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龍
摘 要:目前,隨著自主招生政策的不斷完善,語文作文筆試題目也是推陳出新、變化多端、別具特色。在自主招生背景下,高中學生應該采取哪些策略來應對如此變幻莫測的作文呢?下文將在理論聯系實際的基礎上進行簡要論述,以期對計劃自主招生的高中生有所裨益。
關鍵詞:自主招生;高中作文;應對策略
引言
近年來,以“北約”“華約”以及“卓約”為首的自主招生聯盟在語文作文筆試題目方面別具特色、推陳出新。自主招生背景下,各聯盟別具特色的高中作文試題為高中萃萃學子復習備考帶來了諸多困惑,自主招生背景下每一年推陳出新的高中作文試題為高中生的自主招生帶來了許多挑戰。計劃進行報考自主招生的高中生有必要對當前考試作文命題特點進行深入研究,并探索有效的應對策略,從而實現自己的自主招生夢。
1考試作文命題特點
1.1形式全 限制少
綜合近年來各自主招生高校的語文作文題目來看,材料作文、話題作文、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等命題形式都有出現。但由于自主招生考試特殊性,高校對于考生的感性思維、辯證思維和理性思維都有所考查,因此,很多高校都把作文命題鎖在了材料作文上,部分高校準備的作文材料很多,從而增大了考生的壓力。此外,自主招生背景下,考試作文題目對學生的限制逐漸減少。考試作文對文體、寫作方向、字數上的規定越來越靈活,越來越重視考生的自主性,有助于學生寫出別具一格的好文章。在這種模式下,若考生還是按照平時考試的寫作模式來寫,勢必不能引起報考學校的注意,同時考生也不要過分強調個性,否則也會適得其反。
1.2涉獵廣 多元化
考試作文命題所涉獵的范圍很廣,且不只是作文涉獵范圍廣,整個考試所涉及的內容都不是通過短時間訓練就能通過的。據統計,自主招生背景下的語文考試是“大語文”觀的真正體現,高雅與通俗、古今中外、傳統與流行、天文地理等都在考試范圍內,所以才出現了高校的作文題目為“選取一首描寫中秋的古詩詞,由此發揮,自命題目作文,500字左右”,這樣的題目既測試了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又測試了學生對古典文學知識的了解,從而能夠很好的測試出學生的綜合能力。與此同時,部分高校作文題目將文學知識和理科知識進行了完美融合,突出了作文命題的多元化特點。
1.3縱深化
自主招生背景下,考試作文更加強調深刻,強調考查學生的自主思維。比如,蘋果公司創始人,前CEO喬布斯去世時,部分高校作文為,聯系此前坊間流傳的一個段子——三個蘋果改變了世界:一個誘惑了夏娃,一個砸醒了牛頓,一個握在喬布斯手里。我們能聯想到什么?三個蘋果—欲望、知識、激情,它們為人類開啟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門。喬布斯雖然去世了,但是他的精神值得我國學習和還念。如果我們只是人云亦云,表達對他的懷念與感謝,沒有真正了解過他的生平事跡,何談文章的靈魂。學生只有抽絲剝繭,深度思考,真正發掘喬布斯的魅力所在,才有可能將文章寫活,賦予其極強的感染力。
1.4生活化
生話化是所有自主招生作文試題的一個共性,自主招生考試主要考查學生的學習潛力、合作意識、奉獻精神,無論多特殊的學校,也必須尊重社會認可的普世價值,有關民生的內容肯定會涉及。比如,在某高校自主招生中,就出現與“碳匯”有關的試題,當時“碳匯”這個概念剛出來不久。如果考生平時沒有關注新聞,就很有可能會無從下手。
2考試作文應對策略
2.1科學規劃 改善作文學習方法
首先,制定科學完備的學習計劃和方案。寫作學習無配套的教材,是在語文教材與課文中共同存在的,且占比例很小。寫作教材的呈現也是雜亂的。每單元對于作文教學的教材只有寥寥數語,單元與單元之間也較少聯系。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要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通過完備科學的學習計劃和方案來彌補教材的缺位。學期之初,學生可以讓老師輔助自己,擬定一個高中三年的作文學習計劃。學習計劃由總目標和分目標組成,既有從整體上確立三年的學習總目標,對三年的學習活動進行規劃,還有對每學年、每學期及每單元的學習目標進行安排,部分之間環環相扣,由淺入深、由易變難,呈遞進態勢,部分與整體協調一致。完備的學習計劃可以使三年的作文學習活動有章可循,不再陷入無序、隨意的不科學局面,從而使作文學習循序漸進。
2.2注重寫作基礎和實用寫作訓練
當前的高中作文學習存在著對基礎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視不足的問題。學生對于作文的學習往往把大部分精力花費在題型對策的研究上,而忽略了對自身基礎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基礎的語言表達能力是行文的基礎。沒有扎實的語言表達能力做基礎,縱有再好的立意、素材也是空中樓閣。基礎語言表達能力雖然是初中階段作文教學關注的重點,但在高中作文學習中仍很關鍵。同時對文體的把握也屬寫作基礎范疇。所以作文學習中還要注重各種基本文體的學習,重塑自身的文體感,改變自身“四不像”文體的尷尬局面。
2.3熱愛生活 觀察思考 積攢豐富的素材
由上文可知,自主招生背景下,考試作文命題具有生活化特性,部分高校分別將生活中的新聞或者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加入到作文考試中,如果考生在平時“一心只讀圣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話,就很難立足現實發表真知灼見。因此,學生要熱愛生活,學會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并進行深入的思考,以此來應對自主招生背景下考試作文生活化。經濟的迅猛發展,讓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學生一定要認真思考,用自身所儲備的知識去辨別生活中的是是非非。因此,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要注重培養學自身的觀察能力以及思考能力。通過對多姿多彩生活的細心觀察與清醒思考積攢豐富的生活素材,用豐富的生活素材全面應對自主招生背景下別具特色的作文題目。
2.4以讀促寫
“愿意寫與有內容可寫,這是寫好文章的前提,是基礎,我們要抓好作文教學,就應該溯本求源,先解決好這兩個問題,并在解決這兩個問題過程中,解決怎樣寫的問題。”以讀促寫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之一。這里且以教材的讀來談。教材中收錄的課文都是文質兼美、千挑萬選的,其思想與語盲一表達都是學生學習的典范。一方面,高中生可以從語文課本中收集素材,將司馬遷、屈原、韓信的事跡以及好的詩詞、語句摘錄到自己的素材庫中;另一方面高中生也可以拓展自身的閱讀范圍,拓寬視野,并對其中的素材進行收集和整理,從而充實自己的素材庫。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自主招生背景下,高中生的語文作文學習方法也應該因勢而變,但萬變不離其宗。學生要進行廣泛閱讀,以此來積累豐厚的語言、拓展視野,從而有效應對自主招生背景下變化多端的作文題目。此外,高中學生還要學會透過紛繁的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從而推陳出新。高中學生還要細致觀察生活,從而積累更多寫作素材,以此應對自主招生背景下別具特色的作文題目。
參考文獻:
[1]薛晗.新時期高考作文命題研究[D].揚州大學,2015.
[2]成龍.關于高中基礎年級作文命題的思考[J].語文知識,2015(11):93-96.
[3]王玉強,馮希娟.高考作文命題“新”形式——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特點分析[J].語文建設,2016(10):55-56.
[4]李秋芳.以不變之“策”應萬變之“題”——芻議自主招生背景下高中作文指導策略[J].新課程(下),2017(03):36.