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堅 謝梓然
摘 要:近些年來很多地區一味的追求經濟利益,盲目進行土地開發,導致土地問題日益突出,土地資源越來越緊張,供需矛盾逐漸加強,因此也忽視了合理開發利用土地的重要性。導致這些問題出現的原因有很多,開發商的不合法開發、政府一味的追求政治戰績,忽視了土地規劃也或者是政策等方面的影響都會導致土地開發過程中出現種種不合理的行為。而這些問題的出現也會伴隨著一些政府腐敗行為,貪污,知法犯法又或者違規違紀,進而使得土地規劃發展方向逐漸走偏。本文就土地規劃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研究其在實施過程中的最佳方法,解決其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關鍵詞:土地利用;土地規劃;解決措施
前言
土地是一種資源,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雖然它不能直接體現與人類的關系和價值,但卻藕斷絲連。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土地開發與利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何合理的開發與利用才是最關鍵的,這也是當前國家或者企業都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也是需要解決的當務之急。在現如今社會當中,人們對于土地開發屬于破壞式的,土地受到破壞的面積也在增加,而人口與資源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凸顯出來,作為一種政府的調控手段,在改革開發以來進行的土地資源規劃過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出現了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也暴露了土地規劃過程中的不規范行為和政府調控的不合理之處,也因此更加突出了土地規劃的重要性。
1、土地規劃
土地規劃是指在土地利用的過程中,為達到一定的目標,對各類用地的結構和布局進行調整或配置的長期計劃,是根據土地開發利用的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歷史基礎和現狀特點,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等,對一定地區范圍內的土地資源進行合理的組織利用和經營管理的一項綜合性的技術經濟措施。它是從全局和長遠利益出發,以區域內全部土地為對象,合理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以利用為中心,對土地開發、利用、整治、保護等方面做統籌安排和長遠規劃,目的在于加強土地利用的宏觀控制和計劃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資源,促進國民經濟協調發展。是調控土地利用的國家措施,是一種具有法定效力的管理手段,是量大面廣的社會實踐活動行為。
2、現階段我國土地規劃存在的問題
2.1土地規劃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現階段的規劃過程中,我國的土地規劃制度并不完善,因此在整個土地規劃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首先是在預審環節,基本都沒有完善的預審制度,沒有一套完善的審批標準,決定權還是在建設設計單位和發改委部門的立項審批結果上,導致預審之后很多不利于環境建設的項目都通過預審階段。其次是建設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對于一些單位和部門的基礎建設難以監督到位,因此就出現了一些違規違紀的不健康土地規劃行為。最后就是在驗收制度上存在漏洞,執行力不嚴格,甚至會出現沒有驗收竣工這一環節現象,致使違規行為出現,很多單位或者建設項目最后完工階段驗收就發現與當初審批時的土地用途和最終建設成果并不一致,土地用途被私自篡改,甚至會出現審批的土地超額的現象,最后卻不了了之的行為。
2.2規劃方法不合理
土地規劃的目的是為了建設和諧發展的可持續發展社會,很多時候這只是一紙空談,并沒有落實到位。長期以來,人們只知道一味的向大自然索取資源,卻忽略了生態平衡與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性,因此造成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土地水土流失嚴重,荒漠化逐漸加大,在以耕種為主要經濟來源的地方,土地肥力下降,甚至沒有任何耕種能力,淡水資源也在減少,水質變差,人們無法直接使用淡水資源,進而導致疾病種類增加,人們的生活被打亂,生態平衡也被破壞。然而這些問題的出現也依舊沒有合理的治理手段,導致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而在整體的規劃過程中也沒有注意到城市規劃與總體規劃之間的沖突,一味的追求壯大城市發展,最終導致土地總體規劃和城市規劃沖突,很多數據參數無法銜接,與最初的規劃目標背道而馳。
2.3政府對土地規劃不重視
土地規劃過程中出現很多問題,但是歸根結底的原因還是政府對此不夠重視,也沒有認識到土地規劃的重要性,也沒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來約束這些行為。雖然在《土地管理法》清晰的明確了土地利用規劃的法律地位,但是我們國家依然沒有對土地規劃管理做出法律規定,因此經常會出現農村宅基地流轉,征地范圍在隨意礦大,沒有健全的手續和公文,農民土地流失,耕種地減少,且征收價格較低,開發商圈地買地現象越來越多,而農民沒有相關的知識,對自我保護欠缺,國家又沒有相關的法律制度來維護權益,土地利用率在下降,貧富差距也在加大,無法實現對土地利用的宏觀控制,土地利用活動中的違反規劃的現象也無法進行及時有效的管理。
3、土地規劃過程中出現問題的解決方法
3.1建立健全的規劃制度
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逐漸完善規劃流程,首先明確規劃的目標,將以經濟開發為目標的觀念向保護耕地,保護土地資源觀念轉變,從思想上轉變對土地開發的認識。其次,健全審核制度,完善各項審核標準,避免不合法的行為出現。首先是在預審階段,嚴格把控各項土地開發項目,對一些不合理的項目直接予以否定,優先開發城鄉道路建設等對民生有利的項目。其次是在建設過程中,制定合理完善的監督制度,避免貪污等不法行為發生。最后竣工驗收階段,每一個項目的發生,都要進行竣工驗收,且必須嚴格審核每一個工程建設的土地用途以及建筑面積等是否合規,對于違規行為嚴懲不貸。
3.2提高規劃質量,加強土地利用率
土地利用率的提高是土地規劃的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則,提高土地利用率也是土地規劃的宗旨。首先在規劃土地的時候要保證農田的數量和質量,確保農田面積不會變少,其次要嚴格把握環境質量,保證不出現污染環境的問題工程,在能改善環境質量的基礎上保證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協調生態環境與土地規劃的關系。最后在規劃的時候,嚴格控制城市建設的規模和用地,避免土地使用過度膨脹的現象出現。在建設的時候優先考慮對人們生活質量有用的工程建設,優先實行水利、道路等項目的建設,保證土地建設的質量,增強土地使用效率。
3.3加快法律建設的腳步
加強法律建設是完善土地規劃的終極手段也是必要手段,只有法律的有效約束才能避免不法行為的發生,才會杜絕貪污枉法行為的發生。同時也要提高政府對土地規劃管理的認識,提高政府職能,從而實現對土地規劃管理的宏觀調控。最后加強政府部門對土地規劃的管理,嚴厲打擊不法行為。加大相關部門的執法力度。嚴重的違法行為要追究其刑事責任,從而規范我國的土地規劃行為,提高政府對土地管理的職能,從而實現對各項審核審批的監督管理,使一切的土地規劃行為都發生在合法的單位內。
結語
土地規劃是根據國家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和當地自然、經濟、社會條件對土地開發、利用、治理、保護在空間上、時間上所作的總體的戰略性布局和統籌安排,是一種對國家和社會都有利的行為,也是人類發展與生存的基礎,因此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它應該被珍惜,而不是肆意浪費,也不是過度開發,因此土地規劃也很重要。因此我們要切實保護土地,合理利用土地資源,而政府以及施工單位要足夠重視土地合理規劃,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增強土地利用率,建設和諧的社會。
參考文獻:
[1]杜金鋒.馮長春. 當前中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評價中主要問題研究[J];中國土地科學. 2008(10)
[2]趙素霞.胡佰林.王新福. 土地利用規劃實施評價輔助決策系統的構建[J]; 地理空間信息. 2008(05)
[3]劉芳梅. 淺析土地規劃在實施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蘭州學刊. 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