中發現“不變”。
(二)一題多解
數學是思維的藝術,解決問題是學習數學的目的。一題多解是用不同解法求得相同結果的思維過程。通過探求同一問題的不同解法,可以引出相關的多個知識點和解題方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洞察力和思維的變通性、獨創性,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的意識。但在一題多解時不要只追求解題方法的數量,而要注意對各種法的比較,優選,注意解題思想、方法的歸納與提升。
(三)一法多用
一法多用,指的是那種表面看起來形式并不一致甚至差別很大的問題,但它們的求解思路、解題步驟乃至最后結果卻非常相似,甚至完全相同即用不變的規律去解千變萬化的題目,以不變應萬變,從而提解題能力。如初中數學的平面上不共線的n個點連線段問題,n個人握手問題,n邊形對角線問題等,這樣問題都可以建立同一個數學模型解決。一法多用與一題多解是習題教學中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一題多解能拓寬思路,培養分析變通能力;一法多用則使知識系統化,以不變應萬變,提高學生的歸納綜合能力及應用意識。數學中常見的一法多用還有如配方法、換元法、待定系數法等。
四、探究解題規律,提升解題技巧
數學要有思考也要有練習,如運算能力的形成就必須有練習作基礎。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題例研究,解法研究及規律總結,注意解題技巧的形成、發展和深化。同時關注訓練的層次性,做到階梯狀提升。同時重視特例和特殊解法的研究,并力求從中引申出一般的解題規律,除此之外,要注意解題技巧、 規律的發展和深化。
總之,題感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教師應對學生進行長期引導、啟迪和培養。
參考文獻:
[1]吳慶麟主編.教育心理學:獻給教師的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11.
[2]王增生.例說借題發揮 培養思維品質.數學大世界(高中生數學輔導版),2002(09).
[3]王千.如何認識一題多解的教育功能.數學通報,2004年9期.
作者簡介:宋麗麗(1976—),女,本科,中學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課堂教學中學生題感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