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類的生存發展必將會帶來空氣環境的改變,支撐我國經濟發展的企業主要集中在高耗能產業中,因此我國的經濟發展會造成較為嚴重的空氣污染。同時新型的生活方式提高了居民的能源消耗,大量使用的化石能源給我國的空氣帶來了負面的影響。在此背景下,本文將簡要分析我國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并提出防控措施。
關鍵詞:大氣污染;主要問題;防控措施
引言:
人類社會生活具有利用自然資源改善生活品質的本性,因此人類社會的發展必然會造成對自然環境的破壞。近年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基礎建設日新月異,在創造了巨大財富的同時,自然環境也受到了嚴重的破壞。我國產業結構中,基礎工業占據了較大比重,基礎工業技術含量普片較低,其價值主要來源于人力資源與能源消耗。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這一變化自然帶動了能源消耗。受此影響,我國的空氣污染較為嚴重,給人民的生活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十八大以來,中央政府對于環境建設極為重視,習主席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論,在黨中央的領導下,我國居民的環保意識不斷加強。
一、大氣污染造成的危害
空氣是人類生存的基礎物質,良好的空氣環境可以改善人類的身心健康。但隨著社會發展方式的改變,我國工業密集地區的空氣環境逐漸惡化,并給居民的生活與健康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我國的部分地區出現了極寒極冷和酸雨等異常天氣情況,同時據權威部門統計,空氣污染提升了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在部分污染較為嚴重的地區,癌癥的患病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再有近年來我國主要城市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霧霾天氣,如此嚴重的空氣污染不僅降低了居民的生活品質也嚴重影響了交通安全。積極改善空氣質量已經成為了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問題。
二、造成我國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
(一)城市規劃不合理
2008年美國發生了嚴重的金融危機,我國經濟深受影響,為了緩解經濟壓力、提升就業并完善城市化建設,我國集中開展了大規模的市政建設。出于土地節約的考慮,我國城市建筑過于密集,受此影響我國城市普遍存在空氣流通不通暢的問題,以至社會生活產生的廢氣長期滯留在城市當中。再有部分地區的建設嚴重破壞了自然環境,使得當地出現了揚沙、高溫等天氣,這樣的氣象變化不利于維護自然形成的氣流循環,使得市民的生活習慣受到影響。
(二)工業排放造成的污染
我國建國初期,受到蘇聯經濟發展的影響,選擇了優先發展生產資料的建設模式,大批重工業企業與化工企業相繼建立。這些企業屬于高污染行業,在建立之初通常將廠址選擇在市郊區域。但近年來我國城市規模高速擴張,以往的郊區已經成為了主要城建去,在部分城市中早期的重化工企業仍然維持生產,并給當地主城區的空氣造成了嚴重污染。
(三)能源結構造成的影響
我國的人口眾多、產業規模龐大,現有的新能源技術不足以維護國家的能源安全,同時我國的能源結構中化石能源占據了極高的比重,而化石能源的使用一定會排放有害氣體,并給我國的空氣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再有由于我國煤炭儲量豐富,在我國北方地區利用煤炭供暖成為了最為常見的方式。煤炭是污染性較強的化石能源,在煤炭燃燒的過程中,不僅會釋放大量的有毒氣體,還會夾帶大量的粉塵,從而改變空氣中的顆粒結構,并引發一系列的疾病。
(四)汽車尾氣造成的污染
近年來我國城市居民的收入不斷增加,私家汽車已經在普通家庭中普及。由于我國人口規模較為龐大,因此汽車總量持續增加,具公安部統計,2017年我國機動車總量達到了3.1億輛,并以每年近3000萬輛的數量增長。同時由于部分城市建設較早,道路建設難以適應汽車增長的變化,因此在部分地區堵車情況較為嚴重。擁堵的交通環境會增大汽車尾氣的排放,使空氣質量更加惡化。
(五)燃燒物造成的影響
我國的北方農村地區,收割后往往留下數量巨大的秸稈。在經濟較為困難的時期,這些秸稈都會得到村民的有效利用,但由于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秸稈逐漸成為了春耕的障礙,因此現代的農民常會采用焚燒的方式處理農田的秸稈。農業焚燒會給空氣質量帶來嚴重的影響,同時由于鄉村的風力較大,因此燃燒產生的有害物質會被擴散到更加廣闊的區域。再有我國多數地區仍然保持著燃燒冥幣以及煙花爆竹的風俗習慣,在重要節期中居民集中燃放爆竹或焚燒冥幣會釋放大量的化學氣體,給周邊的居民造成才能更嚴重的影響。
三、防控大氣污染的策略
(一)合理規劃城市布局
由于城市規劃不夠合理,我國城市的空氣質量普遍較差。針對這一問題,在未來的發展中,政府應當積極采取補救措施。首先針對部分影響空氣流通的防護林,政府應當重新設計,使得空氣循環更加順暢。其次政府應當在城市拆遷的過程中,在主城區增加公園綠地建設,以減緩城市密度。再有城市規劃中應當在城市水系周邊培育自然濕地,自然濕地可以吸收空氣中的灰塵,并將灰塵改變成有機泥土,同時濕地會釋放出大量的氧離子使周邊空氣更加健康。
(二)建立工業園區
由于城市建設過快,部分城市的市中心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工業污染。針對這一問題,城市的管理者應當在城市的下風口建立工業園區,同時將市區內的企業用地變更為商業用地,企業可以利用這一政策,將土地出售從而獲得資金收益,并在工業園區建立更加高效的生產車間。再有城市管理者應當在工業園區建立完善的配套措施,以減少物流等因素造成的尾氣排放。最后政府應當在工業園區內建立減排系統,使企業的廢氣排放可以得到更加有效的控制。
(三)鼓勵發展新能源
當前的新能源技術尚不足以維持我國正常的社會運轉,政府應當持續投入資金與政策鼓勵新能源技術的研發,在新能源發展的過程中,我國政府可運用全球采購的方式,將世界先進的技術納入到我國的能源體系中。同時我國的能源部門應當利用現有條件,對PPP模式進行優化,從而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到能源建設中,通過風力發電與水利發電減少我國對化石能源的依賴。
(四)降低私家車排放
我國高速發展的汽車產業對我國的空氣污染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因此在新能源汽車尚未成熟的條件下,我國應當通過經濟調控手段降低汽車的排氣量,當下的政策通常以1.6排量作為基準,但考慮到汽車總量的增長趨勢以及市區交通的實際應用,在大中城市中政府應當以1.2排量作為制定政策的基礎。同時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應當將公交系統作為優先發展的出行手段。
(五)減少焚燒氣體
針對焚燒排放對我國空氣的影響,政府應當投入資金,研發出在冬季促進秸稈成肥的技術,使高寒地區的農民減少對秸稈的燃燒。同時政府應當拓展乙醇的使用,并對鄉鎮小型乙醇加工廠提供補助,使農民的秸稈可以通過再加工產生收益。再有政府應當通過教育等手段改變遺風陋俗,通過更加文明的祭掃方式減少空氣污染。最后政府應當規范煙花銷售渠道,通過價格杠桿減少煙花爆竹的使用。
結語:
造成我國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幾個方面,分別是能源結構的問題、城市規劃的問題、工業發展的問題、機動車尾氣的問題以及燃燒物的問題。在治理的過程中,我國政府應當以科技研發為主要手段,結合先進的城市發展理念,制定相應的減排政策,使我國的大氣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參考文獻:
[1]高明,廖小萍. 我國大氣污染治理產業發展因素分析[J]. 中國環保產業,2014(04):36-40.
[2]李雪松,孫博文. 大氣污染治理的經濟屬性及政策演進:一個分析框架[J]. 改革,2014(04):17-25.
[3]馮貴霞. 大氣污染防治政策變遷與解釋框架構建——基于政策網絡的視角[J]. 中國行政管理,2014(09):16-20+80.
作者簡價:
李娜(1988-),女,學歷:本科,畢業院校:河北科技大學理工學院,畢業方向:制藥工程,工作單位:河北拓維檢測技術有限公司,研究方向:環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